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菜單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前天,閨蜜在群裡難過地抱怨:

暑假給兒子報了個2萬多的夏令營,幾乎花掉了自己兩個月的工資。

結果兒子非但不去,還和她大吵了一架。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看兒子天天在傢什麼事情都不幫忙做,她很擔心是不是把兒子慣壞了。

自從當媽後,閨蜜對兒子的“用心”連我們都自愧不如:

給兒子報興趣班,嫌鋼琴太普通,非要請人一對一教學小提琴;

怕兒子學樂器手受傷,稍微重點的東西都不讓兒子搬;

別人給孩子補什麼,她也想辦法打聽到,給兒子吃的喝的都是全家最好的。

養娃八年,幾乎掏空了她的家底,可兒子卻似乎不領情。

有時在我們面前,對閨蜜呼呼喝喝,拿著手機根本不理會別人。

曾經暗暗提醒過閨蜜,叫她別什麼事情都不讓兒子做,小心兒子被慣壞了。

如今看來,越來越替她擔心。

其實生活中,我見過很多像是閨蜜這樣的父母。

家境一般,卻把孩子寵成“皇帝”。

傾盡所有託舉孩子,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可到頭來,孩子反過來和父母對著幹,完全體會不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以,這樣不顧一切地富養孩子,真是好事嗎?

01

我想先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匡正軒。

他從小家境貧寒,爸爸是一名幹苦力的建築工,媽媽則在家,負責照顧他和弟弟的生活起居。

出身寒門的他,從小就被媽媽當成“貴子”來養。

不僅事事包辦,而且儘可能滿足他的全部需求。

父母穿破舊的衣服,而他一身亮麗光鮮;

別人還沒有電話機,他就手機不離手;

就連租來的15平方米房子,有一大半是屬於他的。

舒服安逸慣了,他做事就開始懶,一覺得不舒服或覺得累,就不願意做。

別人抓黃鱔,一次抓四五十條;他只抓了一兩條,還能把工具丟在外面,找也找不到。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見他辦事不足敗事有餘,爸爸忍不住教訓幾句,可媽媽卻始終偏袒他,維護他。

匡正軒不想讀書,媽媽便同意他小學輟學,讓他在家坐享其成,安心“休養”。

媽媽的“窮家富養”,養大了他骨子裡那條叫“懶惰”的蟲。

他總是拈輕怕重,不思進取,每份工作不到兩天就辭職走人:

搬磚,太累;理髮,太悶;傳菜員,太無趣了……

只有當群演和人像模特的工作,他還算喜歡。

可這種輕鬆好賺的工作機會,屈指可數。

求職之路屢遭挫敗,他乾脆兩腳一伸,決定舒舒服服癱在家裡“啃老”。

看著他有手有腳、身體健壯,卻理直氣壯啃食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的樣子,爸爸氣不打一處來,二人常常起衝突。

直到一次,爸爸見他死性不改,操起傢伙將他趕出家門。

被爸爸“棄養”之後,心懷不滿的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

狀告父母,讓法律逼著父母養他。

29歲那年,他當著全國人民的面要求父母:“把我生下來,就要養我一輩子。”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哪怕家裡年收入僅僅2萬,養不活一家人;

哪怕疼愛自己的媽媽臥病在床,不把父母告上法庭,他誓不罷休。

他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不易,也不在乎這一路父母為他付出了什麼。

他只是覺得父母就該給自己最好的,自己就配享受最好的一切。

就是因為家裡從小就滿足他的各種慾望,無條件地縱容他,才最終養出了一個毫無同理心的“白眼狼”。

這樣的父母,真是可悲又可憐。

02

第二個故事則來自於一個貧苦的女孩。

21年前,她出生在河北一個貧困縣。

家裡很窮,一家六口人僅靠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爸爸打工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

好在她很懂事,知道家裡不容易,經常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和媽媽一起抓蟲子餵雞、割草、採棉花、放羊。。。。

儘管她玩不起玩具、吃不起零食、看不起動畫片,可她卻從未因貧窮感到自卑。

因為媽媽一直陪在她身邊,悉心地教導她,給予了她最堅定的內心力量。

當她仍在牙牙學語時,媽媽就在正房的矮牆上,寫滿加法算式、拼音韻母,教她背詩算數。

一大家子的起居室,不過十幾平方,除了床鋪和衣櫃,都是擺滿書的書櫃。

她和弟弟學累了,媽媽就帶他們去院子裡玩耍,捉迷藏、扔沙包、打彈珠,讓他們好好放鬆。

有次,一個男生嘲笑她身上的棉襖很土,把王心儀氣哭了,她回家向媽媽訴苦,結果媽媽只是淡淡說了一句:

“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這給了王心儀很大的鼓勵,她穿著這件土不啦嘰的棉襖走過了初中三年,不僅沒有變得自卑,反而內心越發強大。

她的童年時期,儘管貧窮,但內心卻充盈,滿是對知識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媽媽常說,教育與知識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

所以,從小“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就在她心裡紮根,不斷生根發芽。

她立志要好好讀書學習,追逐自己的“文學夢”,日後學成當一名老師,將知識帶給更多人。

這個自信又堅韌的女孩,就是3年前以707分考入北大,並以一封《感謝貧窮》火爆全網的主人公——

王心儀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儘管家境貧寒,可她內心卻十分火熱。

每當放假,哪裡需要志願者,哪裡就能看到她。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去年,她更是勇敢應徵入伍,堅定地踏上參軍的征程,用熱情和樂觀,譜寫新的人生篇章。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正是媽媽的用心滋養,開啟了王心儀自信、堅韌、獨立的人生。

雖然她的生活條件遠不如別人,但在逆境中,她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這樣的孩子,終究能憑藉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03

我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兩個故事呢?

是因為,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同樣都是來自貧苦家庭的孩子。

而他們的父母,也都不約而同選擇了竭盡所能“富養”孩子。

可不同的是:前者,過分注重給予孩子物質享受,生活的舒適;後者,則是給孩子富足的精神生活。

真正的富養,是後者,富養孩子的精神。然而大部分父母,卻把前者當成了富養。

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他創造成長的條件,是父母愛的本能。

但過分的“物質富養”,不顧現實條件滿足孩子奢侈的要求,卻極有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12歲的留守兒童張梓萱,每個月拿到手的生活費有1500元,還有各種考試獎勵和禮物。

父母外出打工多年,一個月下來,總收入也就5000元。

留了500當家用,其餘的全都花在她身上。

拼命省錢,一包榨菜分兩餐吃,一件羽絨服穿了10年不捨得換,就是想給她最好的一切。

可是如此“富養”,沒有讓女兒心懷感恩,反倒造就了她的揮霍無度:

“盤裡沒肉就嚷著叫外賣,760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交粉絲群費、反覆購買偶像專輯沖銷量月均花銷1000元,半夜為偶像打榜”。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像她這樣被“窮家富養”的孩子,在現實中不在少數。

父母在工地上扛最大的沙袋搬最重的磚,或擺攤賣東西賺最苦最累的錢。

可是他們卻什麼都不知道,有錢花就花,沒錢花就伸手要。

他們不懂得賺錢的辛苦,還一個勁地攀附在父母身上吸血。

看到網上一個女大學生,跟父母獅子大開口索要每個月4千生活費,被拒後還上網哭訴:

明明高中父母特別大方,補課啥的四千六千眼睛不眨一下一口氣支付了,大學卻只給兩千!

自己是女孩子,要買護膚品,還要買新衣服,兩千根本不夠花。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養出這樣的“寒門富二代”。

他們被父母當成“富家子弟”來養,結果一身“富貴病”:吃的喝的要最好的,任性驕縱,自理能力差,還受不了一丁點的苦。

這樣富養出來的孩子,只會無可救藥地葬送掉自己的人生。

04

李玫瑾教授說過:

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心靈上的撫養。

養育孩子,不要總拘泥於物質上的窮養富養。

就算是家境貧寒,也要敢於撕下偽裝的面具,打破濾鏡,讓孩子看到家庭最真實的一面。

給孩子製造“物質富足”的假象,最終害慘的一定是孩子。

不如坦坦蕩蕩告訴孩子,讓孩子真正走進父母的生活,知道生活的真相,才懂得珍惜和感恩。

上個月,浙江高考生宋凱俊,收到大連理工大學建築學專業錄取通知書時,正在工地搬磚。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宋凱俊的父母身體不好,家裡的經濟壓力大。

懂事的他,沒有在高考結束後和同學們出去狂歡作樂,或躺在家裡享受著難得的休息。

而是堅定地扛起了家庭重擔,跑到烈日下,戴著安全帽,身穿小馬甲,用自己稚嫩的手,一塊磚一塊磚地往外搬。

重嗎?肯定重!

但不是磚頭的重量,而是心裡肩負著的家庭的責任感。

真正富養孩子的從來不是物質,而是精神。

當父母教會了一個孩子堅韌、樂觀、感恩等美好特質,就是給予他了受益一生的珍貴禮物。

河南有位10歲的小男孩。

放暑假,作業一做完,媽媽就開始帶他外出擺攤。

每天傍晚而出,深夜而歸。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以前不懂賺錢的苦,經過56天的實地體驗,賺了100多塊錢後,他無比感慨:

媽媽賺錢很辛苦,自己以後一定要節約用錢,長大後掙錢報答媽媽。

看了這兩個孩子的暑假頓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其實,不是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受不得累。

而是他成長過程中,沒能在最真實的視角下,體會父母的不易和付出。

有這麼一句話:

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深以為然。

真實的教養,才能換來感同身受的迴應,父母和孩子間的心,才有貼近的契機。

鍛鍊孩子的意志,富養他的精神,他才會學到什麼是擔當與責任。

無論我們經濟條件如何,只要我們儘自己所能,塑造他的獨立、自信和堅韌;

相信在引導和用心的陪伴下,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內心充盈、有責任擔當的可造之材。

*作者簡介:哎呀媽,多平臺簽約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青欖家長地帶: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及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讓育兒變得輕鬆愉快;研發和提供培養學科素養的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