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菜單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這篇,我們用甲骨文字義還原《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的第六章(在通行本《道德經》第六十四章的後段),先看一下原文: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遠<□(失)>之。是以聖人亡(無)為,古(故)亡(無)敗,亡(無)□(執),古(故)亡(無)□(失)。臨事之紀,□(慎)□(終)女(如)□(始),此亡(無)敗事矣。聖人谷(欲)不穀(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眾之所□(過)。是古(故)聖人能專(輔)萬勿(物)之自肰(然),而弗能為。

以上內容錄自《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一、老子在這章中,主要講了什麼?

在之前的章節中,老子介紹了很多關於「心智系統轉換」的內容,在這一章裡,老子主要講了,在學習「心智系統轉換」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心智系統轉換」是隱性人體的運用,不是運用顯性人體。對於習慣了運用顯性人體的普通學習者來說,在學習「心智系統轉換」過程中,一般都會不自覺地運用顯性人體進行「心智系統轉換」,這樣,肯定無法進行「心智系統轉換」。

於是,老子提出了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如何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

二、本章的結構分析

第一段:為之者敗之,□之者遠之。是以聖人亡為,古亡敗,亡□,古亡□。

第二段:臨事之紀,□□女□,此亡敗事矣。

第三段:聖人谷不穀,不貴難□之貨;□不□,□眾之所□。是古聖人能專萬勿之自肰,而弗能為。

第一段是講,普通學習者在學習「心智系統轉換」過程中不得要領的根本原因。

第二段是講,作為一個只會使用顯性人體心智系統(以下簡稱:第一套心智系統)的普通學習者,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感受、接觸、體驗到隱形人體心智系統(以下簡稱:第一套心智系統)。

第三段是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感受、接觸、體驗到第二套心智系統的訣竅。

三、第一段的內涵

為之者敗之,□之者遠之。是以聖人亡為,古亡敗,亡□,古亡遠。

這句「為之者敗之,□之者遠之」,是講普通學習者,在學習「心智系統轉換」過程中,遇到的根本問題。

「為之」與「□之」是指普通學習者,用第一套心智系統學習「心智系統轉換」,這樣的結果必定是「敗之」、「遠之」。

這裡所提到的「聖人」並不是被後世所神化的聖人,就是一個懂得正確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人,在這裡被作為正確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示範者。

「亡為」與「亡□」是示範者用第二套心智系統學習「心智系統轉換」,所以,示範者在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過程中,就能做到「亡敗」與「亡遠」。

在這裡,老子指出了普通學習者,在學習「心智系統轉換」過程中的一個根本問題:用第一套心智系統是沒法轉換到第二套心智系統的。

想要用第一套心智系統去轉換第二套心智系統,在佛教中叫做「義賊擒賊」,賊怎麼可能去抓賊呢?

也就是說,要轉換到第二套心智系統,一開始就要用第二套心智系統!

這對於普通學習者來說,就有點困難了。因為不懂運用第二套心智系統才來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現在要求一開始就用第二套心智系統,這,不是矛盾嗎?

這,看起來確實很矛盾,於是,老子在下一段中,提出瞭解決方案。

四、第二段的內涵

第二段:臨事之紀,□□女□,此亡敗事矣。

第二段,是本章的核心。對於廣大想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人來說,也是最有價值的內容。雖然,第二句話殘缺了三個字,但是,主要的第一句一字不少,所以,一點都不影響我們的解讀。

在解讀這段話之前,我們先來聊聊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其實不是他的《相對論》,而是他發現《相對論》的思考方法。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像其他的科學發現一樣,都會被後世的科學發現所顛覆,但是,他發現《相對論》的思考方法,卻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打開了一道永恆的大門,想要學會「心智系統轉換」的人,都將邁過這道門。

愛因斯坦與當時其他科學家最大的差別在於,其他科學家的研究,都建立在對顯性世界的直接觀察,然後在直接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研究……

但是,愛因斯坦所研究的物件:光子的運動,光速尺度下的宇宙。這兩個研究物件都已經超出了人類能夠直接觀察的範疇,也就是說,愛因斯坦是在超越感官觀察情況下發現的。

問題就來了,沒有觀察,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相對論》的呢?

愛因斯坦把他的觀察,歸結於他的「想象力」,也就是說,愛因斯坦是在他的意識中進行觀察的,而所觀察的物件並不是顯性世界中光子、光速尺度下的宇宙,而是在他意識中的光子、光速尺度下的宇宙的「意識影像」。

而光子、光速尺度下的宇宙的「意識影像」,都是愛因斯坦在自己意識中建構出來的。

也就是說,愛因斯坦透過觀察自己在意識中建構出來的「意識影像」,也能發現科學真實,這是非常神奇的!

對於自己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有過一段很著名的論述。

其實,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與我們平時所體驗到的想象力,並不是一回事。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其實是我們在之前文章中,一直介紹的「內思」。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完整的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完整的人是「重疊結構人體」,如上圖,有一個外在的顯性人體,還有一個內在的隱性人體。顯性人體上有一套以外在意識(我)為主的心智系統(第一套心智系統),隱性人體上有一套以內在意識(吾)為主的心智系統(第二套心智系統)。

外在意識思考的時候,是以語言為主的,而內在意識思考,則是以為「意識影像」為主的。

愛因斯坦所講的「想象力」,不是他的外在意識在思考,而是他的內在意識在思考。內在意識思考我們稱之為:「內思」。

從甲骨文造字時代,一直到孔子、老子時代,中華先賢對人類的「內思」有著很深的認識。

《大學》中的「格物致知」的「知」,不是一般的知,就是「內思」的「知」。在《大學》中表示「內思」的字是「慮」,請看下面的《大學》結構圖: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內思」從某種角度來看,很像是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起步平臺……

老子在這章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是從「內思」開始,金文「臨」字就是「內思」的象形。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上圖,最右邊的是金文「臨」字,這個「臨」字的主要結構是來自上圖中間的甲骨文「蜀」字。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解讀過,甲骨文「蜀」字是向內感知「真正自己」的象形。現在「蜀」字中「人」字結構內表示「真正自己」的字元,被替換成了三個小點。這三個小點,就是內思時「意識影像」的象形,所以,金文「臨」字是向內感知事物「意識影像」的象形,就是「內思」的意思。

所以,第二段的第一句「臨事之紀」的「臨事」就是用「內思」觀察事物「意識影像」的意思,「之紀」是一直到把事情想明白的意思。

「臨事之紀,□□女□,此亡敗事矣」的含義是,直接體驗、使用「第二套心智系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使用「內思」,把事情思考清楚,把事情都做好。

這個含義與《中庸》裡的「好問好察、執其中;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都是同一個含義,都是用「內思」把事情想透、做好。

「內思」是普通學習者步入「心智系統轉換」的關鍵通道!

從「內思」開始學習「心智系統轉換」,是中華原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徵。

五、第三段的內涵

第三段:聖人谷不穀,不貴難□之貨;□不□,□眾之所□。是古聖人能專萬勿之自肰,而弗能為。

這段是講,一個人如果要學會「內思」,需要做什麼準備。

1、「谷,不穀」的內涵

「谷,不穀」前一個「谷」字表示「心智系統轉換」示範者(聖人)的心智系統狀態,這個「谷」字我們在之前解讀過,表示隱性人體及其心智系統。

後面的「不穀」,「不」字是甲骨文的字義,表示從顯性人體反向到隱性人體,所以,「不穀」表示前一個「谷」字的原因。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穀」呢?就是「不貴難□之貨」。

2、「不貴難□之貨」的內涵

我們不要受這句話字面意思的誤導,這裡的「貴」字與「貨」字,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貴」與「貨」一點關係都沒有。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上圖左邊一組是甲骨文與金文的「貴」字,在甲骨文「貴」字中,與錢一點關係都沒有,到了金文,「貴」字下面才出現了表示錢的「貝」字。

甲骨文「貴」字下面是個「土」字,「土」字我們在解讀「虛」字的時候,已經解讀過,表示真氣。所以,甲骨文「貴」字用上面兩隻手,守護下面的真氣的象形,來表示對真氣的守護、重視。

我們再來看上圖最右邊的金文「貨」字,「貨」字的上半部是個甲骨文「北」字,甲骨文「北」字是左邊顯性人體與右邊隱性人體的組合,表示重疊結構人體的意思。

而且,在金文「貨」字下半部分也不是左邊金文「貴」字的「貝」字,這個字元也應該表示真氣,「貨」字表示的是完整人體中的真氣。

「不貴」的「不」依然是從顯性人體反向於隱性人體的意思,所以,「不貴」就是內在意識「貴」的意思。

「不貴難□之貨」的內涵是,「心智系統轉換」的示範者,TA的內在意識平時更注重、守護內在的真氣。引申的含義就是普通學習者明明知道了隱性人體及其心智系統(谷)的存在,卻依然把注意力聚焦在顯性世界中(欲字表示的就是這種情景)。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學會「內思」,這個人的注意力方向,價值觀取向都要轉變,從外在的顯性世界,轉換到隱性人體中。

3、「□不□,□眾之所□」的內涵

從前文的內涵來看,這裡「□不□」所缺的「□」字,應該是示範者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意思,而不是教別人的意思。

所以,「學不學」更符合邏輯,「不學」就是反向以後內在意識的「學」,前面一個「學」字表示內在意識的「學」,後面的「不學」表示前者的原因。

後面「□眾之所□」的「眾」字,表示的就是「心智系統轉換」的普通學習者,甲骨文中竟然專門造了一個字,請看下圖: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根據之前解讀的結論,與表示第二套心智系統的「谷」字相對應的,是表示第一套心智系統的「欲」字。

所以,「□眾之所□」中,前一個缺字應該是個「亡」字,後一個缺字應該是個「欲」字。

完整的句子應該是「亡眾之所欲」,意思是示範者用內在意識學,不會像普通學者那樣把注意力停留在顯性世界。

4、「是古聖人能專萬勿之自肰,而弗能為」的內涵

a、這裡先說一下「萬勿」。這個「萬勿」我們在之前的解讀中已經分析過,表示人所有作與為的總和。並不是天地萬物的萬物。

b、「自肰」的「肰」比「然」字更合理,「肰」字就是「然」的上半部,左邊的「肉」字表示獵物,右邊的「犬」表示追逐獵物的獵犬,「然」的古字是在「肰」字的「肉」字下面加了「火」字,表示獵狗抓到獵物以後,主人在烤肉。

很明顯,「肰」字更能表示老子所要表示的「自肰」狀態,獵狗追逐獵物就是一種「nature」狀態。

c、「專」字的意思

這個「專」字其實就是後句「而弗能為」的「為」,是對「為」字的更具體的描述。這個「專」字用的也是甲骨文的字義,請看下圖: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甲骨文「專」字,是一隻手在弄絲的象形,表示一種非常精細的做事狀態。

d、「是古聖人能專萬勿之自肰,而弗能為」的內涵

這句話是這章的總結,「心智系統轉換」的示範者,用了「內思」以後,在做事的時候,能夠按照事情的內在規律做。

「弗」字不是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一種剛性、柔性之間的關係,「弗能為」意思是能把事做好。

這句話的隱含意思就是,學會「心智系統轉換」,先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運用「內思」,把事情的在「內思」中都想明白了,做好了,你就能體驗到「第二套心智系統」,體驗到了「第二套心智系統」就能真正開始學習「心智系統轉換」。

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連結

1、《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

2、《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智……

3、《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

4、《道德經》第十九章:絕智棄辯……

5、《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為百浴王……

6、《道德經》第四十六章:辠莫重乎甚欲……

7、《道德經》第三十章:以道差人宔者……

8、《道德經》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竟然是破解《郭店楚簡老子》的鑰匙!

篇幅有限,更多關於「重疊結構世界」、「心智系統轉換」的內容,請閱讀心智玩家百家號的文章,也可點選——導讀:學習「心智系統轉換」

用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