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菜單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公元1644年,隨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懷著對列祖列宗無比愧疚心情及對萬里江山無限眷戀的明朝末代崇禎皇帝,用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樹和一丈白綾結束了糾葛的一生,大明王朝覆亡。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崇禎帝自縊煤山

同年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正式入主中原。但清廷的統治直到1662年才算穩定下來,就是因為其中的18年,在南方出現了一個抗清政權,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南明。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南明疆域

明朝實行兩京制,首都北京(明成祖後)、留都南京,兩京擁有同樣的行政體系和官員配置,因此即便在首都北京陷落後,留都南京的建制依然完善,加之明亡後,有大量皇親宗室、官員宮人逃到南方,這些都為在南京建立新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時,擁有擁立新君實力的人物主要有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鳳陽總督、後來的南明第一任首輔馬士英、坐擁江北四鎮的江北總兵高傑、劉良佐、黃得功、劉澤清。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史可法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馬士英

而新君物件主要有明神宗之孫福王朱由崧(後來的弘光帝)、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三位藩王(因崇禎帝三子下落不明)。論血統和距離呢,都是福王朱由崧最近,論賢明呢,矮個兒裡拔將軍應是潞王朱常淓。

在站隊方面,頗具人數及聲望優勢的東林黨人因為萬曆年間發生的“梃擊案”,對福王繼統是萬般拒絕的,所以選擇擁立潞王朱常淓,而實權派的江北四鎮選擇擁立福王朱由崧。難題最終擺在了具有決定權的史可法面前。

不幸的是,缺乏政治智慧的史可法竟然找到馬士英商議,最終確定了非親非賢且遠在廣西的桂王朱常瀛作為新君人選,著實和了一把稀泥。老奸巨猾的馬士英表面同意史可法這個方案,實則暗中觀察,做好了隨機應變的準備。果然在史可法離開南京前去迎接桂王朱常瀛的時候,馬士英一看江北四鎮和福王朱由崧已蠢蠢欲動,為了不錯失唾手可得的定策之功,果斷拋卻了與史可法的約定,投入了擁立福王朱由崧的陣營,順理成章地成了定策功臣。

公元1644年5月,福王朱由崧即帝位,年號弘光,成為南明建立後的第一位皇帝。定策功臣馬士英成為南明第一任首輔,權傾朝野,在定策一事上吃了大虧的史可法雖然同樣入閣,執掌兵部,但地位已大不如前,江北四鎮總兵分別得到晉升,掌握軍隊和實權。另外為穩住武昌的左良玉同時獲得他的擁護,弘光朝廷將左良玉晉升為侯並加封太子太傅。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福王朱由崧 即弘光帝

南明風雨5:弘光政權的建立

實權派江北“四鎮”勢力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