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俗話說“打出來的媳婦,揉出來的面”

菜單

俗話說“打出來的媳婦,揉出來的面”

在深圳,我和女球友是下午2點到達球館,人很少,只有一個男人帶著一個女人在練球,男的是個高手,女的是個新手,但是男的不是專業選手,感覺打的一般,但是對於女的而言,應該就是林丹級的了。

男的,很嚴肅。

一直板著臉,根據長相、輪廓判斷,應該是東北人。

每個區域的人都有一個長相共性。

我過去喊他們倆過來一起打雙打,女的先搓了搓手:我不大會。

我說,沒事,就是打著玩。

男的一言不發,彷彿誰偷了他的錢……

女的很賣力,個頭不高,一蹦很高,一旦丟了一個球就跟犯了錯的孩子一樣,眼巴巴地看著男的,彷彿等著捱罵。

女的年齡40歲左右。

男的年齡在55歲左右。

打了兩局,他們都沒贏,我跟女球友說,不要打女的了,只打男的,第三局我們只打男的,剛開始男的還是挺有勁的,又殺又吊的,很快我們就領先十多分,徹底放棄了,球到他跟前他都不接了,脾氣不好。

握手,散夥。

下了場,我們坐椅子上休息,他們倆在很遠處的休息區,男的坐著,女的站在男的面前,有點類似老師在訓學生,女的站的筆直。

我就在想,這倆人到底是不是夫妻?

女球友的判斷是,不像。

但是,依我的直覺,應該是夫妻,只是從年輕時就打出來了,調教出來了,跟一條狗一樣聽話,特別是他們倆打球時,一旦球落地了,女的就跟狗一樣快速地跑過去,撿起來,放到男人的拍子上,男人一言不發。

男人出去抽菸去了。

女的自己在練球。

我起身,喊她到我們場地上,我可以陪她練練……

她拿球拍過來了。

打了幾拍,男人回來了。

她急忙道歉:對不起,我先不打了。

我說,行。

這也是一種夫妻關係,應該很穩定,看樣子男人打球應該10年以上了,女人打了不久,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樣子,而且男人有些不夠呵護,一些後場球也讓給她,讓她到後面去接,而她個頭太矮了,跑來跑去跟個秤砣似的,很笨拙。

又一天,我們又是2點多去的球館。

女球友不方便上場,她去給看球館的小夥發了個紅包,意思是讓他陪陪我,這些小夥都是掃地僧模式,畢竟天天跟專業教練在一起玩,而且動不動三缺一就把他喊上去了,自然打的不錯,又年輕,因為痴迷羽毛球才來看球館的,整天除了打掃衛生就是賣飲料,但是他很幸福,覺得有球打。

打的不錯,有活力。

把我溜的跟狗似的。

關鍵是還很謙虛,我心想,這小子若是在我們縣城,那絕對是冠軍,而且是萬人迷,無數女球友心目中的男神,發微信都要以寶貝開頭:寶貝,下午打球不?

在深圳,只能看球館。

旁邊場地上,又是那個男的,這次帶了三個女的,上次的那個女的也在,多了兩個,我上次的判斷可能有問題,我覺得他們不是夫妻關係,而是一個野教練帶了幾個野學生,這兩個女的更笨,一看也是北方女人,屁股大,腿粗,說話嗓門大,打個球跟叫床似的,嗷嗷的。

當時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原來女人喜歡嚴厲的男人。

可能只有嚴厲的男人才讓女人有安全感,從來不笑,若是笑一次,這些女人不上了天?

都市家庭我不大熟悉,在過去的農村裡,多數男人都是類似模式,在家裡是絕對的王者,與收入高低沒有關係,我們那裡有個俗語,打出來的老婆揉出來的面……

我?

可能是性格比較軟弱。

不管什麼事都是妥協模式,老婆說什麼就是什麼,我比較尊重她,無論她要做什麼決定,其實無論我是否支援,她都會去幹的,也管不了她,我壓根也沒想過去管,現在不是都是流行自我嗎,每個人都要追求自我。

什麼時候我覺得這個模式有問題?

就是兒子不尊重我。

有天晚上,10點了,我喊他睡覺,他在看書,氣得把書直接摔地上了,然後大喊大叫的,媳婦接著過來護著他:讓他看完吧。

我說,先洗臉刷牙。

兒子又喊著:我刷了。

我說,你沒刷。

媳婦又護著孩子:你為什麼不相信他?

我說,我摸過牙刷了,乾的。

我很生氣,但是又無能為力,有段時間我帶孩子,我都是要求孩子8點半必須刷牙,而且必須在我的監督之下刷,沙漏時間不到不能停,並且前後左右裡面外面都要刷到,我還要堅持檢查,然後9點前必須熄燈。

可是,一旦我不在家,或者我疏忽呢?

馬上就是熬夜模式。

天天如此。

為什麼媳婦對熬夜這個事不敏感呢?

因為她都是凌晨睡覺。

覺得孩子晚上11點睡覺怎麼了?無所謂。

但是,你沒想想孩子為什麼不吃早飯?為什麼早上不洗臉不刷牙,是起晚了,而且遲到是家常便飯,早起的根本是早睡,為什麼理解不了呢?

我很是生氣。

躺床上,生氣地寫了一句話:一個沒讀過書的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作息規律和守時的重要性。

發了朋友圈,又秒刪了。

是真生氣了。

我媳婦壓根就沒守過時,她也不知道時間觀念是什麼,我兒子也是,簡直就不是我的兒子,而我呢?

若是約定1點見面,我肯定只會提前,不會遲到。

我在思考,是什麼導致的這一切?

仔細想了想,根源性的問題,就是媳婦帶著兒子踐踏了我這個父親的權威性,她不僅僅沒有樹立起我的權威性,而且跟孩子一起踩踏著玩,平時喜歡在孩子面前嘲笑我、貶低我,時間長了,孩子也跟著如此模仿,孩子沒把我當回事,不僅僅是頂嘴的問題,摔筷子摔碗,完全是逆子模式。

我就在想,若是父母都忙著打工,他可能也就沒有這麼多本事了,反而可能透過勤奮的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如今呢?

因為家庭比較優越,媽媽撐腰,他已經迷失了自己,最終成了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甚至是要吃大虧的,可能年紀輕輕就要犯大錯,因為他沒有敬畏心,對父母沒有,對社會也沒有。

有時我在想,其實媳婦是可以不尊重我的,無妨,但是,她應該在孩子面前建立起父親的絕對權威,這樣這個家庭才會穩定,孩子才會成長,現在是反過來了,孩子在家做主,每天都要先問一句:兒子,你想吃什麼?

帶給我的都是他們倆的剩飯。

因為沒有建立起權威,那麼家庭是沒有秩序的。

現在站在我的角度,我覺得兒子是幸運的,衣食無憂,又是挺可惜的,因為他沒有鬥志,沒有規範,沒有教養,最終淪落了,根源是什麼?我和媳婦都是窮孩子出身,沒過過有錢人的日子,一旦有點錢,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了,總想用錢把孩子推到一個新的高度,給他規劃遊學之類的……

我認為,沒有意義。

因為,底層教育沒做好。

希望這篇文章20年後能夠被兒子翻出來,那時他也是30歲的人了,反思自己,想想父親當年的一番話,如此優秀的父親為什麼自己沒有用心去對待過呢?

錢來的太容易了,絕對不是好事。

毀滅了一個家庭。

大家都沒有鬥志,都在想著如何花錢,如何顯擺。

德不配位,小人得志,就是說的我。

在球館裡,一方面我很唾棄那個嚴厲男,一方面我又特別羨慕,你到底用的什麼手段,能讓她們如此的服帖?

而我?

習慣了對別人妥協,因為我總是想用妥協的方式來求靜,意思是隻要你別打擾我,你愛咋著咋著,媳婦說要去美國,需要我給拿錢,我說好好好,你別煩我,我給錢……

都是這種模式。

不是他們糟蹋了我,是我糟蹋了自己。

沒有原則,沒有立場,只有妥協和抱怨,事後責怪他們不尊重我,還有一個根源性的問題,就是定位恍惚,若是按照我們的出身與發展定位,我們就是一個縣城人,按部就班的讀書、過日子,不考慮旅遊,不考慮大牌,縣城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坐過飛機的,大人都沒坐過別說孩子了,大家所謂的出去旅遊就是去下面鄉鎮走走,這已經是很不錯的體驗了。

而我們呢?

身在這裡,但是又有了錯位,總覺得自己是貴族,跟那些貴族們玩在一起了,例如他們帶孩子去美國遊學,我們也要跟著去,他們認為孩子應該去學卡丁車學高爾夫我們也要去。

這種來回的錯位,太折磨人。

而且容易心虛,越是心虛越容易開啟補償模式,例如你們的孩子在青島學卡丁車,我們要去北京學……

媳婦為什麼不尊重我?

她內心深處是尊重的,再怎麼說,我也是她當年的偶像,但是她沒有安全感,沒有收入,沒有事業,沒有焦點,雖然我每個月給發著1萬元的工資,信用卡、支付寶給她用著,但是她還是覺得沒有存在感,她攻擊我也是尋找存在感的一種方式,若是再百依百順,那麼她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有發發火,把我訓成小狗小貓,她才覺得在掌控這個家。

但是,在她完成掌控的過程中,把孩子心目中的父親角色也給糟蹋了。

孩子也沒覺得父親是個啥,還不乖乖地跪舔我們娘倆。

孩子到底應該窮養還是富養?

我現在有新的體會。

我覺得若是三代都是窮人,就應該繼續窮養,因為我們駕馭不了富,富會使孩子迷失,就是該延續原有的生活模式,但是在一些大事上可以給予一定的富裕支援,例如選學校、買房子。

若是三代都是富裕家庭,那該富養,因為富是習慣,是天性。

根源性的差別在什麼?

我們對“富養”有誤解,我們覺得富養就是買買買。

這是窮人想的富養。

真正的富養是以經濟基礎為底層的眼界經歷,例如去聽場交響樂,去美國看場NBA,去米蘭看時裝秀,去北大聽一場國學課……

這些,才是。

我跟我爹推心置腹地談了談,我爹認為我們家最好的出路是破產,就是你們夫妻倆都去找地方上班,每天因為工作忙得團團轉,那麼日子就穩定了,家庭也穩定了,教育也穩定了,現在就是讓錢反駕馭了,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了。

人家都盼著週末。

而我們呢?

一睜眼就是週末,天天是週末,每天都是自由的。

自由也就意味著孤獨、無聊。

到底該乾點什麼呢?

看電影?

天天看也沒意思。

去旅遊?

旅遊有意思嗎?

人家掰著手指過日子的日子,我們也沒過過,因為一直都是隨意花的模式,也沒算過賬,想要隨時都有,就這種感覺。

我在上班的日子,其實也挺另類的,這些同事原本都是我認為的貴族,真在一起了,發現他們其實都很摳,例如有同事喜歡抽菸,他每次買菸都記賬,清清楚楚的,但是反過來想也能理解,你想想一個月工資才多少?不到5000塊錢,要是我替他們花,可能一天就花了。

德不配位,是多麼的可怕。

我們的生活模式是不是很難理解?

用一個比喻再準確不過了,中了彩票!

但是,運氣是守恆的,不會一直幸運,除非真有實力,可是真實力哪那麼容易修煉?其實我這個困擾不是我一個人的困擾,每個窮人乍富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身在其中不能解決。

當年,我同學裡就有這樣的富二代,那時我們還在讀初二,他是城裡來的,懂性比較早,已經開始談戀愛了,那時初三的學生流行復讀,不乏讀兩遍初中的,也就是說有十八九的女孩子,也成熟了,他就去勾搭這些早熟的姑娘們,晚上放學後帶到河邊沙灘上,次日再帶我們去看造型:看,就躺這裡……

火腿腸、泡麵、青島啤酒,對他而言,都是家常便飯。

真有錢。

俗話說“打出來的媳婦,揉出來的面”

後來,家裡捲入了民間借貸,整個家族垮掉了,跑的跑,抓的抓,死的死,有次跟球友聊起這號人物,結果球友跟這小子是小學同學,我問這小子現在幹什麼去了?

答,一直在開出租車!

作為窮人乍富,我覺得有一點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夫妻倆必須相互建立絕對的權威性,不能讓孩子反了天,一旦以孩子為主了,那麼孩子就離學壞不遠了,就跟我們鄰居似的,全家人管不了孩子,孩子才十六七就開始抽菸喝酒了,經常帶女孩回家過夜,父母希望我能給管管,我跟他聊天他都敢跟我叫板……

送去當兵去了。

春節回來探親,有禮貌了許多,很遠就喊叔叔。

家庭順序不能改變。

先父母,後孩子。

夫妻之間呢?

先丈夫,後妻子。

順序建立好了以後,家庭才會和諧,一旦錯了位,整個家就亂了,權威性一旦被踐踏,試圖重新建立?沒希望了,這就如同藏獒從小被泰迪欺負,藏獒長大了也不敢欺負泰迪,秩序建立起來了。

女人往往會犯一個錯誤,對男人的抱怨會演變成對男人的指責、弱化、醜化,關鍵是會聯合孩子一起這麼做,覺得這樣自己才暢快,實際上呢?

是在扭曲孩子的靈魂,也是在扭曲家庭關係。

你再恨你老公,你也要告訴他,他是你爸爸,你爸爸是很優秀的一個人,這樣孩子才可以有敬畏心。

當孩子不尊重爸爸時,你接著一巴掌打過去,這才是合格的媽媽。

而不是在旁邊大笑,鼓勵。

老外,離婚率高,但是家庭關係不錯亂,例如孩子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而我們呢?離婚重組以後,孩子就變成了兩個爸爸或者兩個媽媽,甚至姓都要改一遍,他自己就會錯亂。

應該如何呢?

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你媽媽永遠是你媽媽,都是愛你的。

而不是灌輸另外一種思想:你爸不要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