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菜單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紀念館一般是為了紀念有重大貢獻的人物,或者是一個重大事件而建造,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山東聊城的冠縣柳林鎮內,有一座十分特殊的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一位乞丐而造,每年的11月,這裡還會舉辦“武訓義學文化節”,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這個紀念館全名叫“武訓紀念館”,武訓是一位乞丐,於1838年出生在山東堂邑縣一個貧苦的小家庭中。其實武訓並不是他原來的名字,而是後面朝廷賜給他的官名。早期間人們一般按照他在家族中的排名老七以武七稱呼他。畢竟當時的武家家中沒有人識字,起名比較隨意。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小時候的武訓就渴望知識,希望能去私塾讀書認字,但家中實在太貧寒,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拿出多餘的錢供他學習。武訓七歲時父親病逝,家中生活的重擔壓在媽媽一個人的身上,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家中老小基本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直到武訓14歲那年,身子骨變得硬朗了,才開始外出打工分擔家庭重擔。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在給僱主打工的這三年時間裡,武訓每天都兢兢業業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只希望僱主能夠按時把工資結清,好回家拿給母親。一次偶然的機會,僱主得知武訓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莽夫,就謊稱之前已經將他三年的工資一次性結清然後打發了他。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自此以後,武訓就成了很多大戶人家的流動小工。後來有一天,家中的姐姐託人給武訓帶了一封信和一串銀子,但是幫他讀信的秀才欺負武訓不認字把帶錢的那一部分掠過,只留下了書信。從那兒以後武訓就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建一傢俬塾,不能讓那些窮苦家的孩子和自己一樣吃沒文化的虧。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自此以後,武訓就辭去了小工工作,開始了專職的乞討生涯。在成為乞丐的這段期間,武訓從山東飄到河南河北一帶,在此期間,他每天都穿著那件破破爛爛的衣服,就算沿途乞討到一些碎錢也不捨得拿來買東西自己吃喝,只靠著殘羹冷炙充飢。為了賺到更多的錢,武訓甚至還在途中學習才藝表演吸引人注意,但由於表演才藝不精得到了許多白眼和嘲笑,但是這些並沒有磨滅他開私塾的夢。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久,29歲那年,武訓手中終於有了一定的錢財。於是他回到自己家鄉老家買了些田地建了當時的第一所私塾。這就是在堂邑縣柳林鎮創辦的崇賢義塾。

據說在私塾開業當天,武訓將私塾老師以及所有相關人員都請到了現場見證這一瞬。當時所有的人都要求武訓上去講幾句話都被他拒絕了,甚至武訓都沒有上座與私塾先生一起享受烹飪好的飯菜,只是在人群散去之後揀了些殘羹冷炙塞滿肚子。當他看著所有的貧寒學生坐在這裡上課的時候,武訓高興地留下了眼淚。與此同時他宣佈要幫助更多的孩子完成上學夢。後來,第二所第三所更多所私塾被建造。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當時武訓的事蹟被很多人傳了出去,一時間名氣大增,甚至當時任職的山東巡撫聽說了他的故事後也捐了些白銀,朝廷還賜予了他武訓這個名字。對於這樣的忠良人士,光緒帝還將黃馬褂賜給了他。

聊城最特殊的紀念館,為一名“乞丐”而建,每年11月還舉辦文化節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896年,59歲的武訓由於身體原因最終病逝。據說在他去世當天,聽到私塾裡傳出的陣陣讀書聲時,他的臉上還一直充滿笑容。出殯那一天,街上人山人海,很多經他捐助能夠上學的孩子哭得稀里嘩啦,甚至很多朝廷官員都前來送殯。由於武訓當時做出的巨大貢獻,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千古奇丐”繼而被記入史冊。甚至後世為了紀念他,還專門修建了紀念館。

如果大家以後有時間來山東聊城的話,建議到這裡看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