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楷書的練習方法

菜單

楷書的練習方法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楷書篇

楷書的練習方法

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畫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依照不同的分類標準,楷書有不同的類別。若按大小分,有大楷、中楷、小楷;若按時代分,有晉、魏、唐楷;若按風格分,有顏(真卿)體、柳(公權)體、歐(陽詢)體、趙(孟頻)體,等等。楷書以其工整的筆畫、嚴謹的法度、穩定的結構、整飭(音赤,意整齊、整頓)的章法構成了建築般的空間美。強調法度和規矩,以及在此基礎上展現出來的種種藝術特點,對於初學者尤其重要。一般來說,瞭解了楷書的藝術特點,有了楷書的基礎,再學其他字型會相對容易得多。

楷書的練習方法

楷書

從書法誕生的那一天起,歷經幾千年,不管是“師傳承”還是“師造化”,都是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可謂是萬變不離其宗啊。所以說,我們學習書法,就要認認真真的從筆法、結構和章法學起。好了,先講第一個問題:楷書的筆法。

學習楷書,首先要求掌握楷書的筆法,在這個基礎上,其他字型的一些共同用筆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首先咱們說說點的筆法。點乍一看,應該是極其簡單的筆畫,好像只要隨隨便便筆尖一落紙上便是,其實恰恰不然。且不說它在行書、草書中有多麼複雜,即使在楷書中也不比其他筆畫簡單。點的形式很多,有中點、豎點、左點、右點、仰點、提點、長點,還有藏鋒、露鋒、放鋒、斂鋒的諸種不同。點雖落墨不多,但寫起像大筆畫一樣,有起筆、行筆、收筆的完整過程,而且在表現能力上有時甚至比大筆畫更勝一籌。所以,點的寫法不可輕視,必須認真琢磨才行。其次說說的筆法。橫絕大部分漢字,或長或短,都有橫的筆畫。橫和豎好像字的支架,關係到字勢是否穩定堅實。寫橫貴在能於曲勢中顯平直,平直中顯曲勢,橫的形態應由直和曲相輔相成。

楷書的練習方法

楷書

橫畫起筆,可藏可露,關鍵在於落筆後鋪毫向左下轉,待筆鋒轉平後,確保中鋒向右行筆。短橫的寫法,一般鋒尖外露,輕拖而過,尤其是極短的小碎橫,筆尖一觸即起,無須運鋒,有古人所言“以荒率為沉厚”之意。橫的楷書起筆有兩種,一種是藏鋒的,一種是露鋒的。收筆有三種,一種是回鋒的,一種是斂鋒的,一種是放鋒的。這個要在我們實際學習中需要仔細研究把握。第三說說豎的筆法。豎,古人比喻豎如萬歲枯藤,寫豎不能一畫而下,在寫的過程中要有頓挫。豎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和橫畫道理相同,改變的只是方向。兩豎相併,最忌諱形成平行線狀的“衚衕”,或相向取勢,或相背取勢,兩種都可以顯現出結構的穩定性和立體感。向背方式雖有不同,但表現出的藝術情趣同樣精彩。豎的楷書起筆有兩種,一種是藏鋒的,一種是露鋒的。

楷書的練習方法

楷書

收筆有三種,一種是回鋒的,一種是斂鋒的,還有一種是放鋒的。第四說說撇的筆法。如果說點像一個人的眼睛,那麼撇就像一個舞者揮動的手臂,姿態飄逸舒展與否與它大有關係。臨習時需要細細分析,用心琢磨。作撇之法,貴險而勁,忌虛尖飄忽。撇的起筆與豎的起筆一樣,只是行筆、收筆不同。撇有立撇、臥撇、鋒撇三種。第五說說捺的筆法。古人常以一波三折來形容捺畫,喻其曲狀。捺是自左向右的一種斜,它在隸書中已經形成,和撇左右對稱,寫法也基本差不多,還有一種底的臥捺,寫法稍為複雜。第六說說鉤的筆法。鉤是附在橫、豎或彎畫末端的一種收筆方式,如橫鉤、豎鉤、橫折鉤、豎彎鉤、斜鉤、臥鉤、橫折彎鉤等。鉤的形式不盡相同,鉤法細節也不一樣,但萬變不離其宗,用筆要領如出一轍。總的原則是出鉤前調順筆鋒,得勢後迅速出鉤,注意不是搶進,而是推。

楷書的練習方法

楷書

第二個問題,楷書的結構。結構,指漢字筆畫的空間搭配、排列組合等方法與關係,也叫結體、結字、間架、分佈、布白、佈置、字法等。古人講“用筆生結構”,是說字法本於筆法。善用筆者,下筆自有八面威風,神完氣足,而不善用筆者,雖填滿四隅,也總讓人覺得有缺陷。在很多時候,巧妙的結構是由高超的筆法聽致,兩者之間有密切關係。古代法帖,筆法精湛,結字獨具匠心,而由筆法巧布結構,往往是其精彩超絕之處,如挪位造險、揖讓避就、斡旋照應等,使每個字在自然變化中各有其姿,得其勢,整齊中有參差,參差中見齊平,跌宕有態,弛張有致,氣貫而神馳,流麗更生動。結構和筆法,兩者密不可分。書寫時,既要講究用筆,又要注意結構。各筆畫之間的起落關係屬於用筆範疇,各筆畫的組合安排關係即是結構範疇。至於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關係儘管不屬於用筆和結構範疇,但也都是透過筆畫結合出來的。因此,在寫每一筆畫時離不開用筆,而用筆要服從結構的總體安排。它們既互相依賴,融為一體,又各有區別,獨立成規。

結構疏密和筆畫的騰挪、避就長短、開合、伸縮、輕重、肥瘦、藏露等表現有密切關係。結構不可太密,太密則拘謹侷促,擺脫不開;結構也不可太疏,太疏則氣松神散,貫注不下。體勢宜茂密,間白要寬舒,體勢茂密則精氣內聚,間白寬舒丰神外觀。字的粗細可以使字“發光”。學習時要體會疏密得宜則結構妥帖的無窮妙處。互相避就,是說彼此既要互避,又要相就,即又要補臺。前一部分既要寫出自己應有的體型,又要為後一部分的體型提供可能的方便,而後一部分必須就來勢而應之,盡理補其所闕。如“微”字,是左中右三個偏旁組合而成的,“彳”居左,當然撇須貪往左寫,為後兩部分留出餘地。還如“文”有捺右伸,因而第二撇還須稍稍伸出,以求得左右的均衡,與中間部分構成疏密相宜空檔,最後以捺放出,務求與左撇互相照應,達到勻稱的美。這就是運用揖讓進退、互相避就取得參差錯落、布白相宜的妙道。

楷書的練習方法

楷書

第三個問題,楷書的章法。

章法是書法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欣賞書法作品 時不可忽略的一個指標。它不僅涉及字與字之間的連綴和搭配、行列之間的分佈以及幅式、款識的安排等內在因素, 還關係到視覺心裡、審美習俗和書法作品的周圍環境、氛圍等外在影響。章法,簡言之,指謀篇佈局的法則,或者書法作品的整體形式設計與佈置。古人講“計白當黑”,因為沒有白(空間,又稱空素地)的襯托,就沒有黑色筆道和字形之美,黑與白相輔相成的,所以章法又叫“布白”。講究留白的空間,如面積的大小、寬窄、長短、形狀等。清朝人蔣驥在《續書法論· 章法》中說:“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觀古人書,字外有筆、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也……若行間有高下疏密,須行參差掩映之跡。”學習和研究章法,總體而言應注意兩個方面,首先是整體與區域性、虛(空白)與實(字形)之間如何發生作用,如何體現出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疏密、正斜、欹(音奇)正、穿插、挪讓、 警盼、呼應等各種關係;這其中,字距問題也是一個應當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不好,想要在臨摹中求其“神似”是不可能的。所以無論臨摹還是創作,一定要重視字距留白,應當把它看作是書法作品中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古人所說的“計白當黑”,應當包括這一內容。

楷書的練習方法

楷書

其次是對作品中分行、落款、鈐印等傳統審美樣式進行分析,豐富楷書作品的創作形式以增加更多的美感。比如歐陽詢的字總是邊白較大,顯得很是疏朗;顏真卿、柳公權的字則邊白較小,顯得比較密集,這是他們特殊的章法。如果把歐體字密集一起,便會覺得不似歐體,覺得字也大了,也無雋秀之感了。如果把柳體字拉開距離,又會覺得不似柳體,覺得字也小了,也無骨勁如刺之感了。字距、行距的疏密關係,直接影響著書作的章法格式,體現著作品的風貌,滲透著書寫者的性情。傳統楷書創作,大多采用兩種佈局形式,即縱成行橫成列和縱成行橫無列,偶有縱無行橫有列的形式。楷書與行草書相比,在章法上沒有信手揮灑、無行無列的發揮空間,自由度相對小些,這也造成了楷書創作中的一種侷限性,戴著鐐銬跳舞雖然有難度,卻愈發能夠透露作者的精心匠意。

楷書的練習方法

丹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