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菜單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渦振

小編的話:

5月11日上午,“中國交通報”官方社交媒體釋出訊息稱,“據專家分析,水馬是虎門大橋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而對於5月10日近日網路熱傳的虎門大橋“38號吊索鋼絲繩索斷裂”“主纜腐蝕嚴重”等說法和圖片資料等。5月11日上午,“虎門大橋”運營公司“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迴應稱這些均為2019年“虎門大橋”維修時的資料,與此次渦振無關!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2019年“虎門大橋”維修舊照片

目前,“虎門大橋”引起渦振的主要原因已經確認,是維修橋樑時放置水馬所致。但似乎並不能完全解釋網友們心中的疑惑。維修橋樑為什麼成了“危害”橋樑?橋樑大修為什麼不請專家論證就擺了兩排水馬?渦振到底是如何產生的?請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原“同濟大學風洞試驗室”主任、當年“虎門大橋”主橋風洞試驗的參與者宋錦忠教授的解析!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虎門大橋水馬已經緊急撤除

“虎門大橋”是廣東省境內一座連線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連線珠江兩岸,溝通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通車。“虎門大橋”懸索橋主跨888米,共有吊索288根。鑑於吊索已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虎門大橋管理方從2019年3月份開始開展吊索全面更換工作,至2020年4月28日,已完成吊索更換128根。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夜色中的虎門大橋

2020年5月9日晚間,“虎門大橋”進行了40餘輛車的荷載試驗,結果發現橋面仍存在一定的渦振現象。根據初步檢測結果顯示,“虎門大橋”橋樑的剛度沒有問題,阻尼從設計時的國標規範0。005降至0。001,這代表大橋的抗振能力遇到了更大的挑戰。“虎門大橋”位於沿海臺風頻發區,因而抗風效能試驗研究,對保證大橋執行安全之重要。“虎門大橋”建設時,“同濟大學”、“北京大學”、“西南交大”三所“雙一流”高校分別對其進行了風洞模型試驗。宋錦忠教授就是“同濟大學風洞試驗室”主任、當年“虎門大橋”主橋風洞試驗的參與者。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1995年虎門大橋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

記者詢問宋錦忠教授:“這次渦振發生在虎門大橋大修期間,您怎麼看待將渦振歸因於設定水馬這一結論?”宋錦忠教授表示:“由於維修更換吊索時,橋面還在正常通車,施工方擔心作業時過往車輛碰到吊索和維修人員,特地設立了兩面水馬擋牆,這就把橋的斷面外形全部破壞掉了,渦振就可能馬上出現。恰巧,當時空氣中的風均勻地吹過來,形成了穩定的層流,吹拂到斷面上,趕上特殊的夾角,就在主樑斷面的下游形成了有規則的運動漩渦,它的振動頻率和結構的某個頻率一致進而導致渦激共振。”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1/100縮尺的全橋氣彈模型風洞試驗

宋錦忠教授還表示:“橋樑大修很正常,23年之前的斜拉橋、懸索橋受制於當時的設計、科研、施工、監理和管理的水平以及建材好壞等等,和現在相比,確實有不小的提高空間,可以理解,大修是我們應付的學費。”宋錦忠教授強調,大橋在維修前,應該請專業機構和專家來論證把關再大修。目前來看,這一點做得不到位,“這背後,是我們在橋樑抗風、抗地震的這種知識普及上不夠。”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風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