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鄭州有條路,專家建議打傘透過

菜單

鄭州有條路,專家建議打傘透過

文丨劉瑞朝 編輯 金明大

每年春夏時節,這裡的樹上、地上和居民車頂上,都是白花花一片,宛如落雪。

在綠城鄭州,有一條遠近聞名的“天屎之路”,它位於鄭州市緯一路。

每年春夏時節,這裡的樹上、地上和居民車頂上,都是白花花一片,宛如落雪。途徑此處的路人,都會腳步匆匆,有人甚至撐著雨傘快速透過,唯恐自己被“落雪”擊中。

鄭州有條路,專家建議打傘透過

落滿鳥屎的汽車擋風玻璃(白周峰 攝)

這一片片的白色“落雪”,其實是鳥糞。這裡聚集了一萬多隻夜鷺,白腹、綠背、尖嘴,略帶沙啞咕呱聲的夜鷺,每天都會隨地大小便,令居民、路人和附近的環衛工人苦不堪言。

如何面對這條“天屎之路”?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環境衛生問題。

路過要小心

4月16日上午,鄭州市民劉先生到金水路經五路附近辦事。辦完事後,正好看到緯一路上有兩處核酸檢測點位,就選擇其中一個點位排隊等待檢測。

目前正值暮春時節,緯一路道路兩側高大挺拔的法桐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突然,一灘涼涼黏黏的東西落在了劉先生的臉上,等他用手去摸的時候,才發現是一灘鳥屎。他抬頭去看,發現樹枝上有幾隻大鳥,還有的在枝葉間飛來飛去。

用紙巾擦拭了臉上的鳥屎後,劉先生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老趙。老趙一聽就問他是不是在緯一路,他說“是”,老趙笑了:這就對了,因為你所在的地方是鄭州著名的“天屎之路”。

劉先生這才注意到,旁邊快車道、慢車道上,已經是一層白色的鳥屎。法桐樹杈上、樹幹上,也淋漓著一片片鳥屎。而停放在道路兩側的汽車、共享單車上,也都被鳥屎擊中,“面目全非”。甚至,空氣中都瀰漫著鳥屎的氣味。

環衛工人正在沖洗“天屎之路”上的鳥屎(白周峰 攝)

不遠處,環衛工人正在用高壓水槍沖洗著路面。提起地上的鳥屎,他們是一肚子苦水。“每天都要用水衝,但擋不住這些夜鷺每天都拉啊。”一位環衛工說,再過一段時間,法桐樹上還會往下落小魚小蝦,到時候更難清洗。

在附近居住的市民則說,這麼多年,他們已經習慣,多加小心就是了。不過,從此經過的路人,由於不太瞭解情況,還是會一邊走一邊抬頭看樹,生怕中招。

雖然法桐樹葉擋住了大部分鳥巢,但此起彼伏的呱呱叫聲,以及隨處可見在樹枝間飛動的夜鷺,都告訴人們:鄭州的老朋友夜鷺,又回來了!

曾經是稻田

“夜鷺又回家生兒育女了。”聽到劉先生的遭遇,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說,每年3月、4月,夜鷺就會飛回鄭州市區,築巢、交配,將孩子養大,等到9月、10月,又紛紛飛到南方越冬地去了。

據瞭解,近年在鄭州出現的夜鷺,總數超過一萬隻,它們在鄭州生活了超過30年。

鄭州市區這麼大,為什麼夜鷺都選擇在緯一路及周邊的道路生活呢?

1996年到2005年,河南省鳥類專家、鄭州師範學院生物學教授、鄭州自然博物館館長李長看曾連續十年對鄭州市區的鷺科鳥類進行研究。據他分析,這麼多夜鷺選擇棲息緯一路,“植被和環境,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因為這裡曾經距離它們的食物來源地近。

原來,1989年,這批夜鷺就飛到鄭州黃河南岸和黃河溼地繁殖生存。究其原因,是那裡有大片魚塘的存在,它們經常去捕捉魚塘內的魚苗。後來,漁民為了保護魚塘,將它們趕走了。

到了1992年前後,這批夜鷺飛到了鄭州城區。它們最終選擇在金水區路以北、黃河路以南、花園路以西、文化路以東這片區域生存。

“那個時候,包括燕莊在內的周邊區域,還都是農村,分佈著大量稻田。”李長看說,稻田裡有大量的小魚小蝦,為夜鷺生存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後來,隨著周邊區域變成了城市建成區,稻田不見了,夜鷺為何沒有挪窩,繼續留在了緯一路?

對此,董朝偉和李長看都認為,夜鷺的戀巢性起了決定性作用。其已在一個地方生活習慣了,所以緯一路及附近的區域就成為了固定的繁殖場所。

數量超過一萬隻

雖然周邊食物來源沒了,但夜鷺有地方找食吃。

董朝偉說,夜鷺具有夜行性。白天在窩巢和附近活動,到了晚上,就會成群飛到黃河灘區及周邊的河道,尋找小魚小蝦。

“再過一段時間,市民就會看到緯一路上開始出現魚蝦的屍體。”董朝偉說,它們都是成年夜鷺在餵食過程中不慎掉落的。

等到7月份,幼鳥能夠飛翔了,成年夜鷺就會帶著它們去黃河灘區練習捕魚本領。

雖然就在緯一路附近住,鄭州市民陳先生並不知道夜鷺有多少隻,在他看來,至少有上千只。

而根據李長看連續十年的觀察、統計,在這裡生存的夜鷺數量,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5萬隻。除了夜鷺外,還有2000只左右的池鷺,以及100只左右的白鷺。雖然最近幾年沒再繼續觀察,但估計整體資料變動不大。

“其實,夜鷺並不止在緯一路(經五路—經六路)這一段生活。”李長看說,根據調查,緯一路及附近的經五路、經六路等道路上,也有大量的夜鷺,只不過緯一路上方更集中一些。

實地走訪發現,緯一路兩側的法桐樹均比較高大,有別於市區其他道路的法桐樹。在董朝偉看來,這也是夜鷺選擇成群在緯一路生活的原因之一,窩巢距離地面的位置較高,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附近的居民有很強的包容心,很好的護鳥意識,並沒有因為夜鷺排洩給他們帶來困擾,就將它們趕走。

需要市民多加包容

夜鷺的大量存在,給不少市民帶來了困擾。特別是隨機性很強的糞便,高峰時段會成片地落下,令人防不勝防。

長期居住在此的市民陳先生回憶,他小時候就在緯一路小學上學。有一次剛買了一個冰淇淋出來,突然一灘鳥屎落在上面,讓整個冰淇淋都“報廢”了。

李長看說,調查過程中他發現,在這裡工作的環衛工對夜鷺意見很大,因為其關係到他們的工作考核。為此,他也建議環衛管理部門能夠對在這個區域工作的環衛工多些理解,靈活考核。

董朝偉介紹,夜鷺以魚蝦為食,排洩的糞便含有尿酸鹽,具有輕微的腐蝕性,雖然對人體無害,但如果掉到車上,時間一長就不易清理,還可能腐蝕車體。為此,他提醒市民,如果發現鳥屎落到車體上了,要儘快清理乾淨。

那麼,這片區域的鳥屎問題,真的就無解了嗎?

董朝偉說,夜鷺排洩糞便的隨機性很大,目前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他建議路過這裡和來此辦事的市民,隨身配備一把雨傘,以備不時之需。

業內專家認為,越來越多的鳥類選擇在市區安家,說明了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改善。對於“天屎之路”帶來的干擾,專家建議大家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只是一句宣傳口號,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天屎之路”帶來的思考

“天屎之路”的始作俑者夜鷺(白周峰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綠水青山的增多,野生動物種群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不僅數量開始增多,活動範圍也開始擴大,與人類生存空間發生了更多交集甚至矛盾。

野生東北虎傷人、候鳥“打劫”魚塘、麋鹿進入村莊、野豬損毀農田等現象,日漸增多。去年夏天的象群北上,更是引起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

此前,野豬已成為國內致害範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野生動物。由於野豬此前被劃入“三有”保護動物之列,普通民眾不能獵殺,否則就是觸犯法律。

為了更好地平衡人與野豬的關係,解決人與野豬的衝突問題,去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釋出檔案,針對《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屬於偶蹄目豬科的野豬已不見蹤影。

河南省林業局有關人士說,如果最終將野豬從“三有”名錄中剔除,便能夠大為緩解“人豬矛盾”,維護區域性的生態平衡。

野豬與夜鷺的問題,有相似之點,也有不同之處。夜鷺只是擾民,野豬則是傷人。對此,專家建議國家對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完善更新,“既要保護野生動物,也要考慮人類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監製:夏宇

編輯:顧佳贇

製作:郭賽玲、史佳慶

【來源:瞭望東方週刊】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