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菜單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開寶九年,年僅50歲的趙匡胤離奇死亡,當時身邊只有趙光義一人。中毒還是突發疾病?關於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死因之謎,被古今學者和歷史愛好者討論了無數次,而趙光義一直被列為殺害趙匡胤的“最大嫌疑人”。那麼,趙光義在趙匡胤之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三件事。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一、斧聲燭影

喜歡歷史的朋友對“斧聲燭影”並不陌生,但如果問這件事的記錄來自哪裡,恐怕很多朋友都認為這件事的記錄來自《宋史》。事實上,《宋史》對趙匡胤死因的記載非常模糊。《宋史》第三卷《太祖實錄》只記載了一句話: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最早記載“斧聲燭影”的不是正史,而是北宋高僧文瑩所著的《續湘山野錄》。在這篇筆記中,“斧聲燭影”的整個事情變成了《聊齋》體:開寶第九年,宋太祖趙匡胤找了一個道士給他算命。道士告訴他“今年10月20日如果是晴天,你可以多活十二年;否則,你就得準備葬禮了。從那以後,趙匡胤把道士的話記在心裡,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道士預言的那一天,趙匡胤去太清閣透透氣。他看見天上星斗明燦,根據天象顯示第二天是大晴天,趙匡胤喜出望外。結果剛過了一會兒,天空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明亮的天空被烏雲遮住,天空下起了大雪。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知道時間不多了,趙匡胤把趙光義招入宮中,喝酒解悶,順便交代後事。報更的鼓敲到第三鼓時,兩兄弟突然在房間裡發出猛烈的響聲。窗外的衛兵和女僕可以聽到趙匡胤在房間裡敲打柱斧的聲音,趙匡胤看著趙光義喊道“好做!好做!”的“燭影”。。但是這種景象沒有持續多久,很快趙匡胤就安靜下來了。第二天,趙匡胤被發現死在宮中,而趙光義是“根據遺詔在樞軸前登基”。當檢查趙匡胤的身體時,王子們發現他的遺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

將傳統的爭議點與《聊齋志異》中的“斧聲燭影”事件進行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一個關鍵點。在《聊齋志異》中,趙光義是“遺詔立於樞前”。也就是說,如果有遺詔,趙光義的繼位就有了合法性,他殺害趙匡胤的動機就不存在了。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趙光義繼位時,手裡真的有遺詔嗎?這個問題涉及到另一個有爭議的東西——“金匱聯盟”。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二、“金匱聯盟”

《宋代杜太傳》記載,公元961年,杜太后患病。眼看就要死了,杜太后突然問侍候他的趙匡胤:“你知道為什麼是你得了天下嗎?”趙匡胤眼裡噙著淚水,沒有回答。杜太后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一次趙匡胤畢恭畢敬地說:“我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為我的祖先和母親積德積福。”杜太后不滿意趙匡胤的回答,她搖搖頭解釋道,“不是這樣的。你能得到天下只是因為周世宗家的小孩年齡很小。如果周有年長的繼承人,還能輪到你得天下嗎?”

趙匡胤聽到這裡,驚呆了,但他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然後杜太后說:“你百年之後要傳位給你弟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你能立長君,是國家之福。”這一刻,趙匡胤終於明白了母親的意思。他磕著頭哭道:“孩兒怎敢違抗母親的指示?”杜太后滿意地點了點頭,回頭看著趙普說:“我的話你不能違拗。”於是,趙普在臥榻前,寫了一份誓詞書,並在最後簽了名”。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如同趙匡胤死亡之謎一樣,關於“金匱之盟”的真假爭議也同樣巨大。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畢竟,那時趙匡胤有孩子。最大的10歲,他才34歲,正值壯年。根據當時的情況,趙匡胤死後,他的兒子怎麼也跟“幼小”扯上關係。除非杜太后有預知趙匡胤英年早逝的能力,否則這個“金匱之盟”將處處可疑。因此,有人認為《金匱之盟》是真實的,但其內容早已被趙普和趙光義修改過,並非原文。世人之所以懷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還有一個原因是,如果趙匡胤真的有心讓趙光義做皇帝,為什麼不把杜太后的這份遺詔公之於眾呢?

實際上,《金匱之盟》與趙匡胤之死爭論的焦點是趙光義是否有謀害趙匡胤的動機。這道聖旨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趙光義謀害趙匡胤的動機。然而,儘管趙光義沒有直接謀害趙匡胤,但從他在趙匡胤死後的一系列行動來看,他也為了繼承王位做了一些不光彩的準備。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當時,當人們得知趙匡胤離世的訊息時,朝堂上各方勢力主要關心的不是為趙匡胤舉行葬禮,而是立即圍繞誰將接替趙匡胤採取立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擔心如果選錯了位置,就會失去現在的地位。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不是很簡單嗎?只是按照長子繼承製立太子的問題。但這正是問題所在,就像秦始皇死時一樣:趙匡胤沒有立太子。

賀皇后知道,一旦大權旁落,她和兒子可能都不會有好下場。於是,賀皇后立即讓身邊太監王繼恩把秦王趙德芳叫到宮裡,商量繼承王位的事。但讓皇后萬萬沒想到的是,王繼恩沒有去找秦王趙德芳,反而背叛了她,找到了趙光義。可以想象,當賀皇后看到趙光義出現在她面前時,她是多麼的絕望。據史書記載:當時她嚇懵了,立刻改稱趙光義為“管家”。在宋代,“官家”是天子的稱呼。趙匡胤剛剛死去,他的屍骨未寒。作為一國的皇后卻在這種情況下,立刻改稱趙光義為“官家”,這場皇位爭奪戰就此結束。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為了挽救母子倆的生命,皇后不得不妥協,以換取活命的權利:“我母子倆的性命都託付給了官家。”勝利者趙光義順勢“哭”著接受了皇位,並承諾,“共保富貴,無憂也。”隨著皇后的妥協下,在死後的第二天,晉王趙光義繼承了皇位。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是兄弟,他們之間的皇位繼承是封建王朝少有的“兄弟情”方式。後來世人對《斧聲燭影》的濃厚興趣,其實源於這一次罕見的皇權交接。

三、天下大勢日趨穩定

趙匡胤在位之初,他的兒子們都還小,大兒子才十歲。那時候天下局勢還很亂。為了大宋江山社稷,他重用了三弟趙光義,並讓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等要職。其實他也想過,在戰亂中,如果發生什麼意外,他會讓三弟繼承皇位,以免出現“主少無能”的情況,以免大宋王朝被別人推翻。當時,人們都認為趙匡胤將來會把王位傳給他的三哥。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的叛亂都被消滅了。大宋江山越來越穩固了。而且兩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尤其是老四趙德芳,文武雙全,能力出眾。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繼續重用長子,立趙德昭為郡王。他還擔任過平章、京兆尹等朝中重要官職。在提拔長子的同時,趙匡胤也不斷提拔他的四弟。當時,朝中的一些大臣認為,趙匡胤的行為實際上是在削弱趙光義的權力,主要是為他的長子趙德昭將來繼承皇位做準備。趙匡胤的這些做法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兩兄弟之間的不和。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述(最多18字

公元976年春,趙匡胤視察洛陽後,認為洛陽的地理位置更加突出,在歷史上作為都城的影響力也更大。於是他在朝廷提出遷都洛陽的主張。當時朝中有些大臣覺得遷都是明智之舉,有利於大宋大業。

然而,以趙光義為首的其他大臣強烈反對遷都。趙光義曾在朝堂上說:國家的穩定,在德不在險。並多次勸說趙匡胤“以德治國”。幾經討論,趙光義堅決反對遷都。趙匡胤遷都的最終計劃沒有實現。

事實上,經過仔細分析,趙光義反對遷都,其中不乏私心。作為開封的府尹,多年來,他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開封周圍,但如果他離開開封,他的力量就會大大削弱。而太祖的長子趙德昭成年後主要掌管洛陽地區,洛陽地區的兵馬和官員都是趙德昭的嫡系。趙匡胤此舉似乎也是在扶植長子,壓制趙光義。遷都計劃失敗後,趙匡胤和趙光義的矛盾似乎已經公開化,但為了國家,他們不可能公開反目。事實上,趙匡胤也想以和解的方式逐步解決繼承問題。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述(最多18字

但是命運似乎沒有給趙匡胤太多的時間。遷都計劃失敗後的同年冬,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斧聲燭影”事件。趙匡胤在午夜突然離世。那時,趙光義是第一個到達宮殿的人。然後趙光義用他的權力控制了皇宮和首都開封。隨後登基,成為大宋第二個皇帝。

趙光義繼承王位後,也許是處於親情,也許是為了沖淡“斧聲燭影”的影響。他沒有封自己的兒子,但他不斷地給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加頭銜。次子趙德昭為親王,兼任京兆尹。更有五代十國的舊制度,親王加京兆尹,是皇位繼承人的象徵。似乎趙光義也在向世界傳遞一個資訊,他將在未來把皇位還給太祖的兒子。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述(最多18字

但實際上,在趙光義登基後的三年,也就是979年,據史書記載,太祖長子趙德昭因為帶兵打仗失利,壓力太大而自殺。他死時只有29歲。

公元981年,太祖長子離世一年半後,太祖另一個兒子趙德芳,說他死於不治之症。他死時只有22歲。史書記載很簡略,三個字:“寢疾薨”。宋太宗登基不到六年,太祖留下的兩個兒子都英年早逝,這讓人感到惋惜,也讓人感到奇怪。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更是冷血中的“偽君子”

述(最多18字

這也讓世人更加懷疑“斧聲燭影”。後來,趙光義也成功地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孤立的歷史事件可能說服力有限。但如果把因果和後來的歷史走向結合起來,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人們對“斧聲燭影”會有自己的理解。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