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菜單

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北征蒙古,仍然沒有發現蒙古騎兵的影子。帶著沮喪和不甘,他下令班師回朝。就在到達榆木川時,朱棣突然病重不起。臨去世時,朱棣想起決定出徵前的過往,對左右侍從之人感嘆道:“

夏元吉愛我

。”這個“愛”當然不是男女之間的“愛”,而是愛護、疼愛之意。還是夏元吉疼愛朕啊,朱棣帶著這個感慨離開了人世。短短五個字,裡面有不甘,有安慰,有悔恨,又有對夏元吉的無限愧疚之意。

那夏元吉究竟做了什麼事呢?朱棣為什麼會有這麼深的感慨呢?

這件事要追溯到三年前。

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01

朱棣對於遠征沙漠,討伐蒙古,有著出乎尋常的熱情。這中間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朱元璋在佔領元大都、覆滅元朝之後,元朝在北方草原上仍然有很大的勢力。其實對於蒙古來說,元朝所佔領的中原一帶並不是他們的核心地域,而草原才是他們真正的發源地、根基和國土核心所在。這也是為什麼徐達在攻打元大都時,元順帝很乾脆地便放棄了大都,而往北逃離。當時草原上有元朝的宰相兼諸軍統領王保保,有幾十萬大軍,力量仍然非常強大。

為此,朱元璋一是不停派遣徐達、常遇春、藍玉、北方諸王等對北方草原及西北一帶的大漠進行征伐。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蒙古力量逐漸式微,威脅逐漸減少。二是設立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等長城一帶的軍事重鎮,防禦北方蒙古軍隊的進攻。經過後來皇帝的不斷完善、增添,便形成了後世赫赫有名的九邊重鎮。

進攻與防守並重,這是朱元璋對待蒙古的策略。這個策略被朱棣很好地繼承了下來。朱棣後來先後五次遠征蒙古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而到永樂年間,蒙古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逐漸形成了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他們相互之間、各部之間都互相攻伐,其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不過他們仍然是明朝的極大威脅。永樂三年,韃靼知院阿魯臺將部族之首鬼力赤斬殺,迎接元朝皇族後裔本雅失裡,並立為可汗,佔有了元室正統之名,開始進行一些整合。

朱棣得知後,感受到了很大威脅,於是派郭驥出使韃靼,想要說服他們歸順明朝,並順勢探查下他們的虛實。不過韃靼卻將郭驥斬殺。這讓朱棣大為憤怒。於是便有了永樂七年以丘福為大將率十萬大軍征討韃靼的戰爭。結果卻因丘福輕敵冒進,全軍覆沒。朱棣眼看朝中無大將可用,在憤怒和剷除威脅的雙重驅使下便展開御駕親征。當時是永樂八年。這一次韃靼大敗,部落開始瓦解。

第二次是針對瓦剌部落。韃靼部敗落之後,瓦剌部又趁勢崛起。經常要挾明朝,扣留使者,南下興兵擾邊。永樂十二年,朱棣再次率大軍出征,直攻至土剌河,瓦剌部首領馬哈木雖然逃走,卻很快去世。瓦剌被明朝收服。

不過在朱棣之後的三次出征,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效果。蒙古軍隊遠遠看到明朝軍隊提前都躲了起來。《明史》稱:“

連歲出塞,皆不見敵。

”而且此時蒙古內部紛亂,對明朝也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朱棣後來的這幾次北征多數情況下已經不再是翦除威脅為主了。更多的是出於他的私心。他本身得到皇位就不正,而抵禦蒙古又是其父朱元璋一直的堅持,朱棣出征蒙古更像是來證明自己才是朱元璋最佳的繼承者。既是讓自己心安,又是為了告訴百姓、群臣們。另一方面朱棣本人確實有些好大喜功。即便後來幾次都沒有真正遇到過蒙古騎兵,他仍堅持要出征。不過朱棣的努力倒因此讓後世給了他個文治武功的好評價。

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02

永樂十九年冬是朱棣作出最後三次出征的決定之時。夏元吉也是在這一次對朱棣的勸諫中讓朱棣印象深刻。

朱棣當時下定決心要出征時,命戶部尚書夏元吉跟禮部尚書呂震、兵部尚書方賓、工部尚書吳中等商議此戰的一應兵馬、糧草、後勤等事務。幾位尚書鑑於上一次的情況及朝廷的財政問題,堅決表示反對。

幾人還沒來得及上奏,朱棣便將兵部尚書方賓召至宮中。方賓作為兵部尚書,是直接負責人。他抗言力諫,極言兵費之不足。朱棣很不高興。

於是朱棣又單獨召見夏言吉這位管理錢財的戶部尚書,詢問邊防儲備多寡。夏元吉照實回答:“前些年大軍出征,兵馬糧草的儲備十去八九,加上近年多有災荒,財政睏乏。而且聖上身體欠安,需要多加調理。還望陛下選派將領出徵,就不要親自前往了。”

後來朱棣又召見吳中,這位工部尚書的回答與方賓如出一輒。

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仔細分辨三人的回答,會發現夏元吉的回答與另外二人有很大差異。

夏元吉也講到了軍費、邊儲不足,但是這只是他的一個間接藉口。他主要闡述的是朱棣身體的健康問題。他並沒有明確反對出征蒙古這次行動,他反對的是朱棣御駕親征。他的主要落腳點還是對朱棣身體的關心。夏元吉的情商要比另外二人高很多。

當時朱棣滿腦門都是身跨戰馬,征戰疆場,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差異。他一怒之下便將夏元吉派到開原,讓他準備這次出征的糧草、軍備。隨後朱棣聽了吳中的對答之後更加氣憤,直接下令將夏元吉逮捕,關押至內官監。應該是嫌棄他管理糧草不利。連曾經代管過戶部的大理寺丞鄒師顏都一併關押了。

方賓聽到這個訊息後,懼怕之下在家中自我了結了。方賓之死進一步刺激了朱棣,他立即下令抄了夏元吉的家,看看戶部這匱乏的錢糧是不是被夏元吉給貪墨了。結果發現,夏元吉家中除了朱棣平常賞賜給他的錢鈔之外一無所有,只有些破瓦片、破傢俱。

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03

後來朱棣從永樂二十年開始,連續三年出征,夏元吉就被關在大獄中。朱棣彷彿忘記了他這個人。但是三年之後,朱棣第三次親征身體病重時,他終於想起了夏元吉對他的勸諫和身體健康的關心。

他這才明白身體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是多麼重要。他還有很多遠大抱負要實行,蒙古殘餘力量還沒有被剿滅,他還沒有看夠自己的江山,他還沒有當夠皇帝,他還有很多妃嬪需要疼愛,他的後代還只有三個孩子。

無數的不甘在朱棣腦海中像幻燈片一樣播放。而夏元吉當年的話在這種情況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

況聖躬少安,尚需調護,乞遣將往徵,勿勞車駕。

”夏元吉的話一聲聲言猶在耳。

朱棣臨死前為什麼最是想念戶部尚書夏元吉?這源於夏元吉的高情商

這就是高情商的妙處所在,讓人回味無窮。當別人都在考慮錢糧和大軍出征之事時,夏元吉卻在為皇帝的健康擔心。這一方面讓勸諫的話不那麼刺耳,一方面又為自己以後留下了足夠的迴旋空間。這不僅是情商,更是一種智慧。他直接越過了兵馬錢糧,看到了問題的本質,皇帝的身體問題才是這個王朝興盛發達的根本。朱棣當時想到夏元吉的話應該也是這麼想的。他肯定覺得夏元吉眼光真是獨到啊。

《明史》這樣評價夏元吉:“

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測其際。

”情商出眾,智慧超人,這就是夏元吉。他與蹇義並稱,比後來的“三楊”地位都要高。

參考文獻:《明史》、《明太宗實錄》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以史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