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從“內卷”看選對工作的參照系

菜單

從“內卷”看選對工作的參照系

從“內卷”看選對工作的參照系

內卷這個詞,這兩年挺流行,並且變得不那麼友好,身邊的人動不動拿出來說,用來批判某些現象,所以忍不住想說說內卷問題。

這個詞,首先在大學生中流傳開來,起源是學霸把一般同學遠遠地甩到了身後,讓一般同學望塵莫及,競爭是如此殘酷,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於是大學生給這種現象取了一個名稱——內卷。

內卷本身是一個學術詞語,起源是有學者在印尼爪哇島做田野調查時發現,當地為了提高水稻產量,農民在耕作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多,可精耕細作,並未能讓水稻大幅度增產,為此學者稱之為農業內卷現象。

於是引申開來,很多人把職場的一些現象也稱之為內卷,有兩個典型案例:比如大家下班後都耗著不走,既犧牲了個人的時間,還沒有產出任何成果;比如一個工作,這個人做得很好了,那個人還要繼續加碼升級,做到更好,事還是這個事,徒增成本。等等。

這些現象孰好孰壞、孰是孰非,是很難有定論的,因為發生的時間、場景不一樣,其本質也會不一樣,這裡談幾點個人看法。

下班後大家耗著不走,你可以選擇用這個時間整理下明天的工作思路,也可以看看書提升下自己,而不必去抱怨浪費了時間、沒有任何產出,當然,你也可以跳出這個圈子,另尋更廣闊的的天地。

有人會說,你說得容易。確實,跳槽不容易,那麼,如果你沒有勇氣改變現狀,就應該在現狀下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既然沒有勇氣一個人提前走,必須耗在公司,你是選跟別人一樣耗著浪費時間,還是自己做點什麼,哪個更合適不是顯而易見的嗎?如果自己要隨波逐流、無所事事、虛度光陰,那就不能怪內卷這個問題。

再看另外這個所謂的內卷現象,尋求工作的最佳化和升級,本身是沒有錯的。可能在一時一地,你覺得自己工作已做到極致,但跳出這個時點,跟更優秀的人、更優秀的企業比,你會發現肉眼可見的巨大差距。用井底之蛙來形容可能重了一點,但學無止境,一旦滿足於一時一地的成績,覺得自己工作做得很好了、甚至沒有改進空間了,那就等於沒有了新的目標,必然會逐漸淪為庸才,根本不知外面的天地有多大。直到有一天,脫離原有圈子才會發現自己的平庸。

所以,工作選對參照系是很重要的,你若是老盯著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甚至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或者至少做得差不多了,那麼結果會是差很多!

回到起源,當年學者們發現的那個農業內卷問題,解決辦法是打破當地原有封閉的農業環境,引入外面新的農業技術,就能提升水稻產量。對於職場的內卷,其實也一樣,跳出這個封閉圈子來看內卷,你會發現新的天地,會覺得一時一地的內卷何其渺小,外部的天地何其廣闊。

放過那些平庸的人、不思進取的人、無所事事的人,而去盯那些努力的人、那些學霸型的人、那些卓越優秀的人,你才能不斷取得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