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有嘻哈,麥愛文化覺得中國也該有電音

菜單

中國有嘻哈,麥愛文化覺得中國也該有電音

中國有嘻哈,麥愛文化覺得中國也該有電音

如果僅僅是從綜藝節目的角度,麥愛文化CEO宋洋認為,目前沒有出現一檔“中國有電音”的問題在於,沒有人想清楚“電音應該怎麼比賽”。

但是,跳脫出綜藝這種形式,電音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首先,中國的社會文化形態已經和電音文化相匹配了,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麼多憤怒,電音這種伴隨式的音樂恰逢其時。另外,所謂電子樂就是純數字化模擬樂器製作的音樂,本質上是一種技術變革,發聲方式從樂器的物理共振變成了機器的數字模擬。

“傳統樂器需要每天保持數小時的練習才能真正進行演奏,現在掌握手機軟體就能促使更多音樂愛好者參與到音樂創作中來。”宋洋說。

中國有嘻哈,麥愛文化覺得中國也該有電音

CEO宋洋

基於以上判斷,麥愛文化未來幾年都會圍繞電音進行全產業鏈佈局,目前已經打通版權、藝人經紀、演出和教育培訓等產業鏈上下游。

宋洋預測,未來兩到三年內,國內電子樂領域會出現像justin Bieber、Katy Perry、Bruno Mars這樣世界級的藝人,現在只需靜待市場爆發。

中國有嘻哈,麥愛文化覺得中國也該有電音

電音潮流不可逆,社會和市場已經做好準備

為什麼未來一定是電音的市場?在宋陽看來:一方面是世界潮流趨勢如此,一定會反過來影響中國市場。這主要基於三點判斷:

第一,全球主流大牌明星的作品都已經非常電音化,比如Justin Bieber、Katy Perry、Bruno Mars。這些世界級的流量明星藝人的作品大多是電音,一定會影響中國的年輕人,讓他們越來越接受這種節奏和風格。

第二,科技在樂器以及音樂製作領域帶來的變革是不可逆的,當用手機掌握一個軟體就能作歌的時候,整個技術帶來的變化將無法想象。

第三,2015年全國一共舉辦了186場音樂節,95%都是非電音類的、搖滾民謠綜合類的音樂節,但同時全球70%以上都是電子類的音樂節,近幾年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的大IP音樂節幾乎全是電子音樂節了,新晉的搖滾或者民謠類音樂節比較少,電音正在成為一個綜合的、整合的、不可逆的潮流。

另一方面,整個社會形態和電音的文化形態相匹配。年輕人生活質量提升,對社會沒有那麼多不滿,“跟我們小時候不太一樣,現在大家就是享受快樂,展示快樂。電子音樂恰恰是展示快樂的。”

他認為,電音領域之所以沒有出現像《中國有嘻哈》這樣的現象級綜藝,問題在於沒有人想清楚電音該怎麼比賽,這個問題解決了,一定可以產生出讓大眾喜聞樂見的電音節目。

“越垂直的領域就越需要了解這個文化,僅僅是這樣還不夠,節目不應該只是為了教大傢什麼是電音,還應該把電音文化的娛樂精髓和市場流行文化的精髓展現出來。”

要做有結果的全產業鏈佈局

目前,麥愛文化在電子音樂節、藝人經紀、版權、電音教育培訓上都有佈局,而麥愛文化的重心是要做產業鏈佈局,等待市場的爆發。

為此,麥愛一舉拿下的品牌包括:娛樂性大型電子音樂節 “幻境HYPER”、室外專業性大型音樂節“INTRO”、室內專業性音樂節”Shadowplay”、中小型電音派對品牌“Rare Voice”、電音教學機構“電廠P-STATION”。它還與歐洲最大的電子音樂廠牌——義大利SAIFAM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為SAIFAM的中國區獨家管理方,擁有錄音詞曲版權共計約10萬首。

同時,宋洋認為要佈局就一定要做有結果的佈局,“比如說我們做版權,那這個版權一定要帶來很大的收益;做了藝人經紀,就一定有頭部的藝人出來,並且能給我帶來正面的收入,只有這樣的佈局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據瞭解,國內的電子音樂節普遍虧損,一是報批不確定的因素太多。比如音樂節的宣傳通常都需要三個月,現在因為報批的時間不固定,就直導致大部分音樂節的宣傳期被壓縮成兩個月甚至一個月。 二是行業裡面還是偏向砸錢請明星的玩法。而國內音樂節規模有限,“你總共就賣2萬張票,花幾千萬幹這個意義不大。”

麥愛文化現今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版權和藝人演出,音樂節本身並不賺錢。他認為,麥愛文化最大的優勢是沒有受市場上主打戶外電子音樂節的思路干擾,能做到嚴格控制成本,和市場上的演出形成差異化,主打偏文化類的演出。

在藝人的發掘上,麥愛文化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首先,要符合音樂的基本審美標準,其次,個人標籤要明顯,最後要有非常高的情商和溝通能力。這一邏輯,從麥愛文化旗下籤約的張薔、徐夢圓等知名電音藝人,也可以窺得一二。

中國有嘻哈,麥愛文化覺得中國也該有電音

投資“一起智慧”,提升演出體驗

除了自己的主營業務外,麥愛文化也有自己的投資佈局。比如其投資的文化科技公司“一起智慧”。該公司的主打產品為“幻真虛擬成像技術”,可以利用影象處理、動態捕捉以及AI演算法等相關技術以及雲伺服器的分發,將採集到的影象素材投射到任一場地。

目前投射區域最高能達到200米寬、16米高,同時該系統還支援虛擬形象與人的實時互動且不需要相關裝置,裸眼即可觀看。這套技術可以無縫運用到電子音樂演出上。

對於麥愛文化來說,投資一起智慧的邏輯是增強演出的體驗感,和3D電影一樣,演出市場一定會迎來科技帶來的視覺體驗的升級。“電子音樂本質上是一個技術手段,是對音樂製作、甚至音樂演出市場的一次變革,影響的範圍可能是整個產業生態,而它周圍所能覆蓋的行業其實都存在這個變革點。中國的演出市場已經相對成熟,但表現形式卻相對單一,比如說LED,燈光舞美,無非在這些方向上做變化。而一起智慧擁有的技術,可以對此進行革新。”

另外,中國電子音樂的受眾存在斷層,除了垂直的、喜好電音的使用者,泛愛好者的群體很少,中國人目前還是停留在要看秀的這種概念上,真正懂電音文化、跳舞文化還是少數。這種炫酷的舞臺技術恰恰能起到過渡作用,把那幫泛愛好者吸引過來。宋洋稱,“一些人參加活動的時候,看到臺上有表演的人就會往那個場地裡走。透過科技帶來的視覺衝擊,營造一種全新的電子音樂節的體驗,這個是我們的方向。”

“我們把握住了這個方向,第一是找到了非常合適的團隊去做這件事,第二是在非常短的時間把這個產品做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