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什麼是休息?讀想讀的書,寫想寫的文字

菜單

什麼是休息?讀想讀的書,寫想寫的文字

什麼是休息?讀想讀的書,寫想寫的文字

幾天前隨意發的一句感慨,沒想到收穫意料之外的點贊數。於是,我決定以此為題,寫一篇文章。

如果你剛好看到,我很幸運,也權當是你我與忙裡偷閒的某一刻有了小小的共鳴,給自己找一個閒下來的理由吧!

1

也許你會同我媽一樣問我:“你有什麼可忙的?”

是啊,我到底在忙些什麼呢?我媽只知道我要麼對著電腦,要麼對著一堆紙質文稿,反正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

我是個編輯,從大學畢業開始便是,十幾年過去了,如果不出意外,未來十年、二十年,我會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很少人能理解“編輯”的具體工作,所以我給了它一個自認為還算好懂的名字——文字工作者。

從上世紀80年代人們便呼籲:

爭做學者型編輯。

這些年,努力豐富自己的大腦,不斷提高自我認知水平,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而當筆桿子取代原本的聽診器,連我自己都詫異“我這是棄醫從文了麼?”不然呢?

前輩們常說:編輯就是為他人做嫁衣。

著名出版人楊葵說:“為他人做嫁衣”是一個編輯的本份。

《一個文學編輯的心裡話》:編輯沒什麼了不起,一份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而已。

於我而言,做好份內工作是首要,忙碌時為自己找一個發洩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很重要,比如閱讀,比如寫作。何況,這本就是一個編輯應該具備的道德素養之一。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而當我決定寫下去時,無疑是讓自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當愛好佔據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我不得不捨棄很多東西。

於是,我硬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隻別人眼中的陀螺。

什麼是休息?讀想讀的書,寫想寫的文字

2

誰說工作、教育不能兩全?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堅信“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的失敗。

”然而,當我忙著工作,想著多掙錢為孩子、為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很多時候我在反思:如果我對孩子再上點心,是不是他各方面的表現會更好?

儘管,同齡人中,他已經是不被大多數人討厭的那一個。

新學期伊始,一位家長朋友問我,“升入三年級後有沒有覺得作業難度突然加大了?”還未等我回復,她便又問道:“你知道孩子學了什麼、做了什麼嗎?”慚愧至極,我真是個不合格的媽媽。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對待孩子,我並非不管,只不過我堅信尹建莉老師說的——

不管是最好的管。

小寶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便慢慢培養他獨立自主的性格,尤其學習,他要知道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媽媽或者老師的。我也更加堅信: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身教始終大於言傳。

當我正在趕稿,孩子會懂媽媽的辛苦,從而更加努力學習;當我捧著一本書,孩子也很樂意拿一本書坐在媽媽旁邊;當我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他會把自己的書包和書桌整理得乾乾淨淨……

請一定記住:

當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首先必須迫使自己向那個方向努力。

最簡單的道理,嘴上不說,心裡也懂。

什麼是休息?讀想讀的書,寫想寫的文字

3

只有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

兒時無意聽過的一句話,一直不理解它的意思,而當明白它的“出身”,肅然起敬,後知後覺,才知其中道理。

每週5+2,工作與休息似乎不成比例,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休息,而休息又是為了更高效地投入工作。至於為何如此比例,大概只有制定此規則的人懂了吧,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遵守即可。

這其中,也許某些人會為了前者而做出什麼改變,甚至養成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等,哪怕是偶爾不悅時抱怨幾聲,卻很少有人說我熱愛工作、討厭休息。拿我自己來說,從高中緊張的備考時期便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那個勸誡自己“減肥先戒咖啡”的呼聲似乎始終未能提上日程。說穿了,還是為了工作的高效率。至於休息的日子,只要躺在床上就好了,還需要刻意做點什麼嗎?

孩子們的學習亦是遵循著“5+2”的時間規則,這大概就是什麼年紀做什麼事,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始終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

有句話說得好:

年輕不吃苦,老來必受苦

它不過是把人生分成了前後兩個階段,人生只有一次,不管科技多麼發達,後悔藥始終停留在人們的腦子裡。“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絕非簡簡單單的一個口號。

所以,休息的時候就要享受時光,工作的時候亦要全身心投入,唯有此,我們的生活才更加精彩,我們的人生才不足以嘆息、惋惜。

說了些不疼不癢的道理,自勉,共勉。

什麼是休息?讀想讀的書,寫想寫的文字

如果我問你:“什麼是休息?”

你會作何回答?但我相信,一定是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關。做喜歡的事情,再忙也開心,別人看似的累,不過是不喜歡罷了。真希望這樣的時光多一點、久一點。

如果你已經忙得焦頭爛額,那就不妨停下來,畢竟,

工作從來都不是生活的全部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