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要重視“形式”,反對“形式主義”

菜單

要重視“形式”,反對“形式主義”

要重視“形式”,反對“形式主義”

原創:喜多王曉波(公眾號:知行天下喜多王曉波)

最近,工作中聽到頻率較高一詞“形式”;潛臺詞為“無用”。何為形式?

中文解釋:形式是指某物的樣子和構造。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如何理解和對待“形式”?“形式”是該否定還是肯定?我認為:要重視形式,有形才有式,有形式才有其他。

何為形?

形,輪廓。每項工作都是由S、P、T、C(即規模、效能/質量、時間、成本費用)四個要素構成,四個要素互相制約,其中的三個可以決定第四個。形,是決定工作的第一步。形的重點,在於要對工作有相對清晰的定義;如果形做不好,工作的伊始就可能出問題

舉個例子:我要造一輛車,我就必須說清楚這輛車要具備哪些功能,或者說清楚這輛車是汽車、摩托車還是腳踏車。

再舉個例子:我要做專案風險管理,我就要說清楚專案風險管理起什麼作用,哪怕是簡單的定義為識別與控制專案的一切可能導致專案失敗的因素;或在進一步確定風險管理的範圍,如法務風險、財務風險、技術風險、設計風險、生產製造風險、安全風險、政治風險等等。

從管理角度,形是工作的第一步,這是管理者要重視和要做的事。形的水平,也就代表了管理者的業務管理水平。

從人的角度:形,要把皮囊描繪清楚。

何為式?

式,構造。將“形”豐富化或定式化。從某些行業的設計角度,形是CD,式是BD。

車的例子。如果,形的階段定義了車的功能;式的階段就是要對這輛車功能的實現,確定是汽車、摩托車還是腳踏車。然後對確定的車再次進行定義:車的構造。

專案風險的例子。對專案風險中各類風險進一步細化具體專案。

從管理角度,式是工作的第二步,這是管理者要關注的事。式的水平,也就代表了各項工作負責人的專業水準。

所以,企業管理工作要注重“形式”;恰恰,很多工作是因為“形式”未做好,造成工作無效。同時,工作如果僅停留在“形式階段”,顯然是不夠的;只有深化到下一步的內容,“形式”才會發揮效用。關於“形式”通常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形式”本身存在問題或是錯誤的,所以內容再好,也難以獲得想要的結果;二是“形式”未被理解,所以內容不能支援“形式”的落地,也難以獲得想要的結果。

形式是標,內容為本。沒有形式,內容有可能變為朽木;沒有內容,形式就是無本之木。

再舉個例子,不同的公司,流程相同、表單相同,工作結果卻是大相徑庭。原因就在於,流程與表單僅僅算是“形式”;表單中的具體內容才是專業與能力的體現。

重視“形式”,一方面是要加深對“形式”本身的理解;二是,要深刻認識,“形式”需要內容。否則,容易“形式主義”?

什麼是“形式主義”?

百度釋義:形式主義指的是一種只看事物的現象而不分析其本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它違背了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科學原理。其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紮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矛盾和問題;具體表現是欺上瞞下,做表面文章,虛多實少,陽奉陰違喊口號多,不折不扣抓落實少。

該釋義,基本是贊同的。為什麼會產生“形式主義”?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形式”本身存在問題或與企業客觀不符,無法產生內容;二是,管理者太多關注“形式”,認為建立了“形式”萬事大吉,而忽視了內容的建設。

我在企業常見一種現象:當我提及應有某某時,負責人會說“我們有”;當我看到相關資料時,只能說那只是“形式”有,內容不敢恭維。

管理工作中,什麼是“形式主義”?只有形式,沒有內容,可稱之為“形式主義”;形式多年未變,可稱之為“形式主義”;與形式相對應的內容,不是持續的動態進化,可稱之為“形式主義”。

重視“形式”,有了“形式”才會有內容;反對“形式主義”,不重視內容,再好的形式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