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一女生籃球比賽後髕骨反覆脫位20餘次,原是這根韌帶斷裂

菜單

大一女生籃球比賽後髕骨反覆脫位20餘次,原是這根韌帶斷裂

王潔怡(化名)是一名大一學生,五年前,還是初三學生的她,一次籃球比賽後,左膝蓋骨(髕骨)突然脫位,進行復位後關節活動自如。沒想到隨後這五年來,她的髕骨反反覆覆脫位達二十餘次,最近的這一次,脫位後關節腫痛明顯,活動受限,到醫院檢查後診斷為“複發性髕骨脫位伴內側髕股韌帶撕裂”,需要入院接受手術治療。

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運動醫療、關節、骨病科,記者見到了手術後的王潔怡。據王潔怡回憶,5年前,一次籃球比賽後,她左膝蓋骨(髕骨)發生脫位,左膝關節疼痛明顯,校醫進行復位後關節活動自如,疼痛減輕,就沒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沒想到,這次脫位後帶來了“延續效應”,近5年來她的左膝關節髕骨反反覆覆脫位高達二十幾次,每次脫位後,整個膝關節疼痛,腫脹,不能活動,透過改變體位、姿勢等能自動復位,對日常活動沒有太大影響。但入院前的這次脫位,關節明顯腫痛,活動受限,休息也不見好轉,於是,在同學的陪同下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運動醫療、關節、骨病科求診,併入院接受治療。

運動醫療、關節、骨病科副主任醫師餘敏為王潔怡進行了詳細的體格檢查,發現患者的髕股關節不穩定,磁共振結果顯示:內側髕股韌帶斷裂,原來這就是導致王潔怡反覆脫位的元兇。完善術前準備後,醫療團隊為王潔怡行關節鏡下行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手術,手術很順利,現在已經能下床活動,“以後終於能正常活動啦,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脫位啦。”她開心地向醫護人員道謝。

餘敏介紹:內側髕股韌帶是維持髕骨內側穩定的一個很重要的結構,髕骨的正常運動軌跡依賴於內側髕股韌帶以及周圍的一些肌肉附著點的一個力量的平衡,在專業上叫做動力平衡,而骨性的結構,就屬於靜力平衡。另外,髕骨的近端就是股四頭肌腱的支點,髕骨的遠端是髕韌帶的支點,它們之間存在力線上的一個差異,就是我們常說的膝關節的一個Q角,女性Q角普遍要大於男性,所以這也是女性髕骨容易向外脫位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髕骨脫位分為初次脫位、習慣性髕骨脫位、複發性髕骨脫位和固定性髕骨脫位。”餘敏解釋,複發性髕骨脫位是青少年常見的膝關節運動損傷型別,病因比較複雜,一般常伴有膝關節骨性畸形。如果初次髕骨脫位伴有遊離骨塊,常常需要手術干預,若是沒有遊離骨塊,可以暫時保守治療觀察。餘敏特別提醒:對於發生過一次髕骨脫位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如果又同時合併骨性結構的一些異常或畸形,再加上運動中的不小心,就容易出現髕骨複發性脫位。所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進行觀察,如果發現膝關節反覆出現卡壓,不能活動,再變換姿勢又能自如活動等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因為由於髕骨和股骨外髁長期的撞擊,時間越長,次數越多,對關節的損傷也更大,一般需要手術重建動力性的穩定因素,才能徹底解決髕骨脫位的問題。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楊宇 朱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