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在時間的無窮大的範圍裡,“匱乏”與“富足”為何差異之大?

菜單

在時間的無窮大的範圍裡,“匱乏”與“富足”為何差異之大?

在時間的無窮大的範圍裡,“匱乏”與“富足”為何差異之大?

-1-

今天是第三天閱讀《淨化你的時間》。

咱們先跟著作者的思路一起,看看下面這些話你多久會說一次。

“如果我的日程允許。”

“只是因為時間不夠。”

“如果我能再睡一小時。”

……

“我的時間永遠不夠用。”

“如果我來得及。”

“時間都去哪兒了?”

“我落後太多了,肯定做不完了。”

“我很想聊一聊,但我必須儘快離開了。”

……

“等我有時間了。”

“如果時間允許。”

接著,現在大家請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時間是誰?”。

作者說在幾年前他問自己這 個問題的時候,就意識到他就是自己的時間,一直以來都是。

因此,基於這樣一種不同以往、但是很有益的理解時間的方式,要想改變理解和運轉模式,作者告訴大家必須接受一個事實——我們的表現取決於我們做 出的選擇!包括我們選擇對什麼說“是”和“否”,我們選擇要去做什 麼,我們選擇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投入時間。

接著,作者具體分析:若我們相信時間在我們之外並且控制著我們,我們就會持續生活在一種匱乏和受害的狀態中, 而且還毫無察覺。

“在與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工作之後,我發現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特定的藉口,這個藉口被人們當作無法成功、幸福和心想事成的首要原因。 事實上,這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思想才是人們掙扎、拖延和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這是一段很有哲理的話,已經鮮明地幫我們總結了時間的決定性作用。

在時間的無窮大的範圍裡,“匱乏”與“富足”為何差異之大?

-2-

“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巨大差別可以用五個字概括:我沒有時間。”——羅伯特 J。哈斯廷斯(Robert J。 Hastings)如是說。

在一個節目裡,撒貝南講述自己大學兼職和學習的經歷。

在我們眼裡,他是個高材生,要是刻苦學習,不敢鬆懈,我們心裡還好受點,可他偏偏他還不怎麼學習。

撒貝南也說過,有時候不上課,筆記記不全。那他就像“擠海綿一樣”擠時間把整本書背下來,反正都在書上。

考試前十天,你看不到撒貝南在社團忙碌的身影,他閉關背書,一本《法理學》,他幾天全背下來,又得高分。

進入央視主持《今日說法》,年年是央視十佳主持人,4次主持春晚,手卡都不帶拿的!

央視天之驕子那麼多,憑什麼他年紀輕輕就熬出頭、比好多同齡人都成功?

原因主要在於他明白時間就是他自己本身!原因主要在於他有時間把對前途有直接促進作用的事情都做了!原因在於他對時間績效的把握非常科學和到位!

據回憶與判斷,講真,在我的大學時代,能夠在考前十天推掉所有的社團活動來閉關背書的,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像撒貝南那樣狠而專的了!

在時間的無窮大的範圍裡,“匱乏”與“富足”為何差異之大?

-3-

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我記得作者李笑來指出“真正的成功者,在關注“開源”的時候,會並不吝惜金錢地合理“節流”;在關注“節流”的時候,也不會忘記“開源”的重要性。”

其實道理和本書是類似的。只有明白其中的涵義才能更好地安排時間出來,只有善於“開源節流”才能騰出時間來。這樣,“匱乏”才會逐漸退場,“富足”才會越來越站穩腳跟。

正如作者史蒂文所說的:“請不要再把“沒有時間”作為你不能做某些事或者沒有做成某些事的藉口了。改變你的語言習慣,表明你將選擇一種特殊的利用時間的方式:“我選擇這樣做”或是“我選擇那樣做”。”

對的,我們自己就是時間本身,一旦接受這一點,我們才能百分之百地掌控自己的行動和命運。

作者的真言也非常堅定而有激情地鼓勵大家——“我為自己的時間負有百分之百的責任。我擁有它、掌控它,它是我創造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讀書筆記了,謝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