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張藝謀在重慶再迎“歸來”!他親自操刀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28日開演

菜單

張藝謀在重慶再迎“歸來”!他親自操刀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28日開演

張藝謀在重慶再迎“歸來”!他親自操刀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28日開演

5年前,著名導演張藝謀拍攝的文藝電影《歸來》曾俘獲了大量影迷的心,豆瓣評分至今仍有7。8分。5年後,張藝謀要在重慶實現另一次歸來了。26日上午,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釋出會宣佈,由張藝謀擔綱導演,以白帝城、瞿塘峽、夔門三大著名三峽景點為背景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將於3月28日在奉節正式開演。

張藝謀親自操刀耗時兩年打造

有心的市民對《歸來三峽》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這臺詩詞文化實景演藝在去年12月已經進行過試演,當時共演出16場,接待遊客26417人次,平均每場1651人次,平均上座率為95%。

張藝謀在重慶再迎“歸來”!他親自操刀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28日開演

既然是以奉節實景為背景打造的演出,那自然不能不提奉節特有的山水風貌。奉節有三峽第一峽瞿塘峽和三峽的“山水之門“夔門,同時這裡還有劉備託孤的千年古城白帝城。《歸來三峽》位於長江三峽附近水域,演員浮臺超過8600平方米,全程引入長江水蓄水。因此實現了所有演員都在水上表演,蹈水、潑水、映水等節目內容實現了臺在水上,人在水中,將水元素運用得淋漓盡致,表達了對華夏民族母親河長江水的崇拜和親近。《歸來三峽》各種精美的舞蹈,也展現了江峽兒女的浪漫風情。

張藝謀在重慶再迎“歸來”!他親自操刀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28日開演

“整個製作過程可以說是漫長的,我們接到邀請到最後呈現花了近2年時間。”在新聞釋出會上,《歸來三峽》製作方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威介紹,《歸來三峽》實景演藝從一開始就是張藝謀親自操刀,進行了多次實地勘察,前後10次修改,最後才呈現了出來。“整體呈現技術、藝術有不少都可以說是國內絕無僅有的。”王威舉例說,像現場的長達160多米平臺,視覺衝擊力非常巨大。“還有63片威壓小車遙控控制系統,120多米長、隱藏在水下的的傳動帶在過往演出中也是很少見的。”因為舞臺是搭建上水面上,所以本次《歸來三峽》的打造中還有兩家船廠加入。他們提供了2萬噸的舞臺和9000多噸的觀眾舞臺。

張藝謀在重慶再迎“歸來”!他親自操刀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28日開演

同時,王威表示,張藝謀導演的“印象系列”團隊在實景演出的後期維護上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今後《歸來三峽》的體驗感會不斷調整,不斷升級。

取名“歸來”有兩層含義

“為何取名《歸來三峽》,其實我們和張藝謀導演也有過爭論。”據奉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品雄介紹,最終取名“歸來”主要是想表達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告別三峽遊後重回三峽旅遊,這個熱點的歸來。”李品雄說,1990年代三峽工程開工時曾掀起了告別三峽旅遊的熱潮,此後三峽遊一度趨於冷淡,“但三峽蓄水後,我們可以看到三峽的景觀更加秀麗了。三峽沒有告別,如今三峽姿態更加迷人,我們希望以這樣一場實景演藝來啟動三峽長江旅遊的新時代。”

李品雄表示,第二,這個‘歸來’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歸來。整個《歸來三峽》就是以詩詞為主線,古詩詞輔以講解的方式來呈現。它摒棄了以往類似演出的泛娛樂化。”

集中展現詩詞意境詩人情懷

作為全國唯一的“中華詩城”,本次的《歸來三峽》實景演藝中,名詩名詞名人自然也是極其重要的元素。據介紹,本次《歸來三峽》也可以說是一場“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化歸來。具體來說,《歸來三峽》以中華詩詞為主線和根基,選取了《春夜喜雨》《登高》《早發白帝城》等十首經典詩詞,以詩賦景、以詩怡情,打造出了一個令人神往的詩意天地。

《歸來三峽》共分十個篇章,集中再現了詩詞創作意境,展現了詩人的崇高情懷和人格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歸來三峽》試演時張藝謀就曾在各大媒體發聲:“這是我所有演藝專案中最大膽的嘗試”。它的舞美設計迴歸了中國傳統山水的意境美,與唐宋詩詞展現意境相輔相成,呈現出中國水墨山水的美感和唐宋詩歌之風。《歸來三峽》涉及的文稿和音樂部分也出自業內大咖之手,如《歸來三峽》的文學撰稿和旁白註解均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老師完成,主題曲《歸來三峽》由知名唱作人曹軒賓作曲並演唱。

既然是張藝謀口中的“所有演藝專案中最大膽的嘗試”,那自然《歸來三峽》的聲光效果也不同尋常。據介紹,首先《歸來三峽》打破了傳統實景演藝的“人海戰術”模式,以巧妙的創意吸引遊客眼球。它的舞臺裝置使用世界最先進的水火相容特效果裝置,在現場白帝城、瞿塘峽、夔門三大著名景點都被賦予了燈光色彩,形成了山水相映、華燈如虹的怡人景觀。

據瞭解,《歸來三峽》以宮殿為主要背景元素,在現場觀眾可以看到的是,63座宮殿模型在精準的高科技作用下,上下飄逸,組合成不同的光電效果,厚重變成了靈動。它的舞蹈編排也是以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為支撐,對中國古典舞“翹袖折腰”“閃轉騰挪”“舞袖翩躚”等形態進行了動態塑造,追尋文人墨客筆下的詩歌意境。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