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菜單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革”部的前三個漢字:“鞹、靬、(革各)”,這三個字在現代漢語都屬生僻字,“(革各)”甚至在GBK字型檔已不收錄。因此,本課的內容瞭解即可。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鞹。讀

kuò。《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鞹,去皮毛也。《論語》曰:‘虎豹之鞹。’從革,郭聲。”形聲字。本義是去毛的皮。實際上,就是“革”。這裡引用的是《論語·顏淵》:“

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今本《論語》都寫作“鞟”。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樣。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磨砂牛皮)

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鞹是革之別名。”也就是說:“鞹”和“革”同義,都是指去了毛的皮。“鞹”字的異體寫作“鞟”,所從的聲旁是“郭”字古文的隸變。

順帶說說“鞟”字,它的用法除了“革”的

本義

外,另有兩個用法:

(1)製革。劉向《新序·雜事一》:“其猶鞟革者也,大則大矣,裂之道也。”這跟製造皮革一樣,固然是很大,但這正是走向分裂的原因。又指用皮革包裹。《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六引《呂氏春秋》:“乃使吏鞟其拳。”高誘注:“以革囊其手也。”就是(管仲被四禁在魯國的時候)派官吏用皮革套住管仲的雙手(押送他去齊國)。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管仲像)

(2)靴子。五代高彥休《唐闕史·郗尚書鼠妖》:“日夙興,將出視事,束帶已畢,左手引鞟,未及陷足,忽有巨鼠過庭,北向拱立而舞。”清早起來,將要出去辦事,穿戴完畢,左手拿著靴子正要穿,腳還沒有穿進去,忽然一隻巨大的老鼠來到庭前,北向拱立而舞。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古代的靴子)

《說文解字》沒有收錄”靴“字,古人表示“靴”這個字義,或者用“鞟”,或者用後面會講到的“鞾(

xuē)

”字。

“鞹”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鞹的小篆寫法)

2、靬。讀音有四個:

(一)

jiā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靬,乾革也。武威有麗靬縣。從革,幹聲。”形聲字。本義是幹皮革。這裡的“乾”,是沒有水分的“乾燥”的乾。

《廣韻·山韻》:“黎靬,國名,在西域,其人善眩幻。”《漢書·西域傳上·安息國》:“以大鳥卵及犂靬眩人獻於漢,天子大說。”(安息國使者)還向漢朝皇帝獻駝烏蛋和犁靬耍魔術的人,皇帝很高興。注意,這裡的“犂靬”,並非《說文》所記的“麗靬”,而是指漢代西域時的大秦國,轄地包括現在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國家。其位置大致如圖: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古犂靬國位置)

“靬”還有一個用法,就是諸葛亮“流馬”部件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木牛流馬,皆出其意。”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作木牛流馬法》:“形制如象,靬長四寸。”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木牛流馬仿製品)

(二)

qián。讀音出《集韻》《廣韻》。專用於“麗靬”。一詞。古縣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永昌縣南。《說文》所說的“武威有麗靬縣。”指的是這個麗靬,也寫作驪靬。王筠《說文句讀》:“石州曰:‘驪靬本西域國,漢以其降人置縣。’”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驪靬古城)

(三)

kān。讀音出自《廣韻》。用法有二:

(1)弓衣。《玉篇·革部》:“靬,著弓衣。”《廣韻·寒韻》:“靬,弓衣。”就是裝弓的革囊。

(2)盛矢器。《玉篇·革部》:“靬,盛矢器。”盛放弓箭的器具。

(四)

hàn。讀音出自《集韻》。用法有二:

(1)鞍轡的統稱。《集韻·翰韻》:“靬,馬被具。”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水晶馬及其鞍轡)

(2)同“釬”。臂鎧。《管子·戒》:“桓公明日弋在廩,管仲隰朋朝,公望二子,弛弓脫靬。”(今本《管子》作“釬”。)第二天桓公在米倉附近射獵,管仲、隰朋一起前來朝見,桓公看到兩人後,就收弓脫掉臂鎧。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臂鎧)

“靬”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靬的小篆寫法)

3、(革各)(GBK無此字形,只能描述字形)。讀

luò。《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革各),生革可以為縷束也。從革,各聲。”

形聲字。本義是生革。

生革可以製成縷帶,因指生革。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革縷帶:皮繩)

紐樹玉《說文校錄》:“《玉篇》:‘生革縷。’”《廣韻·鐸韻》:“(革各),生革。”《墨子·備穴》:“令陶者為罌,容四十鬥以上,因順之以薄(革各)革。”孫詒讓《墨子間詁》:“順當作幎(

mì,覆蓋)

。……固幎之以薄(革各)革,謂以革堅覆罌口也。”

命令陶匠燒製肚大口小的罈子,大小能容納四十鬥以上,用薄皮革蒙緊壇口放入井內(用來聽出敵人挖隧道的方位)。《呂氏春秋·古樂》:“乃以麋(革各)置缶而鼓之。”(質)

又把麋鹿的皮蒙在瓦器上敲打它。這實際上是最原始的鼓。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蒙皮制鼓)

“(革各)”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14課:“革”部的前三個生僻字

(“(革各)”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514,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