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提醒“有小偷”被刺死,路人冷漠問題到底如何解決

菜單

提醒“有小偷”被刺死,路人冷漠問題到底如何解決

毫無疑問,崔靖翔是一個大寫的人。

7月23日,一句“有小偷!”成了瓜販崔靖翔留給世間的最後一句話。事情發生在河北廊坊楊稅務鄉的集市上,因提醒女顧客有小偷,他被盜竊團伙毆打,其中一人用刀捅進他右肩,傷及動脈,爾後死亡。在此過程中,並沒有人站出來。

提醒“有小偷”被刺死,路人冷漠問題到底如何解決

崔靖翔47歲,他身材偏瘦,他生活艱辛、債務沉重,他家有兒女、母親患病……他有很多理由選擇退縮,甚至去抱怨生活,但他依然選擇了堅守良善和勇敢,這是我看到的最閃光的地方。

崔靖翔只喊出了三個字,但讓我肅然起敬;他的不幸遭遇,也讓我心生悲憫。

提醒“有小偷”被刺死,路人冷漠問題到底如何解決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的冷漠,那麼社會冷漠(旁觀者的冷漠)是社會問題嗎?

當然是社會問題了。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天然的會彼此幫助甚至籠絡,以使得自己活得更安全更哈皮。但社會冷漠恰恰相反,人們彼此疏離,各自覺得難受,各自都在抱怨這社會太冷,卻又各自戰戰兢兢地做著旁觀者,冷漠著。一定是有什麼東西,扭曲了人的社會性,造成了這種情況。

舉簡單的例子,不敢扶倒地的大爺是因為怕被訛詐。如果,第一起這樣的事件發生被很好的處理了,扶人的人沒有損失且因此得到了補償,知道這事情的人們心裡也都平衡了,那還會有負面情緒的大肆宣揚與傳播嗎?如果沒有負面情緒的宣揚與傳播,那其他地方的一個普通人面對一個摔倒的老人的時候,還會不敢扶嗎?你看,是社會里的一次不公平造成了惡果,是最初不滿情緒的擴散造成了惡果。處理這起事件的人,與傳播這起事件的人,都是為禍人,甚至甚於訛人的大爺,尤其是媒體人。

中國古語有言,三人成虎。言論對於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社會中的人要良好生活於社會需要get各種資訊和新技能,且隨著環境而調整自己。當媒體傳播被扶老人訛詐熱心路人的時候,所有人都get到扶老人會被訛詐這一資訊,並迅速調整自己的模式為扶老人前要三思,當真的看到摔倒的老人,再參考到周圍的人沒有立即過去扶,就立馬get到我也不能管這一技能,於是社會就冷漠了,但每個人都沒有什麼過錯。當媒體傳播被扶老人訛詐熱心路人被譴責,警方調解,老人子女賠禮道歉,路人被單位表揚呢?那人們大多會跟著譴責下做壞事的老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社會秩序依舊,反而有些揣著壞心的人會放棄碰瓷的想法。事情的處理方式和媒體的資訊側重、全面性等等至關重要。

但是我國顯然並非是有良好的環境的。警方、協警、城管等等處理事情大都有欠公平,媒體毫無節操,怎麼賺眼球怎麼來,傳播東西總是打破常規,逆著規則,擾亂了社會秩序,使得人們對於所處的環境沒有足夠的信任與安全感,造成更多的問題,消失掉溝通了解的慾望和渠道,倍加疏離。也許搬了新家希望逐個拜訪樓裡的鄰居,大家認識一下,但又擔心裡面有啥不良人包藏禍心,招來禍患;也許在樓下飯館吃飯想交個朋友,但又擔心招來禍患;也許想認識下飯館裡的人,但又覺得他們沒準用了地溝油,各種偷工減料,只是庸俗的市儈的人,不值得結交……人與人之間只存有懷疑,防備,還談什麼熱情、親切呢?

網路上的環境也是如此,動不動就被罵了,萬千網民,被罵一次就會覺得壞人真多,並將這種想法投射到現實生活中:我上個網都能招到惡人罵,那這城市裡熙熙攘攘這麼多人,有壞人的機率不更大了?而且作小惡的人總是得不到懲罰,作大惡的人總是做不了賠償和補償,一旦遇上,必然是輸,那麼,與其隔絕,而將好的也隔絕了在外,也使得環境變得更壞了。

這樣的人多了,社會變得更壞,個人的問題就匯聚成社會的問題了。

網民從來都熱血,路人從來都冷漠。

究竟是網民從來不上街,還是路人從來不上網?

提醒“有小偷”被刺死,路人冷漠問題到底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