每天資訊“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菜單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原創 0時差科學團 心理0時差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0時差科學團 / 作者

時差少女 / 編輯

有位讀者在後臺留言道:

這幾天感覺自己魂沒了,起因是跟老公吵了一架,又去看了《你的婚禮》,不知道為什麼,就開始無比想念初戀,夢裡和醒來全是他,後悔當初沒有堅持跟他走下去,而是選擇了父母安排的 “門當戶對” 的愛情;

雖然老公對我也挺好,可每次有矛盾,我就會開始懷念初戀,後悔當初沒有勇敢愛下去。如果一切能重來,我一定不會放棄他。可是這麼想,是不是對現任很不公平,感覺自己很罪惡。

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我該怎麼辦呢?

看完這條留言,想對這位朋友說:真心愛過,誰會不懷念呢?隨便在音樂軟體聽一首情歌,就能看到無數關於 “如果當時” 的遺憾,這肯定是正常的,關鍵是怎麼處理這種情緒。

她的後悔中,還包含著另一個矛盾:一份年輕時奮不顧身的愛情,和一段符合期待的穩定婚姻,這兩者的較量,也常常是後悔情緒的導火線。

那麼面對這種對前任的遺憾,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透過一些研究來找找答案。

01

什麼情況下我們容易後悔?

就像這位朋友說的,她現在的婚姻其實不差,但是面對過去,卻仍然容易感覺到後悔,為什麼呢?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著理解一下:

1。 自主控制權越大,越可能後悔

心理學家對比了東西方的 “婚戀後悔” 現象之後發現,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出現了 “我遇到了錯的人” ,或是 “我做錯了一些事情,導致吵架、分手”,那麼:

西方人更容易後悔,因為社會崇尚個人主義,人們在愛情和關係中說的話、做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所以,一旦感情發生問題,要承擔責任的也就是自己了。

相反,東方人崇尚的是集體主義,在感情上除了自己的意願外,更會參照父母、家庭和社會價值觀(甚至被掌控)。所以,我們反而不會完全怪自己,“因為本來就不是我要和 ta 在一起的!”

所以,自由戀愛比起包辦婚姻,讓我們感到後悔的機率更大。因為在父母撮合的婚姻中,就算結果糟糕,我們不會把責任全部怪罪到自己身上。

但自由戀愛中,因為是自己的選擇,似乎一切的錯都是自己導致的,我們的自主成分所佔的比重越大,在事後感到後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 沒有追尋內心的選擇,往往最遺憾

領英(LinkedIn)和福布斯(Forbes)發表過一篇刷屏全球的報道,記錄下了人們在臨終前表達過的、比較常見的幾種人生遺憾。[1][2]

排名第一、最常見的一種人生遺憾是:

I wish I pursued my dreams and aspirations, and not the life others expected of me。

—— 多麼希望自己當初追逐了自己的夢想、聽從了自己心願,而不是按照他人的期望過活。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最困擾這位朋友的,大概就是因為放棄了一段內心追逐的感情,而選擇了父母所期待的婚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教授 Troy Higgins 提出的「自我差異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種強烈的後悔。

Higgins 認為,所有人都有三個 “自我”:

實際自我:現實中我是怎樣的人,做了什麼事情、說了什麼話

理想自我:我內心裡理想的自己

應該自我:這個世界期待我活成的模樣、我 “應該” 做的

研究表明:真正傷害我們最深的,是我們明明意識到了 “實際自我” 和 “理想自我” 的差距,還依然停留在 “應該自我” 的層面,等待、隱忍、不作為。[3]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選擇,但依然選擇了順從他人的意願,那這種遺憾是最深的。

3。 現在過得越不好,越容易放大過去的遺憾

這位朋友的留言中有一個細節,她最近剛跟老公吵架了。

我們應該都有同感,跟現任關係不合時、生活不順心時、情緒糟糕時…… 越容易懷念前任,後悔當初。

為什麼會這樣呢?

研究發現,當一個選擇的機會成本越大的時候,我們越容易感覺到後悔。[4]

舉個例子,你目前有A和B兩個選擇,而你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當你選擇A時,就意味著失去B的好處,那麼此時B的好處就是你選擇A的機會成本。

所以,當我們跟現任的關係不順心時,就會自動腦補“假如當初跟前任在一起”的結局,然後一對比,就感覺到自己損失巨大,並因此感覺到後悔。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4。 過去愛得越深,分手後越容易後悔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上班或上學,遲到了 10 分鐘,總比遲到了 1 分鐘要好受一些。

“怎麼我跑了一路,還是遲到了呢?早知道我就不跑了” 嗯,此時此刻的內心戲應該就是這樣的吧。

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 “差一點效應”。[5]

同理,在愛情故事裡,兩個越相愛的人,一旦關係破裂,會感覺到更遺憾,因為“只差一點了”。

“當初就差那麼一點點,我們就在一起了”

“當初如果那一次我主動認錯了,就不會這樣了”

而那些差得太遠的,反倒讓人瀟灑多了。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02

該如何處理這種後悔?

現在你需要做一個評估,你後悔的事情,還有轉機嗎?

比如你父母給你介紹了物件,你現在還在猶豫,而你留戀的前任也還單身,你意識到一切還有轉機。那麼為了避免“一生的遺憾”,我們鼓勵你追尋自己內心的選擇,而不是一味順從他人的期待,因為這種遺憾將會是終身的。

而如果你已經擁有了美滿的婚姻,對方也已經有了歸屬,你並不可能放棄當下的感情,那麼,我們建議你從第二個原因入手,改變這種心態。

也就是說,當你對當下的關係滿意時,你自然會從這種後悔情緒當中走出來。

想對文初這位朋友說:

雖然當下的感情最初不是自己的選擇,但是如果讓你重來一次,你未必真的會選擇初戀,因為你的後悔可能僅僅是一種情緒。既然你做了選擇,不如就接納這些後悔,同時努力去提升當下的幸福感。[6]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這裡就要說到另一個話題了:如何度過感情倦怠期,或者說如何提升一段關係的滿意度?

我們之前寫過不少的文章,探討了這個話題,下面我們把一些方法整合一下,再次分享給大家:

1。 積極的關注和想象

美國密蘇里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試圖探討思考方式對愛的感覺的影響。他們從兩個方面去評估愛的感覺,一個是迷戀,一個是依戀。[7]

其中迷戀是指感情初期那種激情、甜蜜感;依戀則是指感情逐漸穩定後的親密感、忠誠感。

他們招募了一些正在戀愛中的男女,把他們分為兩組,其中一組需要拿著另一半的照片,從三個方面去做一些積極的思考;同時,另一組人需要根據這些照片做消極的思考。

伴侶方面

例如:他說話很幽默(積極)、他很懶(消極)

關係方面

例如:我們很聊得來(積極)、我們經常吵架(消極)

未來方面

例如:我們不久後會結婚(積極)、我想我們會分手(消極)

結果發現,積極的思考能夠讓一個人對另一半的迷戀、依戀感都增強,並且對應的 “愛的腦電波” (晚期正電位 LPP)的活動也會增強;

而消極的思考則會減弱迷戀、依戀感,同時腦電波 LPP 的活躍度也會降低。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這對於磨合期的伴侶們來說至關重要,很多時候生活的柴米油鹽,會讓我們越來越關注在對方的缺點上,而製造了後悔的假象。

多回憶相處過程中積極的一面,多想一下 ta 身上最吸引你的地方,就能讓你從生理到心理上都提升愛的感覺。

2。 跳出舒適區,打破“理所當然”

心理學家 Arthur Aron 提出了自我延伸 ( self expansion )理論,認為人們有一種天生的成長慾望,即透過獲得新奇的經驗和資訊來擴充套件自我概念,比如去旅行,結識新朋友,嘗試新愛好和學習新資訊。

而在親密關係中,自我延伸就是和伴侶做一些新奇、令人興奮的事,這種新鮮的經歷能幫助提升兩個人的關係滿意度。[8]

有哪些新的嘗試呢?比如:

嘗試一個新的姿勢啪啪啪

定期分居,小別勝新婚

一起去沒去過的地方旅行

……

哪怕一段關係的開始,是缺乏激情的,但只要大膽做一些嘗試,你們之間也可以有激情的愛。

“自由戀愛”比“包辦婚姻”更容易後悔?聽心理學家怎麼解釋

無論什麼方法,只要找回了愛的感覺,便是抵擋對過去後悔的最佳武器。

寫在最後

人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回望過去,我們總是容易覺得後悔;但其實如果真的重來,我們或許不見得會改變選擇,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相聚離散,幸福遺憾,都是關係的兩面,也是每段關係的獨一無二。

所謂沒有遺憾的人生,不是沒有失敗和傷痛,而是即便時光倒轉一次,你也敢大聲地說:

“我還會做一樣的選擇”

不後悔離開

更不後悔曾經擁有

謝謝你帶給我的所有幸福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參考資料:

[1] John-Paul Iwuoha on LinkedIn。com。 This Study Reveals The 5 Biggest Regrets People Have Before They Die。 (2017)

[2] Eric Jackson on Forbes。com。 The 25 Biggest Regrets In Life。 What Are Yours? (2012)

[3] Lila MacLellan on QZ。com (Quartz at Work)。 A new study on the psychology of persistent regrets can teach you how to live now。 (2018)

[4] Roese N。 J。, Summerville A。 (2005)。 What we regret most。 and wh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1, 1273–1285。

[5] Medvec VH, Madey SF, & Gilovich T (1995)。 When less is more: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satisfaction among Olympic medalis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 (4), 603-10

[6] Belle B。 Cooper on Foundr。com。 How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nd Live Without Regret。 (2018)

[7] Langeslag, S。 J。, & van Strien, J。 W。(2016)。 Regulation of Romantic Love Feelings: Preconceptions, Strategies, andFeasibility。 PloS one, 11(8), e0161087。

[8] Muise, A。, Harasymchuk, C。, Day, L。 C。, Bacev-Giles, C。, Gere, J。, & Impett, E。 A。 (2019)。 Broadening your horizons: Self-expanding activities promote desire and satisfaction in establishe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16 (2),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