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菜單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除了使用者調研、競品分析、畫原型之外,專案管理也是產品經理必備的一項技能。那麼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做好專案管理?本文作者以B端產品管理為例,對產品管理的框架結構進行了拆解分析,供大家參考學習。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在產品面試或者職位描述的時候,有時會要求產品經理有自己的方法論。或者,有時候會被問及你是怎麼做產品的?

對於這個問題,貌似很容易回答。因為很多的關鍵詞,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比如使用者調研、競品分析、互動設計、原型設計等等。但是,這些又彷彿不像是正確的答案。

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放在一邊。

讓我們回想一下專案經理的職位,如果我們想從事這個職業,或者僅僅想了解一下這個職位。我認為,大部分人的學習路徑是找一找專案管理的知識。

所以,專案管理是專案經理的基本技能和工作範疇。以此推演,我們如果想了解產品經理是什麼,是不是應該也要找一下產品管理的知識呢?

不用猶疑!

產品管理確實是屬於產品經理的方法論。

產品管理(Product Management)是一個非常重要思考產品的框架。在外國的產品經理同行中,產品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通識知識。使用產品管理的框架來思考產品,可以避免陷入到僅思考互動、介面等產品工作的某一環中。而是,產品經理可以透過產品管理的框架,來全域性思考整個產品。

我們來看一看,海外的產品經理們使用的產品管理框架都長什麼樣子。

下圖是BlackblotProduct Management Tool kit (PMTK)。Blackblot Product Manager’s Toolkit(PMTK)是一套全面的模型和專業模板,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產品管理方法,指明瞭最佳實踐和流程,以幫助建立成功的市場驅動產品。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下圖是軟體產品管理框架(SPM),它是一種管理軟體從開始到進入市場,直到結束的方法。SPM的目標是為企業創造最大可能的價值。軟體產品包括傳統、嵌入式軟體產品和SaaS。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下圖是產品活動框架(Product Activities Framework)。它確定了所有產品管理相關的活動,在任何有產品的公司都應該進行: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下圖是一個將目標客戶的自頂向下的業務優先順序作為產品管理、產品營銷、銷售和客戶成功團隊焦點的框架。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從這些產品管理框架中,我們可以看出產品管理是一套成體系、有流程的方法論。它可以用來指導產品經理一步步的做出產品。這些框架不一定能保證做出最厲害的產品,但是一定會幫助產品經理減少在做產品過程中出現重大失誤。

所以,國外的產品管理知識已經非常成熟。在國內,也要形成一些產品管理的方法論。

我在《B端產品經理必修課》之前的版本中,書籍的核心的框架是“單個產品管理流程”。經過我持續的思考,在

《B端產品經理必修課2.0》

中,將這個名字升級為“B端產品管理框架”。使用“B端產品管理框架”這個名字,是為了能夠進一步明確和強化產品管理的知識對於B端產品經理的重要性。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我們再來明確一下,

產品管理的定義: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的不同階段時,產品經理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和方法,讓產品能夠在對應的階段內生存和發展。那這一系列的措施、手段和方法,我們稱之為產品管理。

我們通俗一點來說,產品經理為給客戶、使用者、企業創造價值,在產品上的所做的一系列的活動。比如,產品經理分析市場、制定產品路線圖、撰寫產品經需求文件等等。

如果還是覺得這些概念有些複雜,我們再簡化一些來看的話,產品管理包含兩部分內容:

正確的打造產品和打造確定產品(如下圖所示)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正確的打造產品:產品經理及相關團隊按照正確的流程和順序,成功打造出一款產品。

打造正確的產品:產品經理及相關團隊能夠打造出符合客戶需求、市場需求並創造價值的產品。

所以,基於產品管理的B端產品管理框架是由

軟體工程、使用者體驗和客戶體驗

的知識組成。

一、軟體工程

根據軟體工程的知識,我們將 B 端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歸納為五個階段(如下圖所示)。雖然,B端產品管理的來源於軟體工程,但是不拘泥它,我們要結合產品經理的知識。因此,我們對工作流程的各個階段的定義如下: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規劃階段:基於組織的目標和戰略,獲取並分析需求,規劃B端產品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設計階段:基於需求和規劃,設計產品資訊架構、原型、互動、UI方案等。

研發階段:根據已經設計好的產品方案,設計技術實現方案及推動產品研發。

釋出階段:制訂產品釋出前的部署和培訓計劃,推動產品上線。

監控階段:監控產品上線後的效果,收集並分析使用者反饋的資訊,並形成新的需求。

在監控階段,產品經理收集完反饋的資訊之後,重新進入規劃階段,開始新的工作流。整個工作流是一個環形,並且緊密前進。

以上就是在B端產品管理中的產品經理工作流,它給我們指明瞭怎麼正確的做產品。換句話說,按照這個工作流程做產品,我們不會南轅北轍。這個工作流程,向我們提供一個準確的知識。但是,在B端產品管理框架中,僅僅知道一個大流程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了解更精確的知識,即在工作流程的每個階段,具體要怎麼做。

二、使用者體驗

我們不光要準確的知道做出B端產品通用流程,而且還要知道做產品的精確細節。我們需要使用者體驗和客戶體驗的知識。

那麼我們首先來看一下,B端產品管理框架中使用者體驗的知識。我們經常說B端產品不注重使用者體驗。這句話有點偏頗。使用者體驗不僅僅是介面長得好看,而是一個對企業從戰略到業務執行的關注和分析。所以,在這裡借用《使用者體驗要素》已經劃分好的結構: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對B端產品管理框架中的工作流程進行分層。

戰略層:B端產品經理在這一層級的活動,主要關注的是目標。什麼是目 標?猶如在黑夜中的行人,發現遠處的燈光,雖然不知道要經歷怎樣的 路途,只要沿著燈光的方向前進,就不會有錯。以做菜為例,產品經理 要關注吃飯、飽腹的目標。

範圍層:B端產品經理關注的是實現目標的邊界。比如人餓了,吃飯是目 標。但吃什麼?中餐?西餐?這個時候,就要界定範圍和邊界。有了邊界 才能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結構層:B端產品經理要在界定的邊界內,勾畫出最終輸出物的大體輪廓 並列出要做的事情,以及每一件事情間的關係。比如,定好了做什麼菜, 產品經理就要知道準備什麼食材和工具。同時,也要知道其作用,比如姜 用來去腥,蔥用來提味。

框架層:B端產品經理要設計出具體執行的方案和路線圖。它好比房屋裝 修的施工設計圖。比如,菜譜中的做菜順序,按照步驟對食材進行烹飪。

表現層:此時,B 端產品經理關注的是最終的輸出物——產品。這一層離 使用者最近。就好比在做菜的尾聲,一鍋香噴噴的美食即將出鍋。

因此,在這裡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先搭建一個B端產品管理框架的基本結構。在這個B端產品管理框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活動。所謂活動,是指產品經理在工作中要做的事情。然後,我們將這些活動按橫軸和縱軸進行分類。橫軸是從軟體工程角度,將 B 端產品經理的活動從工作流程角度進行分類。縱軸是從使用者體驗角度,在工作流程中的每個階段,對這些活動從宏觀到微觀再進行一次分類。

三、客戶體驗

我們有了菜譜——使用者體驗,用它可以一步一步的搭建B端產品。同時,按照“菜譜”做成產品還不夠,我們還要做好這個B端產品。把菜做好,要講究色香味俱全。那把B端產品做好,產品經理要理解好客戶體驗的知識。所以,

客戶體驗是做好B端產品這道“菜”的色香味

客戶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是指在整個客戶生命週期(Customer Lifecycle)中,客戶與企業的服務、產品、品牌等進行的每一次互動。

比如,一個顧客想找一家飯店吃飯。他來到飯店門口,首先看到飯店門口的招牌。這個招牌能否快速吸引顧客注意,這就產生了一次體驗。進入飯店之後,是否有服務員熱情的接待顧客並且引領到座位,這也產生了一次體驗。之後,就餐過程中的菜品質量、服務體驗,都是大家經常遇到的客戶體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客戶體驗是一個我們可以經常遇到、體會的東西。

客戶體驗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客戶體驗金字塔(如下圖所示)。它把客戶體驗的拆分為從低到高拆分為三個要素:需求滿足(Meets needs)、易用(Easy)、愉悅(Enjoyable)。參考它對於客戶體驗的分級,我們把客戶體驗的要素引申為:有用、簡單、有吸引力。他們分別代表的含義是: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有用:客戶能夠獲取到想要的價值。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使用需求。比如,我們設計一款倉庫生產的系統,能讓貨物從配貨員手中發出倉庫。但是,系統經常出現問題,導致生產過程中斷。顯然這就沒有達到客戶體驗的基本要求。

簡單:避免複雜,客戶能夠便捷的獲取價值。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在滿足客戶使用的基礎上,要保證產品使用過程更加簡單、高效。比如,我們可以設計一款倉庫生產系統,讓生產效率加快,減少每個操作員的生產時間。

有吸引力:在滿足上面兩個元素的基礎上,能夠讓客戶在情感上產生愉快、滿足、流連忘返,留下很好的回憶,從而吸引著客戶不斷使用產品,並且能夠推薦給別人。這要求產品經理需要很強的同理心(Empathy)。比如,B端產品經理能夠及時答覆客戶的疑問,敏銳捕捉到客戶需求,並幫助客戶成功。

因此,我們把做產品這道菜的“色香味”——客戶體驗,融入到B端產品管理框架中。客戶體驗的“有用、簡單、有吸引力”是B端產品經理在產品管理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在此基礎上,在B端產品管理框架中填入最基本的元素——活動。所謂活動,是指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比如調研市場、規劃產品路線等(如下圖所示)。每個活動的具體內容在我的新書

《B端產品經理必修課2.0》

中有詳細的介紹,歡迎查閱。

先有產品管理,後有產品經理

這些填入框架中的活動,不代表有先後順序,而是根據具體的場景而進行組合。比如,設計產品原型方案和設計資訊架構是可以同時進行的。這裡區分出活動的邊界,是為了讓大家明確每個活動具體做的是什麼。

同時,不是所有活動都是 B 端產品經理主導的。比如研發產品,這時產品經理做得更多的是協助和跟進。列出此類活動,是為了讓產品經理明確整個產品的工作流,防止整個工作過程中遺漏內容,給自己 “挖坑”。

《B端產品經理必修課2.0》

中,我們以產品經理的視角梳理了B端產品管理框架,我們大概就可以知道 B 端產品經理做什麼。知道了做什麼,才知道如何做,也就是知道 B 端產品經理如何一步步做出B端產品。

工業設計碩士,《B端產品經理必修課2。0》作者。原小米/百度產品經理,專注PM職業技能成長。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