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菜單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導讀: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大學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印度餐廳,最瘋狂的日子是一星期3、4 次,持續將近一年隔天一頓印度料理的生活,幾乎什麼菜式都嚐遍,但如果問我對印度菜的瞭解有多少?

大概我只能回答:「必點菜式是『印度鄉村芝士球(Malai Kofta)』。」

那時候的我只會吃,一堆淺黃、深紅的咖哩內涵,我一句也說不出。

我與印度菜關係的轉捩點也不是在印度工作的10個月,而是成為印度媳婦,跟婆婆和網上的印度料理達人學做印度菜。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印度人眼中的異國料理

幾位我喜歡的印度食譜部落格也會分享中東菜式食譜,例如炸鷹嘴豆球(Falafel)、中東芝麻醬(Tahini)、鷹嘴豆醬(Hummus)、口袋包(Pita Bread)等。

我個人對中東、地中海料理同樣感興趣,偶爾會嘗試製作印度菜以外的異國風食物,發現印度菜式與中東飲食文化,相近之處還挺多。

曾經做過「炸鷹嘴豆球配口袋包」和「阿拉伯肉丸(Arabic Kofta)配口袋包」,我的先生都很愛,他更說:「這些都很像印度菜,但風味又有點不一樣,很有新鮮感。」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我的兩位非素食印度家人即使喜歡印式中菜,但他們來香港旅遊時還是遇上一些讓他們難以入口的中菜。

印度姐姐不好意思說:「『烤全乳豬』、『清蒸海魚』的豬頭和魚頭太活靈活現,抱歉我沒有胃口……」

印度表弟說:「乾貝、海參、珊瑚蚌沒有什麼味道,質感像橡皮。」

我的先生說:「『藥膳雞腳』像活生生的雞在我前面走動,我吃不下去。」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兩頓中菜便嚇怕兩位第一次訪港的印度家人,他們更要求我帶他們吃麥當勞便好,於心不忍的我最後帶他們去香港的印度餐廳、土耳其餐廳和埃及餐廳,很高興他們喜歡,吃得悠然自得,沒有半點壓力。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表弟說:「土耳其的旋轉烤雞(Chicken Kebab)還挺像印式烤雞(Tandoori Chicken),我很喜歡。」

我提了一個關於異國風食物印象的問題,先生回道:「埃及食物充滿異國情調?我倒不覺得,可能因為他們有些食物還挺像印度菜。我反而覺得東亞菜式,像中菜、日本菜、韓國菜更有異國風味。」

姐姐卻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見:「德里這幾年也有一些地中海及中東餐廳,提供土耳其菜、希臘菜、黎巴嫩菜等,我覺得充滿異國風情呀!」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我希望我的印度家人可以在香港吃得輕鬆、自在,而

他們是否能夠真正體驗香港飲食文化於我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事,畢竟每一個人的飲食接受程度都不相同,要盡地主之誼,帶他們搭昂坪360、登太平山頂、玩海洋公園,大家同樣快樂,我確實無須硬要充當香港美食大使,積極推廣我喜歡的臭豆腐、炸豬大腸、雞皮串燒、雞軟骨等流行街頭小吃,這也是尊重的一種。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Kofta 大不同

上文提及了兩款Kofta──印度鄉村芝士球(Malai Kofta)及阿拉伯肉丸(Arabic Kofta),雖然兩者名字都包含"Kofta",但由於不同地區民族的飲食習慣迥異,兩款Kofta的展現形式便不大一樣。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Kofta 十分流行於南亞、中東、地中海等地區,意指絞肉做成的丸子,不同地方的名稱稍有差異,也隨不同烹調者的喜好製成球狀、圓餅形、圓柱狀或長條狀。

印度的Kofta 主要以素食形式呈現,在印度的普遍名稱就是Kofta,也是海外印度餐廳必備的素菜式(我現在旅居美國東岸,Malai Kofta 是這裡印度餐廳最常見的素菜選擇);

幾個星期前,我去家附近的土耳其餐廳,點了一客烤肉丸,他們是喚作Kofte;

看網上阿拉伯肉丸食譜,一些作者則稱為Kafta 或Kufta。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印度Kofta 主要以素丸子為主,配搭濃稠香料醬汁,如印度芝士球(Malai Kofta)、葫蘆炸球(Lauki Kofta)、椰菜絲炸球(Cabbage Kofta)等。

去年有一本新出版的烹飪書,書名是《Kofta and Biryani Most Popular in Indian Cuisine》,作者Vaishali Tripathi 於序文中提及「在土耳其有超過200 種不同的Kofta」(我嘗試搜尋相關資料,有好幾個網站都指出「根據2005 年一間私人食品公司的研究,土耳其全國有291 款不同的Kofta」,可惜我不能找到該研究,無法證實其真偽,於此列明僅供參考),而書內介紹的印式素Kofta 則有28 種。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因為該書食譜均為素食,而事實上非素食的印度人也會採用雞絞肉、羊絞肉製作Kofta,印度西孟加拉省更有以蝦、魚做成的Kofta,由此可知印度的Kofta定必超過書中提及的28 款。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我做過幾次不同的印式素Kofta,首推混合馬鈴薯和印度芝士的Malai Kofta,質感綿柔香膩,不論有沒有混合其他蔬菜(我加入切絲的胡蘿蔔和椰菜)都非常滋味,但當我做單純的蔬菜炸球(Vegetable Kofta),沒有加入印度芝士,整體質感便大打折扣。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印度人的Kofta 是一款主菜,會配合印度麵包(Naan、Roti、Paratha 等)或白飯進食,但有時候我不想吃印度咖哩,我也會把馬鈴薯和印度芝士搗爛,做成小吃版、沒有咖哩醬汁的Kofta,只沾自家制印式蕃茄辣醬或薄荷芫茜醬,便相當美味。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我曾經品嚐、製作地中海和中東的Kofta,個人覺得與我們經常吃到的瑞典肉丸或義大利肉丸都很相似,只是不沾果醬或蕃茄醬,也不配薯蓉、薯條或義大利麵,而是沾主要以優格製成的醬汁,如芝麻醬(Tahini)、青瓜醬(Tzatziki),配搭飯、沙律或口袋包進食。

中國、印度口味大不同,“Kofta”變成“最大公約數”

於我而言,印度Kofta、中東Kofta 和地中海Kofta 都極富異國格調,後兩者絕對是我吃膩印度菜,卻又想感受異國菜式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