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菜單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2018年10月26日上午8:00,今年北京入秋以來最冷的清晨,陽光明麗。

昨晚北風一整夜的嘶吼,把所有的霾都吹走了,秋日的晨光把路上每一個匆忙的趕路人都鑲上了金邊,這是個好天氣。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我國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勳老師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遵照李老師生前遺願,不舉辦大型追悼會,只安排最親近的親朋好友前往弔唁。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楊鳳池老師瘦了很多,劉丹老師泣不成聲,朱建軍老師難過的一直低頭不語……

李老師的和藹帥氣的照片被鮮花和素潔的花圈簇擁著,我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淚,但卻一次次視線模糊。

跟李子勳老師初相識那年,我24歲。

那時,我國第一批心理學界的大人物們剛剛從被譽為中國心理學黃埔軍校的“中德班”畢業,李子勳、唐登華、楊鳳池、賈曉明、陶勑恆、方新……他們都曾經被我一個一個邀請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星星夜談》節目裡做訪談嘉賓,中國的心理學面向大眾的普及,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李子勳老師第一次跟我做節目時,我們就開始聊如何教育孩子。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親子關係”的話題,也是在那時候我才和中國大多數的老百姓一樣開始改變了對教育孩子的理念的認知——“你生養了孩子,但是孩子不屬於你,孩子只屬於他自己!”

那時的我既沒結婚也沒孩子,所以面對“親子教育”的話題,常常是張口結舌,接不上話來…第一次錄完節目,李子勳老師就頗不客氣地指出了我的問題:“青音你太年輕了,根本不會提問,但是你記住:提問,是主持人和心理諮詢師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下次我給你帶一份資料過來!”看他那麼嚴肅,我在心裡悄悄嘀咕-——長那麼帥怎麼這麼兇啊,以後會不會不再來上我的節目了…

第二次做節目,李老師遞給我一份提問技巧的清單,那份清單是他手寫的,他告訴我,這是心理諮詢師提問的常用技巧,對我的採訪會有幫助,供我參考,那一瞬間,我對這位帥老師肅然起敬!

接下來,每週固定的邀請李子勳老師來跟全國聽眾講解“親子關係”的話題成了常態,這樣的合作我們持續了很多年。再後來,李老師和楊鳳池老師經常出現在CCTV的《心理訪談》節目裡,他更紅了,那時候全國上下但凡對心理學稍有興趣的人,無人不知李子勳。

每次他在電臺門口等我給他開直播間的條子,都會被大門口的觀眾和聽眾認出來,然後把他團團圍住,於是我只好撥開重重人群的包圍(主要是中年女性的包圍),把李老師“撈”出來,帶進電臺的大樓裡。那時我戲稱他為“中年婦女殺手”……

後來我自己也上了“中德班”,學了心理治療。有時候我自己的情感遇到狀況,就會把李老師當成我的“心理督導師”,他總會一陣見血的指出我的問題,還說“你呀,就是太獨了,人不能沒有邊界,但是邊界感太強也會是個問題,不過……哈哈我也是。”

在電臺的最後一次見面,是李老師要出版國內的第一本親子關係的著作,找到我說需要一些自己的節目作參考,我把他跟我做過的一部分節目翻錄成盒式錄音帶,望著他拎著整整五六個大塑膠袋的盒式錄音帶的背影消失在中央臺的大門口,藏青色格子襯衫、步履瀟灑而矯健,那個畫面我至今記得,那時,也是陽光明麗的秋天。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再後來,除了逢年過節的彼此的問候,我們很少再見面,據說他身體不太好,因此除了在全國各地教授心理課程、培養後現代心理治療學派的心理諮詢師之外,他幾乎不參與任何的社交和應酬。

某一年時尚集團舉辦活動,我們又見面,他第一句話就說:“這麼多年,青音啊還是老樣子,一點沒變。”言語間像是問候一個他眼看著長大的小姑娘一般。直到今年五月,我邀請他為我們的“Better更好學院”錄製網路課程,我們在一間茶館見面時,他也是這麼說“青音啊一點沒變!”

那天,錄完課程之後,李老師又跟我聊了很多,他鼓勵了我現在正在創業的專案,他認為心理學對大眾的普及就是應該高開低走,我們的“大專家解決小問題”的路子始終是對的,心理學人就應該去做大眾聽得懂的話題和內容,而不是去比流派、比專業的把自己端起來。

後來我們還聊了很多這些年彼此的近況,他說他對網路知識付費還不瞭解,我們於是約好回頭一起喝下午茶,好好聊聊。臨走時,我們兩個原本內心都很“獨”的人,突然提議說“要不要擁抱一下?”於是我們倆樂哈哈的擁抱了一下,對彼此說了一聲“保重保重啊,來日方長”……令我完全不曾想到的是,那一刻竟是永別。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今天在遺體告別儀式上得知,李子勳老師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裡,還在江浙出差,還在給自己的學生講心理課……

他為中國心理學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沒有他和眾多的心理學大師們在媒體上多年來普及心理學知識、不斷的在全國各地開辦講座、舉辦培訓、花費近二十年的心血為祖國培養心理諮詢師,咱們中國的老百姓們對心理學的瞭解,不會進步這麼快! 據說,今天在網上,已經有百萬人自發的為李老師追思和送別。

靈柩裡的李子勳老師面容安詳平和——

他這一生,真的值得!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人這一輩子到底圖什麼呢?

每一個參加過親友葬禮回來的人,都會生出這樣“人生何來”的追問吧。那個地方,我們每個人終有一天也都會去,既然一切終成煙成灰,那我們又為什麼而活?

有的人為了情而活,一輩子在情海里苦苦掙扎著浮浮沉沉而不得心安,始終參不透。其實這世間種種情分不過都是緣分罷了,有些情盡了但緣還在,有些緣盡了但情未了,都是苦楚。善緣還是孽緣,不過是自己一念之間;

有的人為了錢而活,從謀生存到謀事業,一路打拼一生不甘,不想讓自己活的沒有價值,更不願意自己在別人眼裡被看做沒有價值,爭天爭地,其實到頭來只不過是爭得自己對自己足夠的認可;平凡如你我,這些活法其實都沒有錯!因為生命本來就是毫無意義的,所謂意義,都是我們自己賦予的。

不過,在今天李子勳老師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我似乎明白了人為何要善良的道理——假如人的生命如流星一般劃過,我們能為這世間留下的能被人記住的光芒,就只有你向這世界和這世界裡你愛過的人們奉獻的赤誠和善意而已。臨了,還有人念及你曾經的“好”,這已經是此生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李老師曾分享過他生命中的高峰體驗,他說是在一次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身體彷彿消失了,融化在了茫茫宇宙裡,那一刻,他明白了生命本身。

“生命一定會來,又一定會走,從不停止亦不重複,它存在著,同時亦不存在。”

——李子勳

“當一個人離世的時候,他不會後悔自己做過什麼,因為做過就是生命的獲得,他只會後悔哪些該做而未曾去做的事情,因為已經沒有機會再去獲得了……”

——李子勳《你在為誰而活》

放給大家聽的最後這段音訊是李老師在今年7月份為了幫我推廣課程而錄製的一段音訊,我們再一起聽聽他的聲音。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君子人如玉,從此這世間再無李子勳。

李老師,我們都懷念您,天堂路遠,您一路走好,多多保重!

謹以此篇獻給我國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勳老師和所有為了中國人能生活的更加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心理學大師、學者、專家和心理學工作者們,向你們深深致敬!

>>>相關連結

網友老涓的悼念: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致李子勳:生命如流星,感謝你來過!不必告別,只需傳承

編輯: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