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記者探訪各方反應

菜單

《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記者探訪各方反應

上網購物、乘高鐵出行甚至查核酸等,現代人辦很多事都要報出手機號碼等個人身份資訊。科技越先進,個人資訊使用和被洩露的機會越多。從本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以下簡稱《個人資訊保護法》),要求處理個人資訊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收集個人資訊,應採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應當限於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不得過度收集。這是國家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

按照這部新法律的解釋,個人資訊處理者,是指在處理個人資訊活動中自主決定處理目的、處理方式的組織、個人。涉及到黨政機關有關部門、電信運營商、商場、醫院、學校等很大範圍,與廣大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此,我市各界人士紛紛給予高度關注。有關單位該怎樣做才能以最大力度保護好市民個人資訊?作為百姓該如何做才能儘量減少個人資訊洩露?連日來,記者在市區作一番探訪。

  電信運營商 措施得當可防止資訊洩露

11月10日,記者在中國聯通揭陽市分公司營業廳見到這樣一個情景:一位白髮老人拿著一張寫有電話號碼的紙條,要求按這個號碼交話費。事完後老人就立即離開,將紙條遺留在櫃檯上。正在值班的營業廳經理林佳娜發現後,馬上走過去把紙條放入旁邊的碎紙機絞碎,防止老人的個人電話號碼被透露給外人,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像這樣的小事,這裡已發生多次。自《個人資訊保護法》全面實施後,聯通公司除動員全體員工學習檔案外,還從各個環節進行強化,查缺補漏,把保護客戶個人資訊工作壓實抓好。

身為個人資訊採集者的櫃檯營業員,每天均要接觸到大量客戶手機號碼、身份證甚至是個人住址,涉及到市民隱私,是防止個人資訊洩露的“前沿陣地”。採訪中,不斷有操著南腔北調口音的顧客前來辦理入戶、入網、交話費等各種業務。記者注意到,每辦一宗業務,營業員都會按規定收集客戶個人資訊並按程式處理,還會留意一些粗心客戶遺留在櫃檯上的身份證、戶口簿、手機號碼等影印件,當即提醒對方拿走。當客戶已經離開時,她們就把這些洩露個人資訊資料,及時扔進碎紙機,消除隱患。

在現場觀察中,記者還看到這種情形:每遇到客戶辦理交話費時,營業員均要求對方先報姓名時只報上一個姓或名字中的一個字,不要報全名,以免被旁人聽見。在處理部分個人敏感資訊時,她們均按規定用“X”字代替某一個字。

據營業員介紹,公司不允許代查別人的個人資訊。近年來社會一些婚外戀等不良現象增多,部分客戶拿著結婚證、戶口簿、身份證等資料,前來該公司營業廳要求查配偶的通話記錄,均遭到拒絕。有的人不死心,再來一次,照樣被依法辦事的營業員回絕。

在這個營業廳裡,記者瞭解到,此處有一個櫃子,專門保管每個營業員工作登記本,每天下午她們下班前,必須把這個本子交給值班經理鎖進櫃子,不允許個人帶回家。

原來,這個本子是營業員當天記錄有關客戶手機和固定電話號碼的,為售後服務所需。當營業員離職、調動時,工作本要及時移交給單位保管。

據悉,該公司在市場部和綜合服務支撐中心設定稽核等幾個關口,並依靠強大的技術支援,每天能隨時監管分佈在全市各地20多個營業點和700多個代理商的營業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透過層層把關,增強保護個人資訊保安的能力。

  商 場 人技結合,從嚴管控

11月10日,記者走入市區新亞購物廣場。每年有不少群眾成為這裡的會員,會留下各自的聯絡電話,每當有重要活動舉行和積分變動時,商家會及時發信息通知會員。

記者手持會員卡請一位營業員查卡上的手機號碼,被當場回絕。此處的營業員無法從卡上查到會員個人資訊。真正的會員手機號碼由內部少數電腦錄入員和高管掌握。

“幾年前,我們開始辦會員卡時,就想到從技術上防止會員手機號碼洩露這個環節了。不能讓普通營業員這個人數較多的群體,知道不該知道的事,否則,增大會員個人資訊洩露風險,影響商場名聲。”一位高管說。

記者從另外幾家商場也瞭解到類似情況。

  市 民 不貪小便宜,防止個人資訊被利用

用手機看影片、參與猜字、掃二維碼或點選某一連結,就能獲取一定數額的話費或禮物,這樣的“好事”近年來頻頻出現。豈知,這是騙子事先在網上挖好的一個陷阱,等你跳下去。屆時,你的手機號等個人資訊走漏了,銀行卡上的錢也被騙子設法轉走了。

市區退休職工吳華談到,她的手機多次收到各種疑似詐騙的資訊,她從不按對方要求操作,就因為自己瞭解到周邊有人被騙的事,尤其是文化低、見識淺、年紀大的老年人,更容易被眼前蠅頭小利所迷惑,成了騙子的“勝利品”。

不久前,我市一位女士網購一件衣服,貨未到手,就從手機上收到一個自稱客服電話,告知因中途發生車禍,所購衣服被毀壞,可退賠比原件高一倍的錢。結果,這位女士按對方要求操作,銀行卡里的600元存款立即被對方轉走。等發現上當時,對方已將她拉黑。

吳華忠告市民:國家出臺新法律保護個人資訊,作為公民也應自我防範,時刻保護個人資訊保安,千萬別因貪念而上當受騙。

【來源:揭陽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