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漢口的這個里弄每晚響起“敲鑼聲”銅鑼文化助力老街巷變身“創意社群”

菜單

漢口的這個里弄每晚響起“敲鑼聲”銅鑼文化助力老街巷變身“創意社群”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龔萍)

1日晚上7時許,漢口打銅社群的坤元裡、段家巷、同安裡、新風巷,居民們又聽到熟悉的“打鑼聲”。家住統一街的居民陳桂香開玩笑說:“哪天晚上聽不到鑼聲,還睡不好覺呢。”

這口敲了快70年的銅鑼,就掛在江漢區民權街道打銅社群居委會的打銅文化區內,每天晚上,負責巡邏的社群保安隊長熊克亮和同事們鄭重地取下鑼,開始晚間的巡邏,走一段敲一聲鑼,讓“打鑼”這種富有傳統特色提醒提示煥發新的特色。

漢口的這個里弄每晚響起“敲鑼聲”銅鑼文化助力老街巷變身“創意社群”

參與社群夜間巡邏的志願者演示“打鑼”。攝影記者龔萍

挖掘打銅文化、復興傳統城市特色藝術,用創意為社群生活注入新鮮活力。

社群書記倪娟從小在打銅社群長大,她告訴記者,社群裡有很多老漢口人,大家對這裡充滿感情。因此社群的創意文化活動幾乎都是基於城市傳統文化、社群居民實際需求而開展,因此才獲得廣泛的參與性,成功入選創意社群。

一個多世紀之前,打銅社群是漢口銅器誕生地,曾經獲得過國際獎項,一度十分輝煌。如今,社群積極再興“打銅”文化,長江日報記者在社群公共活動空間展示區見到,全銅的精緻社群地形建築浮雕,以及銅製壺、盆、碗等具有時代印記的生活用品,彷彿一下子將大家拉回到那個輝煌的年代。

在倪娟的指引下,記者找到社群內還在做手工銅器的胡家全師傅,採訪的時候,正好有位年輕的客戶過來取產品,兩個手工製作的銅缽,內裡還貼著薄錫,看上去十分精緻。年輕人告訴記者,銅器是拿到網上銷售的,有固定的消費群體。

漢口的這個里弄每晚響起“敲鑼聲”銅鑼文化助力老街巷變身“創意社群”

打銅的胡師傅和他親手製作的精美銅壺。攝影記者龔萍

胡家全師傅告訴記者,自己2013年接手伯父的小店,回到打銅社群繼續做銅器。只不過,現在找上門定製銅器的人比較多,有些技藝複雜的產品,一年也只能做兩件而已。

由於銅材料價格上漲,人工費不斷升高,銅製品如今成為特色工藝品,價格比普通工業化製作的銅器高。銅勺子40元一個、銅暖手壺380元一個,還有定製的手工銅壺要賣到幾千元,也就是胡師傅說的一年只能做得出兩個的款式。但是,記者在現場見到,精緻的手工技藝,讓每個銅器散發“藝術氣息”,很值得細細品鑑。

倪娟說,社群裡打銅的匠人不多了,大家也很關注這門手藝的傳承。接下來,社群將會依託現有的直播平臺,將胡師傅這樣的打銅藝人放上直播平臺,讓他講講打銅的文化,銅器的知識。

漢口的這個里弄每晚響起“敲鑼聲”銅鑼文化助力老街巷變身“創意社群”

全銅的精緻社群地形建築浮雕。攝影記者龔萍

去年底,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設計之都”,武漢將創意設計的觸角伸向廣大的社群一線,啟用城市細胞,評選出100個創意社群,對符合認定標準的社群授予“武漢設計之都創意社群”稱號。

倪娟表示,除打銅文化之外,社群還有剪紙工作室、編織社、魚門拳線上課程等一批傳統文化創意活動,平時還會舉辦“煨湯節”、手工製品義賣等活動,老社群的生活也充滿豐富的文化創意元素。

【編輯:王吉欣】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來源:長江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