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五五分流”:不甘心?其實路一直都在腳下

菜單

“五五分流”:不甘心?其實路一直都在腳下

最受中考

“五五分流”影響的,

是那批中考僅差幾分與普高失之交臂的學生,他們無奈,更多的是不甘心,但是路還得繼續走下去。

“五五分流”:不甘心?其實路一直都在腳下

路在何方

遇到個畢業生的家長,隨便聊了一下。他說自己的孩子被“五五分流”了,他的孩子成績中等,按照去年普高的招生比例,應該可以讀一個普通高中,但是今年普高招生比例降低了,只能去了一家中等職校。他有兩點很擔心:一是中職有很多不讀書的學生,擔心和這些人聚在一起被帶壞;二是擔心中職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今後的路不知道該怎麼走。

他的孩子是不是因為這次政策導致去了中職,不能確定,因為他孩子的成績平時也就一般,但話裡話外可以體會到他的無奈和不甘心,以及擔憂、焦慮的複雜心情。

後來又多方瞭解了一下,發現孩子在讀中職的家長基本上都有此類心情,不擔憂不焦慮的家長或許早對孩子不抱希望,任其“自生自滅”罷了。

讀中職真的就跌入人生低谷,無路可走了嗎?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年曾國藩帶領湘軍首次迎敵太平軍,可謂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沒想到湘軍接連失利,先是在嶽州城被太平軍關門打狗,又在

靖港被太平軍包了餃子。曾國藩羞憤交加,一度跳水自殺,幸好被手下救起。就在曾國藩準備再度自殺的時候,前方傳來捷報,另一路湘軍大敗太平軍,奪回了湘潭。從此,撿回一命的曾國藩重振旗鼓,帶領湘軍創造了很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後來,曾國藩帶領湘軍歷經多年鏖戰攻滅了太平天國,在朝廷威望空前,最後官至內閣首輔。

“五五分流”:不甘心?其實路一直都在腳下

曾國藩欲跳水自殺

這個故事可以說是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的很好註解——曾國藩自己用兵不行,卻能知人善任,培養的下屬能征善戰。曾國藩如果在兵敗後一蹶不振,就不能成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以史為鑑

,在文化學習方面已經難有起色的中職生,完全可以在專業技能方面找到興趣點,然後多多努力,走出同樣出彩的人生。

可能有人會說,曾國藩是一代名臣,他的事例與常人沒有可比性,話雖如此,但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都是相通的對不對。這個道理與外國名言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必然會為你開啟一扇窗”蘊含的哲理如出一轍,啟迪人生。

在這個故事裡,曾國藩眼看自己這一路大軍連續失敗,就想當然地認為另外一路也必定難有起色,大敗已然不遠,與其苟活於世,不如了卻殘生。

現實中,很多人會犯同樣的錯誤,比如以文化成績決定一切,文化成績不行就覺得這輩子沒有出頭之日。特別是在中考失利的那一刻,在被挫敗感狠狠打擊之後,由於人性的脆弱和眼界的狹隘,許多被

“五五分流”的“失敗者”(包括考生、家長)往往會陷入鑽牛角尖的絕望中,於是怨天尤人,尋死覓活。很少有家長、考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想明白“東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更是少有考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調整心態投入到學習技能的方向上來。但是隻要能下定決心這麼做的孩子,大機率能在新的領域學出一番名堂,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鋪墊。

另外,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能上一個普高,將來再考一個不錯的大學,以後的人生就高枕無憂了。事實真是如此嗎?

已經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告訴你,現實並沒有那麼樂觀,去了解一下大學生找工作的辛酸故事,那叫一個悽悽慘慘慼戚:“熱得中暑”、“被騙”、“投了幾百份簡歷沒有收到任何面試通知”,“給的薪資連自己都養不活”、“根本找不到對口的”……

再來看一組資料——2021年應屆畢業生有66%的人群沒找到工作,不出意外,今年依然會被冠名“最難就業季”的名號。

“五五分流”:不甘心?其實路一直都在腳下

2021屆畢業生就業情況

當然

“讀書無用論”並不可取,但是現在本科生的就業狀況確實不容樂觀,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

一現在許多大學的專業設定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與社會脫節,大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二我們是工業化強國,服務業相對較弱,確實不需要太多的白領崗位,部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在所難免;

三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對就業期望值過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屢屢發生。

另一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結構轉型,勞動市場出現了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問題,特別是市場對熟練技術人才需求非常大,卻苦於招不到人,大量的企業出現了用工荒。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釋出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人。

坦白地說,政策不可能把人往絕路上逼,大家認為沒指望的路很可能是條希望之路,大家以為的陽光大道反而可能是一條狹窄的獨木橋。

現在國家的意思是,讓部分對學習不太行的學生不要勉強上一個含金量不高的本科,畢業後到了就業市場缺乏競爭力,免不了被市場淘汰出局。與此同時提高一下上大學的門檻,增加本科的含金量,也有利於以後大學生的就業。

如果還體會不到國家的良苦用心,大家再想想如果你家有一個本科大學生畢業好幾年了,一直就在家裡待著業,是不是很讓人心煩:

“五五分流”:不甘心?其實路一直都在腳下

閒久了人就廢了

第一,自以為孩子本科畢業後找工作一定是手到擒來的事兒,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第二,即便是大學生,只要長時間不與社會接觸就會與社會脫節,越往後找工作就會越艱難。

第三,每一年都會有新的應屆畢業生來搶飯碗,這會讓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歷的往屆畢業生找工作時變得雪上加霜。

所以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本科生只能繼續讀研,寄希望研究生畢業後找工作能容易一些。當然也有極少數,三、五年內找不到工作就放棄了,這不就有了各種“名校大學生擺地攤”之類的新聞。

況且,假如放任就業市場供需不對稱的狀況繼續惡化,再過若干年,對社會的影響會越發明顯,有太多的企業因為招不到人減產、停產甚至關門,有太多的年輕人躺平啃老,減少消費直至避免消費。這種數量達到一定級別,必然引發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最後導致的必然後果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上不去,提低、擴中的共同富裕目標就無從談起。

這次政策下,最不甘心的應該是那批中考成績僅僅因為相差幾分,就與普高失之交臂而被分流去讀了中職的學生。往年這種學生還可以復讀,來年再考。但是現在國家同時也出臺了“初中生不能復讀”的政策(即使個別病休的學生復讀,中考也讓錄取重點高中),這就把後路堵死了。不過這也有好處,避免大家想法太多,反而難以抉擇,更容易廢。

所以現在大家索性靜下來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中職道路,記住:路一直都在你腳下,就看你能不能腳踏實地走好。

首先,在讀中職之前想好自己的興趣點哪兒,找到興趣點才會有學習的內驅力,才能一改初中學習的頹勢,變被動為主動。然後,要做好學歷晉升的打算,要把本科學歷當作你學習生涯追求的目標。

現在中職通往本科的晉升通道有很多:中本一體化(中本貫通)、藝術類普通高考、“文化+技能”高考、高職單招上大學等(每個地區的方式可能不一樣)。

事實上,當中考成績出來後,確定自己進不了普高,甚至在中考之前,估計自己大概與普高無緣,就應該早做打算了(比如:中本一體化是第一批,如有意向就要及時報名),不要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錯失良機。否則,在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又缺少對未來的規劃,只是隨便去讀箇中職,然後與一幫不思進取者同流合汙、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三年後書沒讀好,技能也沒學到,晉升自然與自己無緣,最後大機率只能去黑心工廠做流水線工人,那就真的掉坑裡了。

如果你已經做了較好的選擇,進入了一所符合自己的中職就讀,那麼就既來之則安之,沒什麼好自怨自艾的,也沒有人可以真正幫到你,只有自己加倍努力地去學去練。有句話說得好,

本事學來都是自己的,別人怎麼也搶不去

也許你原本在初中是不顯眼的存在,但到了中職很可能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這種被重視的感覺會讓你的學習生涯增加一種新的體驗,會讓你增加新的學習動力。三年裡如果能夠一直保持好的學習狀態,升入大學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還是很大的(中本一體化升本率幾乎100%)。等到大學畢業,你會感謝三年中職給你培養的一些專業技能,因為這會成為你求職時的加分項,這也是很多普高上來的本科生所不具備的。

退一步說,假如不夠幸運,最後你與本科無緣,也不要自暴自棄,就爭取讀個高等職校(大專文憑雖然低了點,但總比沒有強),把專業技能練得再紮實一點。以大專的學歷參加工作也是一種尚可接受的結果,社會也是一所大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本科學歷可以透過成人教育獲得,專業技能可以透過刻苦訓練提升。

關鍵還是要看,在接受職業教育的五年裡,以及在開始工作的頭幾年,你能不能做好內功,把專業技能練好。

現在這個社會對高技能人才很需要、很看重,高技能人才的薪資待遇、社會地位不比雙一流本科出來的差。

“五五分流”:不甘心?其實路一直都在腳下

用專業技能說話

所以中職生沒必要小瞧自己,修煉專業技能之路也可以成為一條行得通的職業道路。

或許有一天,你一個讀中職上來的人,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的成就可以媲美很多985、211出來的大學生,你會為當初的不甘心感到可笑。雖然這條攀爬之路會很艱辛,但一切皆有可能,屆時你可以自豪地說:這條路我走得還不錯。

最後我想說的是,那些已經掉坑裡的人,要想上來非常非常難,除非能下定決心狂練新技能。這門新技能要有轉化生產力和容易變現的特點,而且掌握的技能的人至少能戰勝99。9%以上的人,也就是能

做到於千人、甚至萬人中脫穎而出

。這樣,你打工也罷、創業也好,才容易反敗為勝,徹底從坑裡爬出來,否則你這輩子就只能在坑裡一直趴著了。

今日話題:中職生的未來還有希望嗎?歡迎在評論區踴躍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