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另談小賈先生

菜單

另談小賈先生

另談小賈先生

這是一本值得向年輕朋友推薦的書。我這樣說是有我自己的理由的。

我常常這樣想,人緣和地緣總是這樣那樣地糾纏在一起的。我要說的是濟寧。在濟寧,我前後兩度締結下平生可貴的翰墨前緣!第一度,大概在十幾年前,濟寧師專的姜葆夫先生健在,我作為後學前去拜望。姜先生教我訓詁、辭章之學,是峻齋先生的得意弟子。歸網室中,我也算是入室弟子,我們是師徒,又是同門。30年前,羅竹風先生主編《漢語大詞典》,特命蔣峻齋先生為山東組組長。當年山東組的成員都是蔣先生親手選的。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編寫組成員一一都過世了,姜葆夫先生變成了僅存的碩果了吧!第二度,我又因緣得以結識彭延清吟長。先生其時是濟寧一中的副校長,但在公務繁忙之餘,喜歡辭章之學。我拈俚句數首,續貂先生之後,先生的獎掖之句至今宛在耳畔。

話說遠了,趕緊收回來。大概一兩年前,我的一位同師好友約我們幾人到他家小聚。席間,他說起一件事,說有一位年輕教師,水平高,所作之文氣度不凡,問我有無興趣可認識。我說“求之不得”。於是我便修書第一函“投石問路”,並用姜葆夫先生生前賜的舊紙自書兩聯,託人一併送到賈老師的工作單位。沒想到初次函交,賈老師便將他剛出的書四部賜下,並附言,如若不夠,可再補添。這封簡訊,我也一直留著。

另談小賈先生

拿到書後,我先看書勒口作者簡介及序言。序曰“小賈先生”,出自劉培國同志之筆,寫得極好,我讀了四遍。這裡面的資訊量是極大的,其中有幾句話我也是深深欽佩的。

有兩點當時引起我的注意。第一,小賈先生的老師彭延清先生。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父子同師一人,這也十分難得少見!第二,小賈先生的籍貫——濟寧。我平常寫文章評價作者,分析作者的文學創作特色時,好把作者的地方鄉賢,典籍、文化事件拿出來做結合。這樣做未免牽強。但我心中卻明白一個道理,地域文化因素在作家身上所產生髮揮出的影響,功能是巨大的,這一點是誰也不可能抹煞掉的。開啟我的記憶庫,濟寧姓賈的歷史名人,我似乎只知道一個,那就是在山東大學時,師關德棟與袁世碩(也是濟寧人)常提起的賈鳧西賈氏。我因跟隨車錫倫先生學過一段戲曲史,故而熟悉賈鳧西的生平事蹟。當然,我不知道這位賈鳧西到底能不能與眼前的這位小賈先生“續”上,但有一點我是認同的,那就是“二賈”文字中對故鄉、對故鄉的文化那種痛苦而執著的愛和堅守。這種文字極具魅奇,讓人看後就知道是他的文字,絕不會認為是別一人的了!

書中的文字,我反覆涵詠,不斷體悟,正如劉培國同志在序言中雲:“字裡行間,有民國風,有明清散文的韻,也有小賈先生身上先天的基因。”評價十分貼切,一點也沒有誇大其詞。我知道小賈先生在古代文學及訓詁辭章方面是下了一番工夫的,絕非泛泛做表面文章,不求深解的。

另談小賈先生

蘇軾說“文如其人”,淳樸而率直的(當然這是從眾人口中聽聞的)小賈先生一如其文,寬和有禮,樂觀處事,常懷感恩的心,因而他的作品溢滿了真誠、鮮活與廣大。小賈先生筆下有無盡澎湃的激情,亦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氣度,他發現了生活中的美,同時也釋放了心中的情,這才使他的作品產生了感動人心的力量。

小賈先生而立初度,寫出來的作品有規矩,守法度,堪稱絕對的老到!他的文字自出機杼,從容不迫,收放自如,有一種書生氣,書卷氣,才子氣。在他的文字中,我們能夠重溫中華文史菁華的雅與美!

從小賈先生其人,我還深深感受到一個作家的成就如何,並不完全取決於寫作的技巧,還在於作家的格局與胸襟,在於讓“文章”“文氣”與時代形成共鳴,真實之所至,回味才綿長,作品才永恆。我想到那時小賈先生也一定不是今日之“小賈先生”了!

您說呢?

另談小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