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法砌築、“卸妝”重現, 96萬塊“老磚”還原東四南北大街

菜單

古法砌築、“卸妝”重現, 96萬塊“老磚”還原東四南北大街

冬意漸濃,從北新橋路口一路向南,遠看是青磚灰瓦的灰色底調,近看處處是“繡花”功夫:復古的掛簷板、古樸的女兒牆、精美的步步錦窗欞……這一刻,恍若走在幾十年前的老北京街頭。

這是2021年元旦即將開街的東四南北大街,經過近半年的修繕,這條街重現“京韻風采、大市風貌”。

恢復性修建,是北京老城保護,也是這片歷史街區的重要更新理念。記者半年來持續跟蹤採訪發現,大街沿線現存447座建築,在拆除外包、門罩後,參照上世紀60年代、90年代等時期的老照片,最大程度再現建築的原風貌特色,磚石木料等古建築材料使用率達到80%以上,其中僅古建修繕專用的“老磚”就達到96萬塊。

古法砌築、“卸妝”重現, 96萬塊“老磚”還原東四南北大街

修復現場1

定製老磚 古法還原

沿著東四北大街一路往南,青磚灰瓦的傳統建築一路相伴。“東四南北大街從元代發展至今,其中原風貌為明清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傳統風貌建築佔據60%以上。所以青磚灰瓦的傳統風格成為大街的主流風貌。”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王濤介紹。

這些傳統風貌建築看上去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外立面都貼著復古的青色老磚。所謂“老磚”,專業術語叫“停泥磚”,專用於古建修築,在東四南北大街修繕中足足用了96萬塊。

不同於普通磚塊,停泥磚選用純黏土原料,燒製工藝比較複雜。“停泥磚的磚坯從燒製到冷卻出窯是非常重要的工序,需要25天,這讓黏土中的鐵不全部氧化。一是使其具備較好的耐風化、耐水等特性;二是讓其外觀呈現青色,給人以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施工方介紹,這些老磚都是從山西、河北專門定製而來。

參照老照片,用古法砌築老磚,一棟棟建築再現歷史風韻。東四北大街88號就是一例,房子修建於明清時代,但在修繕前卻被加上了一層“外罩”——大理石與黃色瓷磚組成的現代化外牆,上面是塑膠的大廣告牌,與大街的京韻風味格格不入。扒掉“外罩”,施工人員重新恢復88號的傳統風韻。

上千塊老磚依次砌築,採用的是古建築裡較為高階的砌磚方法——通體絲縫。慢工細活出精品,修繕後的88號帶來素雅、沉靜的視覺感受。

像88號一樣,東四南北大街沿線建築基本都採用老磚、古法砌築,老磚總用量達到96萬塊,力圖恢復原汁原味的老街味道。

修復現場2

“卸妝”重現 逐一剔補

今年9月,透過“卸妝”,一座年近70歲的紅磚樓門重見天日。

這說的是東四北大街397號的門樓。按照“修舊如舊”“一建築一策”的原則,今年年中,東四南北大街建築外立面修繕啟動之前,東城區請來古建專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設計師們等逐一對沿線447座建築“把脈問診”。走到397號,對照歷史老照片,他們判斷,這座被灰色水泥包裹的門樓曾被“化妝”過。

果然,扒掉1釐米厚的水泥牆,一座古法修建的紅磚門樓躍入眼簾,更有勾白縫的老工藝清晰可見。

然而,歷經70年風霜,紅磚雖然大多保留完好,但仍有近200多塊破損殘缺,尤其是踢腳部位大片風化,完全失去了其本身的承重力,威脅著整座門樓的安危。

恢復性修建,最大程度保留門樓原本的老材料、老工藝,逐一剔補缺損的200多塊老磚,專家們確定了這樣的修復方案。然而,頭一個難題就是缺失的紅色老磚,“這些磚是民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燒製的,與我們現代建築用的標準磚塊相比,長寬高尺寸都稍大,現在市場上都找不著了,需要定製。”施工單位負責人說,就光定製這些磚,就聯絡了多個古建材料廠,最終定製了200多塊。

老磚有了,如何逐一剔補,考驗著工人們的手藝。師傅們先在嚴重風化處做臨時支撐,解決門樓承重問題,然後用小鎬頭、小錘子一點點把破損磚塊敲下來,再把一塊塊老磚磨成相應尺寸,補砌上去,最後用淌白縫工藝勾縫,再用毛筆一點點清理勾縫。“如果把門樓推平重建,一星期就起來了。可替換這些老磚,需要繡花功夫,工人們足足花費了兩個多月。”來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東四北大街駐場設計師孫書同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老照片上的紅磚門樓原樣重現,居民們讚不絕口。

修復現場3

應保盡保 物盡其用

在修繕中,拆下來的老磚老物料,80%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再利用。

東四南大街90號,是一座典型的拍子式鋪面房,在前期確定設計方案時,設計團隊發現,這座鋪面房的外觀與上世紀60年代的老照片大致無二,尤其是上下六扇步步錦樣式的窗欞,幾乎一模一樣。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吹雨打,窗欞外觀一點沒變,這讓我們很欣喜。”孫書同說。然而,雖然外觀依舊,但欞條有近一半已經腐朽,支撐力儼然不在。

“我們將破損的窗欞條拆卸下來,進行檢查,並一一編號。對於四處破損的欞條,剔除其腐朽的部分,按照原材質、原尺寸、原形制補配後,邊框調直、重做地仗油飾,實現原物料的最大程度利用。而對於其他兩處完全缺損的窗欞,則參考原樣式新作。”施工方介紹。

透過“卸妝”露出真容的還有不少老牌匾,在東四南大街46號,刻著“古玩店”“大吉祥”等字樣的牌匾露出真容,如果再仔細辨別,會發現牌匾上還隱約帶有“宣統辛亥”字樣。

“在整治前,早已看不出建築原貌。拆除後發現建築二層外立面是老磚,一層的老磚在以前的裝修中被換成了新面磚,所以我們參照二層將一層重新修復,並將牌匾保留了下來。”孫書同說。

馬上就訪

■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 王濤

問:東四南北大街的總體治理提升理念是什麼?

答:《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對“加強老城整體保護”提出要求,其中專門提到“恢復性修建”,“塑造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東四南北大街就是秉承“恢復性修建”的理念,恢復京韻風采、大市風貌。在具體實施中,《北京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導則(2019版)》為我們提供指導,導則提出,要注重傳統建材與新型建材的有機結合使用,研究改進施工工藝和技術,保留原形制、採用原工藝、用好舊材料,加強對舊材料、舊原構件的分類收集、統籌管理、合理使用。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師孫書同 魯坤

問:此次東四南北大街沿線建築修繕與以前歷次修繕有何不同?

答:東四南北大街形成於元代,歷經明、清、民國、現代等多個歷史時期,每座建築的初建時期各不相同,多元的歷史風格是這條街建築的最大特點。然而,據統計,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這條大街歷經過大大小小8次修繕,在不同歷史時代的改造理念下,許多建築物的本來面貌被遮擋、被“化妝”,初建時的特色古韻漸失。東四北大街397號的紅磚門樓就是典型例證。

因此,此次修繕秉承“修舊如舊”“保留風格多元性”的理念,對447座建築“卸妝”,讓這些歷經上百年的建築展現真實的歷史風貌。

■東四六條居民 徐庚易

問:您覺得東四南北大街提升得怎麼樣?

答:最大的感覺就是:有京味兒。我今年65歲,在東四生、在東四長,眼看著這條街的風貌歷經變遷。這次提升,我看從夏到冬、工期挺長,工人很認真,一面牆、一塊掛簷板,一弄就是好幾天,弄完一瞧,還真是那麼回事兒,那十字花牆、燈籠罩、福祿壽題字都挺精緻,很有老街味道、古都特色。

(原標題:參照老照片 再現原風貌 96萬塊“老磚”還原一條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