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菜單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自覺地一口氣讀完這部小說,連作者自己都不能,雖然它如此有名。這是我至今讀過最頭暈的小說,超過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它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的

《喧譁與騷動》

說它難讀並不是因為它特別長,或是人物關係複雜難以理清,那是為什麼呢?我們最後說。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這本小說的故事依然發生在福克納自己設計的典型美國南方家庭,時間是在美國南北戰爭以後。這是福克納一系列小說所共同的場景,因為他本人就是從此而來的,有很深的南方情節。

小說主角康普生家族曾是當地名門,顯赫一時。隨著南方戰敗,這個家族已經日漸衰敗。父親康普生先生是個律師,但終日酗酒、從不正經工作。母親卡羅琳本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貴族小姐,對眼前不如意的生活只會抱怨訴苦。

他們有四個孩子,三男一女。

長子

昆丁

被父親寄予厚望,父親希望他能承擔起重振家族的責任。為此家裡不惜將原本屬於小兒子班吉的土地也是家裡最後一塊地賣了,用來送昆丁去哈佛上學,顯然是試圖孤注一擲。昆丁從小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特別珍惜家庭的榮譽感,也很渴望能夠完成自己的使命。

然而他能做的是什麼呢?他與妹妹凱蒂感情深厚無話不談,在發現青春期的凱蒂開始有了男朋友甚至還懷孕後,他深為震撼如臨大敵,一會兒想要帶凱蒂逃離家庭,一會兒想要妹妹與他一起自殺,一會兒又找到男方要求決鬥。

可惜說好了要自殺臨時手裡的刀卻掉不見了,說好要決鬥他卻先暈倒了,場面滑稽又尷尬。最後他想出來的辦法是不惜向父親撒謊說是自己亂倫搞大了妹妹的肚子,這樣父親就可以不將妹妹嫁出去。

昆丁所做的一切看似是為了家族榮譽,實則是不是更像是他無法接受沒有凱蒂的家庭呢?

酗酒的父親,冷漠的母親,兩個無法擁有共同語言的兄弟,只有妹妹凱蒂才是昆丁心目中家的依戀與溫情所在。這樣的關係並非表面的病態那麼簡單。

終於來到哈佛的昆丁手裡握著父親送給他的表,這塊表也是祖父留下來的。父親對昆丁說:

我把表給你,不是要讓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掉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是征服不了的… 基本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場不過向人顯示了他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與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父親將表交給昆丁也將自己的宿命論交給了兒子,雖然同時他又將家族所有的希望寄託在昆丁身上。身處最現代的高等學府,昆丁腦子裡一直揮之不去的卻是凱蒂的離家,這讓他始終無法投入新的生活。

小小的一塊表也使時間無形中成了他最大的敵人和壓力來源,凱蒂不在了,過去的家庭已然回不去,而在緊緊追趕的時間與家族使命之間的自己如此孱弱無助,無可依靠。最後昆丁砸碎了錶停下了時間,在哈佛投河自盡。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女兒凱蒂是小說的中心人物,整個小說的故事線索都是圍繞她來展開的。凱蒂與哥哥昆丁感情深厚,對弱智小弟弟班吉格外耐心和疼愛,昆丁和班吉對她都最為依賴。

身處沒落貴族家庭的重重枷鎖下,凱蒂對自由和愛情有著深深的嚮往,可能是禁忌越多越令人想嘗試突破吧。總之她私下跟一個男人交往並且隨意懷了孕,這讓整個家都大驚失色。

為了體面地掩蓋這件事,父母急忙為她找了個不明真相的有錢人結婚。但不久事情還是敗露了,凱蒂被丈夫拋棄,而康普生家也不允許她回去。凱蒂只能悽慘地靠出賣色相維生,後來把自己的私生女兒小昆丁送回了孃家撫養,母女骨肉分離無法相見。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昆丁自殺、凱蒂離家,父親去世後家裡終於輪到二兒子傑生主事了。傑生等這天已經等了很久了。從小家裡被看重的只有哥哥昆丁,而昆丁和凱蒂最要好,他們都受到父親的寵愛,而傑生從來就生活在邊緣。

長期被冷落的他總想著要另闢蹊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哪怕不擇手段也好,只要大家能對他刮目相看。

與昆丁完全不同,傑生的想法非常現實。他緊緊跟隨潮流金錢至上,他從社會發展中看到錢的力量在主導一切。故而對他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什麼家族榮譽和傳統都是虛名。為了錢傑生甚至私吞了凱蒂出賣肉體給小昆丁攢下的生活費,殘忍地阻止她們母女相見。他不是昆丁,不會猶猶豫豫優柔寡斷。

傑生所要的與其說是重振家族,不如說是重獲自己的尊嚴與地位。

他軟禁小昆丁,又把弱智弟弟班吉送進了瘋人院,還趕走了善良的黑人管家迪爾西。最後小昆丁逃走了,還帶走了他抽屜裡所有的錢,這讓傑生幾乎崩潰。

康普生家發生的種種正如莎士比亞在《麥克白》中的臺詞:

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小說的書名也由此而來。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喧譁與騷動》

整本小說都是用福克納獨特的

“意識流”

寫作手法創作的,小說的架構是特定日期+人物自述。參加自述的角色分別是昆丁、傑生、班吉和女管家迪爾西,這個寫作形式從各人的視角對圍繞凱蒂的一系列故事展開描述,而凱蒂本人並沒有發聲。

其中最為特別的是班吉的視角。班吉是個弱智,原本沒有什麼發言權。但他的自訴又恰恰是其中最為客觀的事態描寫,可以起到完全旁觀的證詞作用。不過作為一個弱智他自述的跳躍性也更大了。

為什麼說這本小說幾乎沒有人能夠一遍看完,也很難一遍完全看懂,原因正是因為福克納這個意識流的寫法。

所謂“意識流”就是完全按照人當時的思維意識來直接記錄,不做後期的邏輯順序梳理。

想想看,人的意識是如何運作的,可不是像一般作家那樣把事情按照時間人物有條有理有順序來的。人的思想從來都是跳躍的,期間充滿了瞬間的回憶和想象。

它們可以從這一思想活動跳到另一思想活動,沒有邏輯也沒有順序的限制;除了正常的思想活動之外,它們還包括潛意識、下意識這一類的意識活動。在福克納之前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有人如此規律來寫作,這對作者與讀者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當然對於深諳此道的福克納他應該覺得寫得很爽吧!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雖然閱讀難讀增加了,但我們不得不佩服福克納,後來的很多作家比如《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變形記》的卡夫卡都借鑑了他的寫作手法。莫言第一次讀到福克納時驚呼:

原來小說還能這麼寫!

小說中最後一個參加敘述的人物是黑人女傭迪爾西,迪爾西和她的小孫子是這個家裡僅剩的傭人了。她見證了這個家的興衰過程。不像這個家裡的任何一個人,迪爾西雖然身份卑微長期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但她始終用自己的善良與堅忍對待康普生一家,哪怕是弱智的班吉。

身份、學識、血統的差異都無損她作為基督徒的宗旨,相反世態炎涼中只有她能始終如一保有內心的平靜。

康普生一家人選擇的道路各不相同,或執著或反叛或消極,他們都在矛盾中苦苦掙扎,與迪爾西的鎮定自若形成鮮明的反差。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整部小說作者幾乎沒有加入自己的評判,完全讓人物自己說話。

然而留意一下福克納在每段人物自述前標註的日記式時間,我們會發現它們對應的都是聖經中的重要紀念日。

福克納並不是隨意寫下了這些日期,從基督受難日直到聖誕節,它們都暗諷了這個衰敗的南方家族正在日益走向與神聖信仰的背離。

你以為人的挫敗與墮落只是因為環境的改變嗎?當然不,在福克納看來根本原因還在他們內心深處。

難怪福克納尤為看重刻畫人物內心,他的書幾乎完全靠細膩精準洞察入微的心理描寫創造了另一個文學領域,其文字優美精妙令人膜拜。

《喧譁與騷動》是意識流小說乃至整個現代派小說的經典名著,福克納也因此獲得了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它與《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並稱為意識流小說的三大傑作。挑戰意識流小說首選《喧譁與騷動》,意識流作家鼻祖這個名號福克納是名至實歸的。

讀《喧譁與騷動》,尋找人生與時間的真正意義,不再痴人說夢。

(我是小小小小的火苗,讀書寫字型會人生,感謝你的關注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沒那麼容易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喧譁與騷動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