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菜單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澳門文化探索來到第四篇—

美食文化

! 在城市化程序日益加速的當代,我們出發到另外一個城市,甚至國家,從機場、車站到酒店,所看到的建築設計越來越趨同,但是街頭巷尾的餐廳和美食店所提供的選單會無聲的說道:“歡迎來到XX!”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美食文化是一個地方的DNA,越是有特色的地方,它的美食DNA就越強大。澳門正是如此!光看這裡的建築,以為在歐洲,再看看滿大街的手信店,又以為在香港,只有品嚐美食的那刻,才肯定自己身處澳門。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有關澳門美食的話題有很多,但都離不開

土生葡國菜

,這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菜系,澳門也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

土生葡人

談土生葡國菜不得不提

土生葡國人

。自16世紀葡國人定居澳門,他們就開始與當地人通婚,其後代生於澳門,會講葡語,是血統和文化的混合體。

由於是混血,所以我們在澳門街頭,透過觀察面部就能判斷誰是土生葡人。跟他們講話最好用英文或者粵語,用葡語當然最方便啦。

土生葡國人身份上認同葡國,但文化上受到澳門本土多種文化的雙重影響。他們甚至創造了一種被稱為“基督的語言”的土生土語,即以葡語為基礎,摻雜了馬來語、粵語、荷蘭語的方言,於19世紀後衰落。幸運的是,這種方言已被列入非遺名錄,在每年的澳門藝術節上都有表演專案。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土生葡

如同創作出混合多種語言的土生土語一樣,土生葡國菜也是由這群文化混合體所創的,融合是其最大的特色,將亞洲的、非洲的以及歐洲的風格匯聚一堂。這就是為什麼你去葡萄牙本土,卻找不到土生葡國菜的蹤跡,連葡國蛋撻看似有關聯但又不同。

葡國雞

是一道經典的土生葡國菜,食材中除了雞腿外,還有葡國臘腸等,它保留了葡國傳統。盤中那棕黃色的醬汁則體現了土生葡國菜口味重,重視醬汁的傳統。椰漿、薑黃粉、咖哩醬是湯汁的構成,代表了馬來西亞和印度的飲食元素。這道醬汁既能讓雞入味,刺激食客的味蕾,也蘊藏了深厚的歷史文化。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除了葡國雞,還有

非洲雞

,它則是非洲飲食元素的體現。辣度極高的非洲烏眼辣椒組成的醬汁是這道菜是精華所在。烏眼辣椒的英語讀作Piri,被澳門人叫做霹靂也算恰如其分。非洲的辣椒被葡國人帶到印度,再帶到澳門,甚至巴西等美洲地區的前葡國殖民地。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聊過主菜後,再來點甜點。最有知名度的澳門甜點一定是葡撻,安德魯和瑪嘉烈兩大品牌門店前永遠在排隊。可是葡撻卻不是土生葡式,而是英國人安德魯改良了里斯本一家小店所產蛋撻的配方,而創作出澳門版的葡國蛋撻。真正算得上土生葡國甜點的叫做

西洋牛油糕

,它由麵粉、杏仁、椰汁、牛奶等組成,是土生葡國人聖誕節的必備美食。既然是土生葡式,這道甜點的“身世”也不簡單,它的真正出生地是阿拉伯世界,由摩爾人傳入葡國,後面加入了印度風格。看來可不能小瞧了一疊很像中式年糕的點心呢!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土生葡菜

的秘方和餐廳

土生葡菜的魅力在於難以複製,無固定標準。正宗的土生葡國菜?真的沒有啊!

土生葡菜最早是以家庭為傳播渠道的,家庭食譜不外傳,通常是媽媽傳給女兒。外面的廚師即使能找到食譜,也很難還原味道。因此每個家庭、每家餐廳都有自己的秘方,有獨特的口味。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隨著土生葡人移民到歐洲、北美,他們又會加入當地的食材和醬料。可以說,土生葡菜一直在創新,就如同當初被創作時也是不斷融合新的飲食文化元素的過程,而根源多元、標準不一、不斷變化的土生葡國菜正是澳門文化混合體的構成元素。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現在到訪澳門的遊客想吃土生葡菜,都會去餐廳,主廚多是個土生葡人,操著流利的英語。但當地人吃這種菜會在破舊的小餐屋,有點類似香港老式的茶餐廳,裝潢擺設都很一般,但提供的食物是由傳承了幾代人的家庭食譜所制,口味獨特。在一個城市去當地人去的餐廳,吃當地人推薦的菜,才是正確的旅行方式,也是瞭解一個城市飲食文化的最好機會。可惜如今各大網站上永遠在主打網紅店,那些不會網上推廣,還保留現金買單傳統的餐飲店,就只能做做街坊生意了。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

結語

除了土生葡國菜,澳門也有美味的廣東菜和其他菜系,但土生葡國菜口味獨特、蘊含了深厚的歷史、代表了特色的澳門飲食文化,理應受到重視和得到傳播。事實上,除了澳門本土外,也很難找到吃土生葡國菜的地方,也許在香港和臺灣能找到,但那也許就是港臺版啦,這或許也是一種創新?

灣區城市文化探索 | 百年融合的土生葡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