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游問孝章”

菜單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游問孝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游問孝章”

原文

】2。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翻譯

】子游問孝於孔子。孔子說:“當今之人所說的孝,都是指能養活父母。對於家裡的犬和馬,也都能養活它們呀。如果對待父母不恭敬,那麼,與養活犬馬有什麼區別呢?”

註釋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是孔門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被稱為“北學中國,南方一人”。言偃以文學著名,曾任魯國武城宰。孔子曾說“吾門有偃,吾道其南”。

講義:

一、此一章書,見人子當

以敬親為孝

二、此一章書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在侍奉父母時,內心必須恭敬。僅僅

口體之養、衣物錢財之養

,那是最低階的孝順,

“養其志”

才是高階的孝順。

《孟子·離婁》篇:孟子曰:“

曾子

曾皙

(曾子的父親),必有酒肉;將徹(通“撤”,撤除),必請所與(通“予”,給予);問有餘,必曰‘有’。

曾皙

死,

曾元

(曾子的兒子)養

曾子

,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

養口體

者也。若曾子,則可謂

養志

(達成父母的心意)也。

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

翻譯:曾子奉養曾晳,每餐必定有酒和肉,等到父親吃完,將要撤去剩餘的酒肉時,必定請示要把它們給誰。如果曾晳問:‘有沒有多餘的?’曾子必定說有。曾晳去世,曾元奉養曾子,每餐必定有酒和肉,將要撤去時不請示要把它們給誰。如果曾子問:‘有沒有多餘的?’曾元就說沒有了,要把它們用來再次奉呈給父親吃。曾元奉養曾子,這叫做奉養父母的口腹和身體。像曾子那樣才可稱為奉養父母的意願。事奉父母像曾子那樣,才可以。”

《論語指月》:《記》曰:威儀嚴格,

成人之道

也,非

所以事親

也。此又獨言“敬”者,只

小心致愛,不敢怠忽

之意。曾子

委曲養志,正是敬處

,不在儀文也。【原書批註:“敬”即是“孝”,絕無兩層。】

《集註》胡氏曰:世俗事親,能養足矣。狎恩恃愛,而不知其漸流於不敬,則

非小失

也。

《日講四書解義》:若事親者狎恩恃愛,少有不敬之心,而徒以供養為事,其後驕慢成習,無所忌憚,窮極其不敬之罪,便於那養犬馬者何所分別乎?此孔子深究人情之失,而甚言其流弊至此,以警天下之人也。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論心

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

論跡

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想通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了,比如:有些人總是想讓父母吃好喝好穿好住好,可是父母為什麼還是不開心?有些人整年不見父母面,而給父母很多錢,可是父母為什麼還是不開心?有些人給與父母的物質生活相當好,但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管”父母太多,父母仍然不開心。等等這些問題,“不惑”了吧?這也算是透過學習可以明辨是非。

所以,在奉養父母方面,千萬不能以

誰給錢多

就認為誰最孝順,不能以

誰讓父母吃得好穿得好

就認為誰最孝順,要看對父母的態度,看對父母的恭敬,看能不能幫助父母實現他們的心願。

上孝養志,其次養色,其次養體

三、讀書當

以“意”為上

。此一章書的意思雖然很明白,但究起文字來,倒是有很多種的解讀。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歷來對於此句的理解,大體上分為三種:

1、人能養犬馬。犬馬也是靠人來養的,但是人們對於它們只是養活而已,沒有尊敬。

2、犬馬能養人。犬守夜,馬拉車,這都算是犬馬養人,但是它們不會尊敬人。

3、犬馬亦能相養。動物也會養子、養父呀,但是它們只是本能,互相之間沒有尊敬。

後兩種解讀,似乎有點標新立異,牽強附會。

在這裡,我又要

敲黑板了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

學者讀書的目的

是要弄明白其中的“道”和“志”,然後按照這“道”和“志”來歷練、修養自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切不可“以辭害意”,不可誇誇其談,意撰和空論詞意。

此章的核心意思

就一句話:侍奉父母時

重在

內心恭敬,

不在

口體之養。後面的話,孔子只是打了一個比方,來說明這個意思而已。對於此章甚至可以這樣來翻譯:

奉養父母時,如果只是管他們吃穿用度,而內心不敬的話,那與養豬有什麼區別

如果真正明白了孔子這話的含義,自己努力照著去做,那縱然是不識字也行,也算是個有學問的人,正如子夏所云“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學者一定要明白:

《論語》中講的君子、有學問的人,都是指去做、努力做著的人,而不僅僅是讀書認字、背會很多詩詞文章!

否則,就是古人所謂的

訓詁之學,辭章之學,記誦之學

,這些都不能稱作學問。而

今人

大多僅僅崇尚這些!《弟子規》雲: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有一個詞叫“得意忘形”,用在這裡倒是很合適。得意:指領會文中的真實意思。忘形:指可以忘記其文字、表述。

得意

則可以

忘形

。所以,千萬不要在文字上糾結,糾纏。

四、再說

讀書“以意為上”

。雖然說讀書要

以意為上

,但是想要真正理解其意,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簡單。比如,本章其實就是強調一個“敬”字,那麼,究竟什麼是敬?怎樣做才是敬呢?把這個“敬”真正弄明白、做得好,那才是不簡單。

還有對於《論語》中講的忠、信、仁、義、溫、良、恭、儉等等,一般來講都不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堂課就能明白的,首先需要深入地學習、思考、琢磨,其次在實踐中加深體會和理解。

理解敬,可以先看看

的片語:孝敬,恭敬,肅靜,崇敬,尊敬,禮敬,虔敬,愛敬,欽敬,敬畏,敬遜,敬重,敬愛,敬佩,敬讓,敬仰,敬慕,敬信,敬意,敬奉。凡是與“敬”如此組詞的,基本上“敬”都要包含這些含義。

所以,

包含有恭敬,端肅,尊敬,尊重,慎重,仰慕,敬畏,敬佩,恆自肅警,慎重地對待,不怠慢不苟且等意思。

恭在外表,敬存內心;在貌為恭,在心為敬。《禮·曲禮》

毋不敬

。若內心無敬,其外在的一切行為都不會顯得那麼真誠,都會變形的,是能夠被人感覺到的。所以“

君子慎獨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