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菜單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園林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包含選址、佈局、建築、疊山、理水、植物小品、匾額、楹聯等等環節。經過幾千年的傳承,中國皇家園林在這些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與其他型別的古典園林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個性,充分體現了皇權的尊崇和皇家的氣派,同時也表現出精雅、細膩的藝術特色。相比私家園林而言,歷代皇家園林建設之初都進行了精心的選址和總體規劃,或依託天然山水展開,或起造於大片平地,或營建於宮禁內部,透過山形水系和建築、花木的組合,形成不同的佈局形式。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商代和西周時期的帝王苑囿直接圈佔大片野外林地,囿內中心位置修築高臺,人工化的程度還比較低。春秋戰國時期進一步發展華麗的高臺建築,些著名的諸侯苑囿佔地更廣,臺榭數量更多,並與自然山水結合得更加緊密,如楚國的章華臺依臨雲夢澤,吳國的姑蘇臺建於姑蘇山上,呈現出和諧的整體格局。秦漢時期以上林苑為代表的皇家園林佔地規模空前,將關中地區的山脈、河流囊括其中,在山丘和平原上分散設定相對獨立的宮苑以及大量的臺、觀等建築,整體格局模仿天象,氣魄極大。秦代蘭池宮首創“池中築山”的佈局,西漢的建章宮加以繼承,同時開創了“前宮後苑”的模式,成為後世很多皇家園林效仿的物件。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東漢末年曹操在鄴城築銅雀園,雖仍以高臺為核心建築,但佈局更加規整。曹魏代漢後定都洛陽,大力經營芳林園。芳林園後來更名為華林園,以人工堆造的景陽山和人工挖掘的天淵池為骨架,殿堂樓臺穿插於山間水濱。這種新的模式被兩晉南北朝時期各政權所繼承,洛陽、建康、鄴城等都城的主要御苑都以華林園為名,其基本格局也頗為相似。隋唐時期皇家園林鼎盛,型別眾多,不同御苑的佈局也趨於複雜化和多樣化。首都長安的太極宮、大明宮等大內御苑均採用“前宮後苑”的形式,水體面積較大,假山尺度有限,建築數量偏多。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其餘離宮和行宮大多以郊外的名山或河湖為基地,加以適當的地形改造,佈局靈活,例如隋煬帝所建的洛陽西苑三面臨山,洛水和榖水在苑內穿流,又闢有北海和翠光、迎陽、金光、潔水、廣明五湖;宇文愷主持設計的仁壽宮位於群山環抱之中,中央位置設宮廷區,周圍闢為園林區,三條自然河流在西側匯為大池;此外如鳳凰谷中的玉華宮、黑水河畔的仙遊宮、終南山太和谷中的翠微宮和驪山北坡的華清宮都依託自然山川營造而成,佈局不拘一格。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宋代皇家園林規模比前代有所縮減,東京延福宮中殿堂建築較多,格局規整。艮嶽則以人工堆築的假山為主景,山間挖掘河池,建築較少,格局自由;金明池以方形的大水池為主體,瓊林苑和玉津園都以植物景觀為主,建築數量更少,格局疏朗。遼代皇家園林格局比較簡單。金代中都的大寧宮在大片湖面上構築島嶼,元代大內御苑繼承這一地段,將湖面拓展為太液池,池中堆疊三島,再現“一池三山”的格局。明清時期又將太液池拓寬為三海,在水岸和島嶼上建造各種建築,保持以水面為主的佈局方式。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清代皇家園林數量堪比秦漢、隋唐,除了西苑三海之外,其佈局方式大致分四種情況。紫禁城中御花園、寧壽宮花園、建福宮花園都是宮城中的庭園,規模較小,建築密度偏大,保持方整端正的格局;景山以大型土山為主景,格局較為空曠,平面也大致對稱;圓明園、暢春園、南苑都是建於平地的大型人工山水園林,假山的高度有限,空間主要在二維水平方向進行鋪展,總體格局化整為零,分為若干相對獨立的景區,呈現出集錦式的面貌。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以避暑山莊、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盤山行宮為代表的大型天然山水園林擁有秀美的自然山峰,地形條件更加優越,園林佈局表現出更強的整體性,將天然景觀與人工景觀融為一體,高低、疏密對比強烈,達到更高的藝術水準。這些大型離宮和行宮御苑都在前部設有宮廷區,但所佔比重不大。皇家園林兼有宮殿的屬性,其中的建築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且型別豐富,形式多樣,製作精良,代表了每一朝代建築的最高水平。從商周開始,早期皇家園林主要流行高臺建築,在人工所築的夯土臺基上建造房屋,尺度很大,呈現出“高臺厚榭”的形象。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秦漢時期除了臺榭之外,還建造更多的殿堂和樓觀建築。到了南北朝時期,臺的地位逐漸降低,樓閣成為主流。隋唐時期的皇家園林大量出現亭類建築,與殿堂、樓閣並勝,展現雄偉高邁的氣象。宋代御苑中建築風格向秀美的方向轉變,金元時期的御苑中出現了一些造型奇異的樓閣從總體趨勢來看,封建社會後期皇家園林中建築的型別和數量比前代明顯增多,尺度有所縮小,裝飾和陳設則更為複雜。清代御苑中的建築不但是帝王園居遊樂的主要場所,而且也是總體景觀和區域性景觀的構圖中心,成為最重要的審美物件。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除了早期的高臺之外,歷代御苑中的建築型別包括殿堂、寺廟、佛塔、樓閣、軒館、水榭、畫舫、書齋、城關、亭子、遊廊、牌坊等等,每一型別根據各自的具體位置和功能又有很多形式變化。這些建築與山水、花木結合,透過單體或組群的方式展現出各種不同的形象。一般而言,宮廷區的殿堂院落和全園標誌性的核心建築大多采用中軸對稱的形式,表現出莊重端嚴的氣勢,其餘建築則隨宜就勢,格局自由。皇家園林中另有兩類特殊的建築形式值得一提。一類是模仿市肆之景的店鋪,早在東漢時期漢靈帝就曾經在後宮花園設立商鋪,親自扮演商戶取樂。

皇家園林與其他典園林相比,大多規模宏大,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之後南朝的華林園、北宋東京金明池和瓊林苑、南宋御苑中都均有類似的設施,清代的暢春園、圓明園、長春園、清漪園中也都設有買賣街大多屬於佈景性質,反映了市井文化對宮廷的影響。另一類是清代統治者在圓明園、避暑山莊和中南海所搭建的蒙古包,表現出濃郁的塞外風情,體現了對遊牧文化的尊重。從營造的角度來看,歷代皇家園林中的殿堂樓臺都屬於官式建築的範疇,講究規制,造型端莊,雖然富麗堂皇的程度不及正式的大內宮殿,但總體上比民間建築還是要華麗得多,顯現出皇家特有的尊貴氣息。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