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菜單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什麼是“好為人師”?

答:喜歡做別人的老師,以較高的姿態對他人進行指指點點,給出一些有效無效的建議。

孟子說:“人之忌,在好為人師。”

意思是:人際交往中,最大的忌諱就是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好為人師”這4個字中,最令人反感的是“好”。

這個字在詞中的意思有:習慣,喜歡,下意識。

從那些好為人師的角度來看,表現了他們的自我炫耀,自我滿足,高高在上的心理。

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好為人師”的人,他們以自己淺薄的學識,狹隘的經驗,總是給他人指指點點,誤導別人的想法,干擾他人的生活。

跟這樣的人相處,只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想要逃離。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01

為什麼有人“好為人師”?

第一:自尊感低,渴望獲得認同

這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

這個角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孔乙己就是一個典型的自卑敏感型人格,也是一個“老好人”。

他渴望幫助別人,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討好他人的角色,因為他的內心迫切需要別人的讚美和認同。

也有點像《樹先生》這部電影裡面的阿樹。

本質上,他們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小人物,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沉浸著不願意走出來。

渴望融入外界,又擔心被別人瞧不起,擔心被他人看穿自己的懦弱、自卑、敏感。

於是,他們只能透過討好,委屈自己,好為人師的姿態來融入周圍的圈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好為人師的人,其實內心的自尊感比較低。

無論有什麼事情,他們總是衝在最前面;

無論誰遇到了麻煩,他是否能幫得上,都要出面;

他總是人群中最喜歡錶現自己,最能說,最願意指點江山的人。

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的價值,掩蓋內心的自卑感。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第二: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認知

簡單來說就是:找不準自己的定位。

比如說:

某個人好為人師,但他沒讀過幾本書,就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學問家”。

於是,逢人便不斷吹噓自己剛讀的幾本書,不斷炫耀自己從旁處聽來的不知幾手的故事。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潛意識裡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文化人角色”。

當一個人在某方面始終是匱乏的狀態,一旦他擁有了,就會失去理智,找不準自己的定位。

比如:一個乞丐忽然中了大獎,搖身一變成了富人。

他會瞬間被眼前的泡沫衝昏頭腦,認為自己本就該屬於“上層人物”。

可他的底色,依舊是個小人物而已。

人最可悲的還不是好為人師,而是一邊為人師,一邊尋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第三:人性的弱點,喜歡炫耀自己

那些習慣好為人師的人,也有著“炫耀心理”存在其中。

炫耀自己的學問,炫耀自己的經驗,倚老賣老,頤指氣使等,這些都是人性的弱點。

無法被自己剋制的,過分溢位來的慾望,都算得上是一個人性格上的弱點。

在向他人傳遞自己想法,試圖用自己的意見左右他人決定時,好為人師者也從中獲得了滿足感,成就感。

只不過在他們心中所想是:“我比你強,我比你優秀,我優越感更強。”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02

“好為人師者”,有哪些明顯的表現?

習慣干涉他人的生活和想法,並且試圖用他們的經驗、思維模式,去影響你做決定。

這是一種“投射性認同”心理狀態。

比如:愛人相處過程中,他會不斷干涉愛人的想法思維;

朋友之間相處,他會不斷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對方身上。

習慣對他人進行指指點點。

另一個明顯表現就是指指點點,無論別人在做什麼,說什麼,他都要上前“湊熱鬧”。

儘管別人已經表現出了不耐煩,他依舊不為所動,堅持自我。

狂妄自大,不輕易認錯,認死理。

即便他所說的是錯的,他提出的觀點是偏頗的,他的想法給別人造成了負面影響,他也不願意輕易認錯。

堅持自己,固執己見,偏執狹隘,是這類人性格上的表現。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03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好為人師者”?

第一:學習是為了自己,並非炫耀

人為什麼要學習知識?

丟擲追求利益的角度,其實是為了自我,取悅自己,豐富自己。

人究其一生,其實都在追尋真正的自己;而不斷學習,接受新的知識,就是在不斷跟自己對話。

現在的你,總是比過去的你更淵博,更理智,思維模式更寬闊。

但如果一個人好為人師,那麼他很容易成為“井底之蛙”,故步自封,就此滿足。

學無涯,無止境,人在滿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外,都會朝著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前進。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自然不會跟他人炫耀什麼。

畢竟,懂你的人只會與你討論,不懂你的人,即便你炫耀,他們也不知。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第二:他人沒有主動開口,不要急著表現

言多必失,話說得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人際交往中,一定要先成為合格的“傾聽者”,然後再去表達自己的觀點。

別人遇到了麻煩,沒有主動開口的時候,不要輕易去幫;除非對方對你有恩情,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去幫。

除此之外,在一些正常的關係裡,不要著急表現自己。

你做錯了,別人會埋怨你;你做好了,別人未必領情。

懂得適可而止,保持分寸感,才不至於“好為人師”。

我們可以給他人一些建議和指點,但千萬不要“指指點點”。

與人相處,請收起你“好為人師”的姿態

今日話題:

你身邊有沒有“好為人師”的人?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何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