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超強的整合能力是我們的核心能力,我們受益於此,也可能受限於此

菜單

超強的整合能力是我們的核心能力,我們受益於此,也可能受限於此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長,有人擅長做這個,有人擅長做那個,而在一個群體裡,一個人所佔據的位置,取決於他能做什麼、他願意做什麼與群體需求、允許他做什麼這四者之間的妥協。

超強的整合能力是我們的核心能力,我們受益於此,也可能受限於此

在古時候,人們生活離不開鐵器,官府也允許私人打鐵。一個有打鐵技術,也願意從事打鐵這個工作的人,開了一間打鐵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技術越來越精湛,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傳十十傳百,這位鐵匠就站住了腳跟,方圓十里都知道,要鐵具,就找他。如果正好,這個地區就出產鐵礦,品質還特別好,這位鐵匠的成功起到了示範效應,引導建設了本地的鐵匠產業。方圓幾百裡就都知道這個地方鐵匠活做得好,那麼,如果提到這個地區,所有人都會說,這個地方出鐵匠。鐵匠就成為這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小到個體是這樣,大到團體、民族、國家也是如此。

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內因是能力、意願,外因是需求、機遇。

超強的整合能力是我們的核心能力,我們受益於此,也可能受限於此

提起瑞士,我們會想到軍刀、手錶;提起德國,我們想到的是汽車、機床;提起日本,我們想到的是家電、摩托車;提起美國,我們想到的是航空航天、生物製藥、資訊科技;提起法國,我們想到的是香水、服裝;提起英國,我們想到的是金融;提起荷蘭,我們想到的是炙手可熱的光刻機。

提起中國,我們想到了什麼呢。

超強的整合能力是我們的核心能力,我們受益於此,也可能受限於此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建成了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事實上的世界工廠。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們還擅長修橋、鋪路、蓋房子,我們在航天領域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與個體一樣,形成一個國家的核心能力的內因是能幹、願意幹,外因是有需求、有機遇。這四個因素湊在一起,經過長時間的迭代發展,才有可能形成這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可以看出,

我們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整合能力。

外因的成因比較多,時代的需求和機遇很難控制,而內因的可控性很強,我們的能力、意願和我們的認知、文化緊密相關。

德國人嚴謹,他們適合與機械打交道;美國人自由,思維發散,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很強;法國人浪漫,善於聯想,他們的文化創造能力很強;英國人老謀深算,他們適合設計金融產品;日本人認真,他們崇尚工匠精神,適合高階製造。

民族的文化特性決定了他們所擅長的和願意做的,文化決定了內因的大部分。這些文化特點是他們發展出自己產業特色的內因。中國人具備的超強的整合能力,也是中國文化的特性決定的。

首先,中國人組織能力強並且成員遵守紀律。

統一規劃統一步調,才能組織更多的人力高效地完成大型工程。可以說,越守紀律,整合能力越強,就越能做更大規模的工程。紀律是整合能力的最基本保障。

其次,中國人特別勤奮。

守紀律的民族很多,而同時又勤奮的民族就不多了,特別是在發展初期中國的人口紅利發揮了規模化的成本優勢,促成中國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中站穩了中端製造業的位置。

人口多,吃苦耐勞,守紀律,遇上美國將中端製造業轉移至國外的機遇,正好我們能幹、願意幹,形成了我們超強的整合能力,這一切都得益於以上兩個文化特點。

然而,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單純獲益,在外界條件發生改變的時候,外因隨之變化,整合能力有可能反轉,成為我們發展的拖累。

我們整個工業底座都來自於西方,從設計分析軟體到核心部件、核心材料、精密機床,還都掌握在西方公司手中。我們在這些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利用整合能力,發展自己的產業,而一旦經濟衰退,全球化退潮,那麼就有可能出現“無成可集”的局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發展原創能力,才能不受制於人,更好地發揮我們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