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評論丨“栓Q”帶壞年輕人?對網路熱梗不必太緊張

菜單

評論丨“栓Q”帶壞年輕人?對網路熱梗不必太緊張

對網路流行詞彙與“陽春白雪”話語的掌握也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一個人完全可以在群組八卦聊天時隨手打出“栓Q”,也可以在看到一方美景時引用詩詞歌賦

“栓Q”“芭比Q了”“我不李姐”“我真的會謝”……最近,這些網路熱梗成了影片彈幕和社交平臺中的“常客”,年輕人用這些梗造句、抖包袱,玩梗玩得不亦樂乎。然而,就像此前“絕絕子”“yyds”等詞彙備受爭議一樣,如今,也有不少網友對這些土洋結合、諧音梗與無厘頭齊飛的網路熱詞提出質疑。

有人指出: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很難進行一場正常、嚴肅的對話了?當代人的語言習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甚至近來,還有人直接將矛頭對準造梗人。“栓Q”一詞的發明人——“Teacher Liu(劉濤老師)”就受到了一些批評,有指責他“故意在短影片平臺傳播不標準口語,帶壞了年輕人和小朋友”的,也有人說他是“抓住了大眾審醜這個流量密碼”。

在網路空間中,對語言的表達與傳承有不同理解很正常,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也應該包容這種公共討論。但不該以對他人惡語相向,甚至以網暴詆譭的方式表達不滿。事實上,除了要警惕少數宣揚暴力、歧視等不良詞彙外,對於很多網路熱詞的“殺傷力”沒必要太過緊張。從初代走紅的“我暈”,到去年大火的“絕絕子”“yyds”,再到最近的“栓Q”“芭比Q了”,流行熱梗與網路空間總是相伴相生,也會不斷推陳出新。我們要相信,漢語有著強大的語言淨化能力,幾個通俗的網路熱詞不會造成什麼語言汙染。如果這些詞本身內涵有限,當年輕人的新鮮勁過去了,它們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生命力了。

至於批評這些造梗人會“帶壞年輕人和小朋友”的說法,其實也是偏離了問題的重點。中文世界本身就是包羅永珍的,其中有優雅洗煉的,有嚴謹精確的,也會有魔性搞笑、更接地氣的。在網路中,很多梗和造梗人本身也只是在進行自我表達。而且,很多熱梗火起來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像“栓Q哥”本來是一位農民,估計他最初用短影片宣傳家鄉陽朔時,可能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因充滿廣西味的英語發音大火吧。

彷彿只要告訴孩子不要學這些詞,避免讓他們接觸流行網路熱梗,就能實現最好的保護。可問題在於,批評完這一波網路熱詞,還會有下一波出現。如果年輕人自身沒有形成成熟的語言品味,未成年人對語言缺乏基本感知力和判斷力,那麼就無法真正避免人云亦云,表達過於單一化、膚淺化等問題。

因此,比起對流行詞彙及其製造者大加批評,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的人文素養,創造充滿文化感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對哪些文字是美的,在不同場合下采用怎樣的表達方式有自己的偏好和判斷,才更重要。而且,對網路流行詞彙與“陽春白雪”話語的掌握也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一個人完全可以在群組八卦聊天時隨手打出“栓Q”,也可以在看到一方美景時引用詩詞歌賦。某種程度上,這樣多元的語言結構反而更加立體,更具生活感和現實感。

可見,對於一波又一波網路熱梗,沒必要太過緊張,更不該因此將惡意施加給造梗者。要相信,漢語強大的自淨系統會有自己吐故納新的方式。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形成自己獨立、成熟的語言審美體系。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任冠青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評論丨“栓Q”帶壞年輕人?對網路熱梗不必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