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快評|“方言梗”走紅的啟示

菜單

快評|“方言梗”走紅的啟示

近年來,重慶話、河南話、貴州話、山東話、廣西話等方言的段子大量地湧入了影視作品、短影片平臺、網路綜藝,各種“方言梗”走紅網路。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方言的形象正從“土”向“潮、好玩”轉變。

人們常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到什麼地方說什麼話。方言的世界豐富多彩。比如說,同是表達“好心情”,上海人或許會說“老開心呃”,湖南人也許會說“超爽噠”,廣州人則可能來一句“吼嗨森”。再如“藍瘦香菇”(難受想哭)、“雨女無瓜”(與你無關)、“腫麼了”(怎麼了)等網路流行語,近年來也在人們的日常社交中佔有一席之地。各類“方言梗”乍一聽再怎麼艱澀奇怪,在迴圈播放一兩遍之後,也多會讓人覺得有趣親切、別具風味。

“方言梗”頻上熱搜,這是方言仍活躍於語言生活的表現。“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方言梗”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基因,有其生命力。譬如,北京話的“裝墊兒臺”(中央電視臺)或許其他地區的人想要記住頗費勁,但讓北京人聽見能會心一笑。有了方言,我們想到的南方姑娘,可以說著絮絮綿綿的吳語,而不只是撐著油紙傘的單薄形象。也正是方言,能讓走南闖北打拼的人,因一句鄉音,而淚溼滿襟,一解鄉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方言是我國文化寶庫裡的珍貴財富,需要保護、傳承。2015年以來,我國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此外,國家還透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保護方言,比如透過保護地方戲曲等載體,傳承保護方言。重新發現並保護、傳承方言,就是要留住文化記憶、讓人記住鄉愁,讓古老的方言煥發出時代魅力。

要傳承保護方言,首先要讓更多人“看見”。“方言梗”大量走紅網路,未嘗不是好事,無疑讓方言更具存在感。特別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瞭解並熱愛方言,對於方言重新煥發生命力具有積極意義。其次是要合理利用。對於方言,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護。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鼓勵對方言文化進行適度創作和傳播,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方言開發應用,以“用好”助推方言傳承保護。但也要警惕過度娛樂化、低俗化傾向,別給方言貼上“土”“爛”“俗”的標籤。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張冬梅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陳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