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菜單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清早的北京,寒氣逼人。剛到5點半,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十支隊警勤中隊食堂裡的燈就亮了起來,不一會兒,“呼呼”的火聲從廚房傳來,夾雜著掂勺的“梆梆”聲。炊事班長葛亮一手掂著炒勺,另一隻手偷偷地擦了一下眼角的淚痕——又到了老兵退伍的時節,這是老班長臨行前為戰士們做的最後一次早餐。這位服役12年的炊事班長就要背起行囊,踏上離別的火車。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軍營幾度芳草綠,駝鈴總有離別愁。轉眼,冬季退伍老兵開始最後的退伍倒計時了。與9月份那次大規模退伍不同,此時退伍的都是部隊裡的老班長。他們是2012年冬季以前入伍的老兵,大多服役了8年、12年,甚至16年。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在離退伍的日子所剩無幾的時候,老班長們仍然像鏍絲釘一樣牢牢錨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初心誓言。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12年炊事崗位的堅守,葛亮已經記不清給官兵們做過多少頓飯,記不清培養出多少名優秀的炊事員。在他的腦海裡,只浮現著戰友們那一聲聲叫好的樣子。“想要戰友在本職崗位上出色完成任務,就得讓他們吃飽吃好不想家。”簡單樸實的話語,是葛大廚12年來一直堅持的宣言。“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旁人眼中的小事,在他心裡卻是天大的事。作為警勤中隊的炊事員,最大的難題就是臨時保障多、工作標準高、任務難度大,這個讓支隊所有炊事員望而卻步的崗位,他一待就是12年。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12個春夏秋冬,葛亮甘於寂寞,不辭辛勞,對於他來說,三尺灶臺就是戰場,鍋碗瓢盆就是裝備,他用這些裝備奏響了一首首動人的交響曲,圓滿完成了一場場沒有槍林彈雨的“保胃戰”。怎樣讓官兵吃的開心,吃的舒心,吃的暖心,吃出戰鬥力,成為他日思夜想的又一難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葛亮每天會在操課時間之外,看一小時烹飪方面的書籍,每學做一道新菜,他都要先在小鍋上練習,請戰友品嚐,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反覆琢磨,在火候的掌握、調料的選配上下足功夫,直到讓大家滿意。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在每次部隊有任務時,是葛亮最忙碌的時候。他堅持提前詢問參加任務的官兵對飯菜的口味要求,自己認真記錄下來,為制定食譜作為參考。每年“衛士系列”演習時,也是他最繁忙的時候,盒飯是否足夠,飯菜是否溫熱,麵條是否變坨,從“吃”到“收”,他都會提前謀劃,統籌安排,根據每年保障需求的變化靈活機動。即使感冒發燒不能直接上手操作,他也會站到一邊專心指導年輕炊事員進行烹調,直到把飯菜做好,簡單休息後,繼續準備下一餐飯菜。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站好最後一班崗。”離別前的一天,葛亮的工作和過去的4416個日日夜夜沒有什麼區別。早上的小籠包、皮蛋瘦肉粥、榴蓮酥、抹茶酥,中午的珍珠丸子、水煮魚、烤羊排,晚上的老家肉餅、炸醬麵、炸鮮奶,都是戰士們的最愛。聽說這是老班長明天就要走了,戰士們的眼睛裡泛起了淚花。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縱使心中有萬般不捨,還是不得不狠心離開。忙完最後一天的工作,葛亮照例把廚房收拾利索才離開。

不哭!堅守灶臺12載,他退伍前給戰士們做最後一次早餐

回顧12個年頭的春夏秋冬,葛亮從戰士到副班長到炊事班班長,由初級廚師到中級廚師到高階技師,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調整,他始終遵循一切為了服務官兵,一切保障官兵的標準要求,兢兢業業、鏖戰三尺灶臺。4416個日日夜夜,先後完成大小保障200餘次,獲嘉獎5次,集體三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一次,優秀士官四次。在他看來“金盃銀盃,始終不如官兵的口碑”,葛亮用12年的默默堅守,在三尺灶臺“烹”出了自己的兵味軍旅,用鍋碗瓢盆寫出了他的強軍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