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菜單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保定二字,最早見於詩經:天保定爾,亦控之固。意思保護而安定,北周武帝還選保定做了五年年號,圖吉利。今天的保定地名最早出於北宋保塞軍,有保定的保字,後改為保州,元1275,該為保定路,明洪武改為保定府。保衛大都,安定天下的意思是現在這麼解釋。我請教過此解釋的來源尤文遠先生,老先生也是一笑了之,無從查詢。那我今天說保定一個趣解,保定就是保定人傻定了,文革都能打走省政府,還不傻。保,——人呆,人呆為傻,還傻定了,定州人民說,保定就是保州和定州的結合。什麼事就怕認真。一認真就好玩了。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保定地名考》論述:保,定二字皆為古字,殷商甲骨文已經有這兩字,保字,甲骨文的保字像一個人揹負幼兒,《說文解字》:保,養也。保最原始的的含義是養育、撫養,後引申為保佑,保衛。定,甲骨文像營建中的大屋,原始意義是營室,有了房子之後生活才能安定,後引申為安定,平定之意。

首先將保定連為一詞的最早見於《詩經》:天保定爾,亦孔之固。意思為保護而安定之。由於保定二字這麼吉祥,北周武帝選“保定”做了五年的年號,北宋神宗,大理段正明也將保定做過年號,人稱保定帝。兩個保定出現的時間前後不過一年,可見當時對保定名字的偏愛。

保定文化學者大瑛觀點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不是保州更名為保定路,而是順天路改名為保定路。古代典籍並沒有現在所謂“保衛大都安定”的說法,這種說法開始於1980年代的保定的編制地方誌高峰期,一開始是猜測口氣,後來漸漸被直接使用。關於保定名稱涵義的由來,應該是保州、定州的合稱,簡單說來主要是:第一,保定旁邊另有保定(指保定縣,澶淵之盟那年在今文安縣新鎮設保定軍,1167年降保定軍為縣,屬莫州。旋復為軍。金復為縣。屬雄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益津縣,四年復置。屬霸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省入霸州,十三年復置。清屬順天府。1914年因與當時的保定道重名,改名新鎮縣,解放後併入文安縣),有明確記載是“保衛安定”之意,設立更早,但存在近千年與我們這個保定緊鄰,但從無統轄隸屬關係。第二,路這級行政區,名字使用合稱是最常見的做法,如至今仍使用的衛輝等。第三,張柔歷史上第一次使這一片20多個縣域成為一個行政區域,難以找到合適的古地名來命名。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如上所述,保定這個名字從一開始就是作為大行政區的名字使用的,在民國之前,說我們這個保定一定要稱“保定府”(不是炫耀,是很容易混淆),稱“保定”則指文安新鎮的那個保定縣,《明史》中常有兩者同時出現的段落。張柔對於保定的貢獻,除了奠定了現在保定城市框架,也很重要的是使現在大保定市這一片區域第一次成為一個行政區域,並延續至今(略有變化,但變化不大)。”

從保定的歷史演變梳理脈絡

保定的由來,與戰事有關。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約燕、齊滅中山。燕趙重新劃定疆域,現保定市區的地域範圍劃歸燕國,以南為趙國地。據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記載,燕昭王曾於今保定城東五里建廣養城,為放牧戰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趙北之稱。由上可見,保定最初出現城鎮,就是為保衛燕國安全所設的戰備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趙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縣境,清苑又為宋朝的北部邊塞重地,所以宋朝於清苑縣置保塞軍,取保衛邊塞之意。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做為政區名稱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現。保塞軍和清苑縣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縣改名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治所在保塞縣。 1127年,北宋滅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稱保州,又名金臺驛。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保州曾轄清苑、滿城、遂城三縣。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變為一片廢墟。1217年,金將張柔投降蒙古軍,駐滿城。1227年,蒙古軍兵馬都元帥張柔率軍由滿城移駐保州,畫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為“燕南一大都會”。

此為現保定築城之始,當時已有一定規模。1239年,元朝改順天軍為順天路,寓“順應天命”之意,保州為路治。因為保州為元代大都的南大門,1275年順天路改為保定路,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今天這個解釋到底對不對),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轄清苑、滿城、唐縣、慶都(今望都)、行唐、曲陽、新安、博野、易州(含易縣、淶水、定興)、祁州(含蒲陰、深澤、束鹿)、雄州(含歸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陽)、遂州(今遂城)、安肅州(今徐水)、完州(今順平縣)等州縣。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為保定府,又稱金臺郡,因保定城位於保定府河之陽,故又有保陽郡之稱。此為保定設府之始,轄3州17縣。

必須從宋遼對峙看保定的保字由來

從宋遼對峙的保塞軍開始,當時保定的功能就是強調的軍事保護和防禦大遼,保衛的含義在長期的歷史當中展示的該功能,確信無疑

。河北大學杜敬紅在《宋朝保州研究》 對保定當時的所起的作用分析的十分透徹:宋朝保州宋太祖建國之初,設保塞軍,保州(轄區涵蓋今保定市區及清苑、滿城部分地區)位於宋遼邊境線上,是當時的緣邊州縣之一,在宋朝國防體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保州亦是宋朝祖陵和部分宗室的所在地,在當時政治生活和國家祭祀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因而為宋朝統治者所重視。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為加強河北軍事防禦系統,宋朝統治者透過擴修城池、廣開屯田、連通塘泊、廣植桑榆等一系列措施來構建包括保州在內的北方防禦體系,

形成深不可舟行,淺不可涉足,雖有勁兵不能渡也的效果。

於此,後改保塞縣為保州,下轄清苑縣,後將滿城和易州部分地區併入保州,自此保州政區形成。保州位於宋朝北方邊境地區,其與周邊的雄州、霸州、安肅、廣信軍,共同構建起宋朝北部邊防的第一道防線,與此同時,保州是宋朝祖陵和部分宗室的所在地,在宋朝國家祭祀和宗室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保州的行政、軍事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都牽動著宋朝統治者的神經。

保州西部,地勢平坦,無地險可借,故廣植桑榆,既可限敵又可發展林木業。保州東部,河渠縱橫交錯,於是發揮人力,使其互為關聯,構成水事防禦以期限遼。宋朝初期,保州屬莫州清苑縣,建隆元年(960 年),在此設定駐軍,建軍制。因位於宋遼邊界,故取保衛邊塞之意,稱保塞軍,治清苑縣,並將清苑縣改名保塞縣。平興國六年(981 年),升保塞軍所在地為州制,稱保州,寓意為永保安定,自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始,河北路的劃分出現變化,保州所屬路級區劃亦開始保州轄清苑、滿城、遂城三縣。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分河北為東西二路,保州屬河北西路。端拱二年(989年),復併為一路。

淳化三年(992 年),李繼宣知保州,“築關城,浚外濠,葺營舍千五百區;造船二百艘,入雞距泉以運糧”元十二年(1275 年),改保定路,寓對大都“保定”之名始於此,領八縣、七州,八縣分別為清苑、滿城、唐縣、慶都、行唐、曲陽、新安、博野,七州分別是易州(領淶水、易縣、定興三縣)、祁州(領蒲陰、深澤、束鹿三縣)、雄州(領歸信、容城、新城三縣)、安州(領葛城、高陽二縣)、遂州、安肅州、完州。保州,緊接遼境,為要害之地,既“可以控制虜而不得深入”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從區域的角度去理解保定的地位

保定在宋朝之前在中國版圖的意義是非常小的,保定城市地位的上升是伴隨著中國政治中心在華北區域的確定而逐漸強化的,因此保定作為政治中心的京畿大門得以顯現。所謂的保衛物件和圍繞北京也不為過,這裡面是歷史的發展必然,保定拱衛北京也是有道理的。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保定作為重要城鎮得到真正的發育,是隨著北京的歷史地位的轉折而開始的。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938年,遼太宗升幽州為南京,又叫燕京。從此解開了北京,遼宋以白溝為界,燕京是遼南進的前哨,保定是宋防禦遼兵的要塞。元大都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保定成為腹裹之地。保定西有太行屏障,東有淶易巨浸,一到雨季,千百里間皆為澤國。當時西部滿城一帶尚為沼澤,東部白洋,中間就剩下一條較乾燥的陸地夾道,易守難攻,成為駐兵的理想之地,也是自幽燕南行的唯一孔道。宋朝很好的利用這種地形,設定保塞軍。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後宋太宗為作奇取燕京的準備,擴大管轄之地,改軍為州,稱為保州。也就是保定的保,初始就具備保護防禦的功能。金建中都於燕,保定變為京師門戶。後蒙古大軍鐵騎,毀保州,屠城。張柔降元,深知要想守住燕京,必須恢復保州。於是移鎮保州,畫市井,定居民,引水入城,恢復保州,成為燕南一大都會。

另一方面保定是北京的文化輔助城市,直接接受京師文化有關係,北京文化發展時,保定也會發展,北京局勢動盪,這裡又往往成為文人避難的場所。從保塞到保州到直隸中心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在元大都正式建立前,幽燕文化的破壞嚴重,保定文化的恢復與燕京同行,甚至早於燕京。張柔建藏書樓萬卷樓,對於儲存文化起到特殊作用。

從定州的角度去理解保定

北魏元興三年(公元400年),取平定天下之意得名定州,定州在元代以前,城市的位置和管轄的範圍是遠遠高於保定,伴隨著元十二年(1275 年),改保定路,寓對大都“保定”之名始於此,領八縣、七州,其中許多的縣曾經隸屬於定州,交叉融合,曾經的定州的地盤歸屬保定路,兩個地名的聯合,保州和定州的聯合也有其成立的道理。保州本身是保護,保衛,定州是安定天下,那麼伴隨著北部的元大都政治中心,衍生出的含義和城市的聯絡就成了必然。

保定為什麼叫保定?

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設定定州路,駐紮定州,管轄8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定州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轄7縣。金天會六年(1128年),定州歸金國。金天會七年(1129年),仍設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轄7縣。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歸元朝,仍設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轄3縣:安熹、無極、新樂。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中山府為定州,州治在安喜縣(今定州市),從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現。宋遼邊防,“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軍,惟定州最重”之說。

查閱資料,比對,分析思考,保定名字的由來,有保衛大都說,定州說,人呆是戲說。關鍵是得分析保定名稱的歷史變化的脈絡中去分析,同時當保塞軍出現時,是宋遼邊境對峙,保衛邊塞的含義去分析。還需結合保定行政管轄範圍的變化,和定州的管轄是交融的,同時從區域的角度,保定歷史位置的升高是伴隨著,幽州,大都作為國都位置的抬升而顯現。

國家政治中心的北移,帶動了保定的提升從。關鍵的地理位置,西部太行,東部淶易巨浸形成的白洋定之間的咽喉要道,京畿重地,費保定莫屬。就像有雄安,保定是雄西莫屬。思考對比了一晚上,有趣,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需要一個大的思維方式。越思考越清楚。保定的內涵如此豐富,保定名稱的厚重也在於它在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的多種含義,我們每個保定人都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