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菜單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引言

在現代一些影視作品中,在表現古代處死犯人時非常隨意,似乎只要說一聲“拉出去砍了”,便可將犯人處死。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包青天》中,包大人在審完犯人定案之後,直接大喝一聲:“開鍘!”然後咔嚓就把犯人給斬了,看起來雖然很解氣,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事實上,我國古代的死刑是需要複核的,從北魏太武帝時正式確立這一制度,而後沿襲數朝。《隋書·刑法志》上也有記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後決。”

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國古代主要有5種刑法:笞、杖、徒、流、死。斬首是死刑的主要執行方式,從犯人被判決為死刑,到真正執行斬首期間,有許多規矩需要遵守。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古代犯人劇照

01

斬首之刑一般分為兩種:斬立決和斬監候。

斬立決雖然叫做“立決”,但也並不是審結之後便立即將犯人推出斬首,也需要經過當地都府審查,並且完成一系列手續之後再對犯人處決。斬監候的規矩就更多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所有的刑罰都不僅僅是為了懲罰罪犯,還有穩定社會秩序,向犯罪分子示威的功能。所以在審判定為死刑後,還需要層層上報,最後朝廷批准了,才能在固定的時間執行死刑。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清朝犯人舊照

例如清代的普通死刑犯就是斬監候,這些人在被判定為死刑後,會被關入專門的牢房,等待“秋決”。在這期間,還有三法司對案件複審,有一些罪犯在案件複審的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免死。

斬首之刑一般分為兩種:斬立決和斬監候。

02

已經確定沒有絲毫迴旋餘地的死囚,也都要等待“秋決”。《左傳》中有言:“賞以冬夏,刑以秋冬。”古人講究賞罰應當順應天時,於是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有了這樣一個規矩。

例如清朝著名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中,楊乃武在被判處死刑兩年多後還能繼續上訴,最後終於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重審。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古代犯人斬首劇照

例如清朝著名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中,楊乃武在被判處死刑兩年多後還能繼續上訴,最後終於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重審。

專家表示,除非官員瘋了,才會立即處死犯人。例如唐代時的官員,如果沒有按照規定時間處決犯人,要判刑一年。明代犯了這種錯誤的官員,要被杖責八十下。而且這個時間的規定非常詳細,以明代的規定來舉例,雖然是在秋分後立春前執行死刑,但是在每月的初一、十五等10天都不能執行死刑,遇到節氣日子或者是專門用於祭祀的日子,甚至是下雨未晴,都不能執行斬首。

所以在我國大多數朝代,處決犯人的時間都是在立秋以後,立春之前。

所以在我國大多數朝代,處決犯人的時間都是在立秋以後,立春之前。

在正常情況下,如果官員沒有按照這個規矩來處決犯人,是要被問責的。

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這個時刻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間,在這個時候處死犯人,可以防止他們的陰氣來糾纏。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午時三刻

03

除了時間以外,斬首的地點也很有講究。古代執行死刑,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起到震懾作用。如非特殊情況,一般死刑都會在公開場合執行。

在正常情況下,如果官員沒有按照這個規矩來處決犯人,是要被問責的。

到了執行斬首的那一天,也會規定具體的時辰,就是電視劇裡常說的“午時三刻”即

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少數混亂時期,或者暴君執政的時候,大部分時期的死刑都是十分謹慎的。只不過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使者大喊的不應該是“刀下留人”,而是“有赦令”!而且也不會像影視作品中表現得那樣誇張。例如唐初大將李靖就是在要被問斬之時被李世民赦免。還有唐朝的魏元忠被人誣陷下獄,也是被判處了死刑,但是武則天在臨行前又後悔了,便下令赦免死刑。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古代犯人臨刑劇照

其實,斬首隻是死刑的一種方式。有時官府對於一些稍可寬恕的罪犯,會判處其絞刑,這是留個全屍的意思。而對於一些罪大惡極的罪犯,可能會判處凌遲,一般涉及謀反的主犯便會被凌遲處死。

結語

西方執行死刑的時候也分為斬首和絞刑。但是他們的傳統與中國古代恰恰相反,他們認為斬首才是比較體面的死法,所以才會出現被斬首的皇帝皇后。許多像小偷強盜一樣的底層罪犯,就是用絞刑處決。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其實大多數時候,統治者對於死刑還是很謹慎的,畢竟,若非刑犯罪惡滔天,甚至威脅社會安定、皇權統治,他們也不願意動用死刑。

參考資料:

《隋書·刑法志》

《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