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

菜單

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

我的孩子4歲半了, 前一段時間,孩子上的幼兒園放暑假了,我就跟愛人商量孩子暑假將近一個月,在這段時間我們要怎樣給孩子安排呢,怎樣才能讓孩子過一個既充實又放鬆的暑假呢,這個問題著實讓我和愛人頭疼了一把。愛人單位的同事都趁著孩子暑假這段時間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提升班、能力素質培養班,美其名曰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的一個朋友他的孩子才5歲,每天晚上8:00要到英語老師家裡補習英語,等到結束了回到家裡都10:30了,再讓孩子洗漱、換衣服睡覺就到11:00了,我跟他說,孩子這麼小壓力就這麼大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會不會有影響呀,他跟我說有一段時間他的孩子總說頭疼,但是到醫院檢查又檢查不出任何問題,剛開始以為孩子在說謊話,可是每次頭疼時的樣子和孩子的描述有那麼的真真切切,他和他愛人實在沒有辦法了就讓孩子多休息,休息一段時間雖然有所緩解,但是隻要晚上一學習不管學什麼,都會頭痛欲裂。

我問他是不是孩子由於壓力太大,神經出現應激性反應呢,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內心排斥反映到身體上的現象,我建議他讓孩子多休息,暑假帶著孩子和愛人出去旅個遊,到大自然去,讓孩子充分的放鬆身心試試。你猜人家怎麼說,這可能也說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吧,概意思就是那是絕對不可能呢,他們單位同事的孩子暑假報了好幾個興趣班呢,人家都是多方面立體式全方位的培養孩子,我們家孩子我都覺得已經慢半拍了,我當時竟然無言以對,一方面覺得多說無益,一方面我覺得我有點兒多管閒事。

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

現在言歸正傳,說說我的孩子,暑假開始的前幾天我跟我愛人、岳父岳母算是開了一個我們家的一屆一中全會,深入淺出的充分發揮民主的探討了孩子暑假怎麼過這個大項問題,最後達成的共識是興趣大於素質,健康快樂高於強制安排,意思就是我們給孩子提供幾個興趣班,讓她自己去選擇,自己做決定,她也是家庭的一份子,這也是她自己的事,目的不在於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素質,目的就是培養她的一個愛好一個興趣,她如果不願意也可以一個都不選,最後她給自己選擇了民族舞和塗鴉兩個興趣班,我和我愛人告訴她這是她自己的選擇,不管將來怎麼樣都不能改變初衷,她點著自己的小腦瓜表示認可,我們知道她能聽懂。

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

然後我找到老師把她的課程只安排了半個暑假,其餘的開學再說,因為我要把她送到鄉村送到在城市看不見的風景的地方,讓她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鬆獲得她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最大的快樂,就這樣她上完興趣班就回到我愛人的老家一直待到現在,遠離了電視、遠離了電腦、遠離了手機,遠離了鋼筋混凝土的森林,直到前三天我去接她,車開在村口停下,遠遠的看見一個小姑娘和她的小夥伴在田間嬉笑打鬧、追逐玩耍,聽見她們銀鈴般爽朗的笑聲,讓我覺得心中充滿了鳥語花香,我的女兒變黑了,變壯了,她看見我後一路小跑像風一樣,嘴裡大聲的喊著爸爸、爸爸,我把她抱在懷裡,她的小嘴布拉布拉的說個不停,什麼抓蛐蛐啦,逮住金蠶子啦,到哪個小夥伴家裡逗小狗啦和妹妹們一起游泳啦,還認識了很多的蔬菜,幫著姥姥姥爺幹了很多的農活等等等,說了一大堆,可是我只知道她的暑假肯定過的很有意義。

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

遺憾的是,現在能夠主動體察孩子內心的父母太少了,我也不列外,人生短暫,孩子的健康幸福比社會所定義的成功更重要,孩子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其實,“成才焦慮”不僅是我們的困惑,它也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很多父母都在心裡對自己說一句話:在激烈的競爭中,我們的孩子不能輸!我們都知道,現在學生活得特別累,他們除了要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上父母給他們報的各種輔導班。他們很忙,幾乎沒有空閒時間去娛樂,甚至難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這樣的輔導班,孩子有多少興趣呢?學習效率如何呢?父母似乎並沒有想,他們只是覺得,報了班,自己就盡力了、心安了。

很多為人父母者也許沒有意識到,報輔導班只是緩解了父母自己的焦慮感,而未必真的能幫到孩子。當孩子的學習成績稍有退步或起伏,父母就很難接受,殊不知,這正是我們的“育兒焦慮”、“成才焦慮”在作怪。我想告訴家長們的是,目前的教育體制是一種批次培養的模式,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我們也要理性地看到這一點。所以,作為父母,要保持對目前教育體制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清醒認識,要對自己的從眾心理有所覺察,要對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進行理性分析,並有所取捨,要避免完全被社會、被他人的價值取向牽著走。要能夠跳出社會的框架去看自己和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育兒焦慮。避免生孩無意識、養孩無意識。

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

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

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特性和獨立性,被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牽著鼻子走,甚至有些父母對那些虛幻目標的追逐已經陷入瘋狂的、非理性的境地。望子成龍的心,每個父母都有,這無可厚非。關鍵是,父母們能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覺察到自己的行為給孩子造成的影響,避免愛孩子變質危害孩子,甚至為孩子所害。說句調侃的話,我們不僅要“感謝室友的不殺之恩”,甚至也要“感謝孩子的不殺之恩”。看似輕鬆的調侃中,其實蘊含著複雜的人生韻味。我真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更希望這真實的荒謬足以讓天下為人父母者,慎為人父,慎為人母,學會反思,不斷調整,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