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菜單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作者:最亮渣渣星

【邁道原創】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這個夏天,雪糕都去當刺客了,

穿越三百餘年的菜刀,

卻折在了一瓣蒜上。

01

張小泉遭遇百年“困”局

說起菜刀,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中,描寫廚具那一章節時,開篇對菜刀的描寫——

世界上,大概可以說,只有中國,只有一把廚刀便獨闖天涯。

在食物的江湖,

刀,練就也見證了廚師的功夫。

中國菜刀一刀多用,

可剁,可砍,可切,可片……

可以說,中國菜刀就是專為中國菜專門形成的。

……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看,千百年來,中國菜刀在中國菜面前,都是All in的,就像兩根筷子能夾起天下、一把勺子能撈起乾坤一樣理所當然。

而早在春秋時代,著名廚師庖丁,也透過手中一把刀,一把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製成的刀,實力演繹了“庖丁解牛”這個成語,流傳至今。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出土的明代菜刀

所以,當誕生於明朝崇禎元年、已經有歲高齡刀、剪品牌“張小泉”,理直氣壯地聲稱自己的菜刀並不能拍蒜的時候,所有中國人是震驚的。

就像家裡的筷子突然說只能夾素食一樣。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如圖所示,一位消費者自己在家做菜時順手拍個瓣蒜,“張小泉”菜刀立即斷了,客服說:我們家的刀就是不能拍蒜,這可不屬於質量問題。

這種反常識的表述,立即引發網上熱議。

“中國人做飯哪有不拍蒜的?”

“不能拍蒜的刀,是裝蒜的刀。”

“連拍蒜這個場景都做不到,還算什麼中式菜刀?”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更尷尬的是,張小泉負責人稱或會立即研發拍蒜專用刀。

天呢,您一個300多年的老字號,居然現在才準備研發拍蒜的需求,而且好像還是遷就我們似的,那中國人之前300多年是怎麼做菜的?

後來,很快,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的經歷,原來,“張小泉”也不能安全地剁雞腿。

有使用者在這個場景下,直接斷刀不說,還飛彈而起,險象環生。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之後,拍黃瓜也會斷刀……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當你以為,是精細化分工導致的應用場景侷限性,不,他們全家族都不支援拍蒜這個場景。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從科學原理上說,他們家的菜刀採用的淬火方式特地強化了硬度,因此降低了韌性。

強化了硬度的優勢是耐磨,不需要經常磨刀;但由於韌性不足,因此只適合豎切,不能橫拍,一旦橫拍就易斷裂。

這種取捨的邏輯和說辭,並非不能理解,但中國人一把菜刀走天下的習慣和常識,還是讓人覺得很難認同。

不過,更沒想到的是,張小泉總經理卻丟擲了根本原因:斷刀,其實是中國消費者不會用刀!

有人扒出了張小泉總經理在今年3月份的發言,他直言:

你們切菜的方式是錯的,所有米其林廚師都不會像中國人這樣切菜。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這位總經理還得意洋洋地說:

“那不是設計感,那是消費者教育。”

看,我們做了幾千年的中國菜,現在還輪到他來教育我們了!

講真,你連蒜和黃瓜都拍不了的刀,到底牛在哪裡?

你一商人,產品滿足不了基本需求不說,憑什麼還要教育消費者?

作為300多年的老品牌,是多少代人努力才積累的使用者口碑。

我們信的是你祖宗,你憑什麼把自己當祖宗訓起消費者來了?

你蔑視顧客的底氣和勇氣是哪裡來的?

02

張小泉在美劇中的確出現過,

嚇死個人!

事實上,拍,是中國菜製作才有的常規做法。

西方廚師就不會有拍菜這個動作。

雙立人家的菜刀也出現過拍斷的情況,網友們很寬容,因為雙立人菜刀是德國品牌。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但張小泉,你一典型的中國血統啊,當你沾沾自喜地以“中華老字號,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自居的時候,怎麼還以米其林廚師的標準來要求消費者了呢?

你別把刀賣給我們了,我們不配用。

真的,賣給米其林廚師吧。

張小泉折的不是刀,折的是民族品牌的脊樑。

精細化分工,的確是西餐工具的邏輯,米其林廚師的標準是25把刀,不同的刀具對應不同的需求,就連切西瓜和切蘋果都要用不同的刀具。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而張小泉,也的確被推崇過。

2017年,恐怖版“舌尖上的美國”《漢尼拔》中,好客的拔叔,為了宴請友人,以不同的刀具,優雅地剔骨、切肉……

手法之嫻熟,刀刃之鋒利!

只見暗色中,刀面寒光一閃,

映出三個篆體漢字

張!小!泉!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看來,張小泉和西餐,真是惺惺相惜,互為知己,相隔萬里,交相輝映。

那些懂得精細化分工的使用者,才是真正懂他們的使用者!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03

“鍾薛高”式以暴利為榮,夠了!

《三體》中有句經典的話:

“弱小和無知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張小泉”式的傲慢,不僅表現在質量水準的大打折扣,還表現在試圖“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需求削足適履。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以價格,“一分錢一分貨”,來刷優越感。

這真是又蠢又壞。

比如,張小泉總經理曾在一檔節目中,公開表示:

如今菜刀的價格太低了!

菜刀的消費價還在幾十元,很多主流刀的消費價才在8塊錢到20塊錢之間,那根本不叫菜刀,那叫鐵片!

我有信心,在未來5年之內,我們中國消費品的家庭菜刀客均價,可能會賣過300大關!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講真,我以為張小曉的總經理是從鍾薛高過來的,靠天價忽悠消費者,理直氣壯。

你真以為現在還是清朝嗎?

是你們張小泉的天下?

真以為沒有網際網路嗎?消費者不知道貨比三家?

我花300多元買個不能拍蒜不能拍黃瓜的鐵片,就為了在廚房貢著嗎?

果不其然,張小泉菜刀拍蒜斷裂事件之後,競爭對手王麻子菜刀、十八子等,立即啟用了直播間。

直播間裡什麼都不幹,就拍蒜,拍的地動山搖,拍的蒜價狂漲。

每一刀,拍的都是張小泉的臉。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04

國貨當自強

事實上,國貨潮牌,在近幾年中,逐步成為消費者最為青睞的品牌陣營。

這是因為,大部分國貨品牌,已經告別了質量低劣、氣質老舊、俯視消費者的舊時光,在市場化競爭中,完成了新的蛻變。

再加上國人愈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大國自信,使得老字號即重拾老顧客信任,也收穫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無論是新國貨花西子、百雀羚還是老品牌海鷗、李寧、回力,都在市場上擁有眾多擁躉。

對於老字號和國貨潮牌來說,這應該是“最好的年代”。

這也是為何,當張小泉突然接二連三地丟擲傲慢言論,會令消費者如此地集體憤怒,大家覺得被空負了!

覺得又回到了被“大牌”國貨黑臉教育“愛買不買”的年代。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反思張小泉式失敗,有兩個原因。

一,盲目逐利,疏於品質。

從財報資料來看,張小泉的投入重點,更多地放在了營銷層面。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張小泉銷售費用達1。17億元,是研發投入的5倍。

2022年第一季度,張小泉銷售費用為3431。68萬元,為同期淨利潤的2。75倍,同比增長74。37%。

高額營銷、疏於研發的代價就是,質量不過硬,雖然賺得盆滿缽溢,也隨時可能跌得慘重。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二,透支老本,疏於品牌。

張小泉和鍾薛高,都具有高售價的特點。

剃除產品本身需要的成本投入,售價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品牌溢價。

張小泉依然仰仗著300餘年創下的中華老字號,不斷透支,而當下的品牌形象卻根本講不出新故事。

反而是現任總經理憑藉迷之自信演變而來的傲慢,令其品牌形象大受打擊,美譽度也會在短期內難以回血。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不要忘了,擁有數百年曆史,可能確實積累了無數信任和口碑,但是,當現任經營者自大傲慢、不思進取,消費者還是會立即轉身離開的。

此前,全聚德、狗不理包子,都曾因質量問題、價效比不高、服務冷漠,而業績下滑。

全聚德的負責人當時就留下一句話:我們不能當消費者的敵人。

“張小泉”,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離“黃泉”,也不遠了。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說到這兒還是要提一句,張小泉最初確實是以剪刀工藝為主業聲名鵲起的。

在杭州,至今還有“張小泉剪刀博物館”。

“一剪在手萬事不愁,萬事不愁一剪在手”,這是寫在張小泉牌匾兩側的一幅對聯。

要想接下來“剪斷”愁緒,而不是被一瓣蒜折服,建議“張小泉”學習一下同仁堂的古訓: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時間能帶走一切,時間也能沉澱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共勉。

張小泉的刀,到底是誰給拍碎的?

END

邁道傳媒

每個人生都會發亮

邁道負責記錄你的那束光

留言聯絡我們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空間,如有冒犯,即刻刪除

設計:財神

美監: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