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菜單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據悉,11月13日,4名地質勘探人員去到雲南省哀牢山進行調查,於第二日斷了聯絡。在眾人八天的搜尋下,22日晚,配備熱成像儀的無人駕駛飛行器找到了失蹤人員,最終確認4人全部遇難。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關於四名地質學家的失蹤和死亡原因,網際網路上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說他們被野獸襲擊了,有人說他們被摔傷了,有人說他們餓了,還有人說這個地方有毒氣,但是4位成員幾乎同時斃命顯然有點不正常,其中有三個躺在同一個位置上。結合科技手段的調查,很大一部分可能是雷電的原因。

從有關部門給出的天氣情況來看,自11月14日以來,這片山區時常會有降雨,有時會有大雨。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這片山區地勢十分難走,樹木的面積佔80%以上。當地人基本上也不會去那個地方。隨著這片山區不斷的提高,溫暖潮溼的空氣會被推到高空,從而頻繁造成地形降雨。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山區上升氣流產生地形降水。

當暖空氣團劇烈上升時,由於氣壓下降,溫度突然下降,雲中的一些霧滴變成過冷水,而另一些霧滴則由於成核而凝結成小冰晶。冰晶和過冷水滴在雲中上下滾動,其中一些失去電子並帶正電荷上升到雲頂,而另一部分失去電子並帶負電荷下沉到雲底。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對流在團簇上產生大量電荷。

隨著電荷的積累,雲層上下形成了電位差。同時,雲層下方的負電荷區域在地面上形成感應電荷,大量正電荷在低空聚集,這也為雷電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一般來說,對流雲產生時,大機率就會有雷電。

在山區,雷電可以擊中任何一個點。主要是因為天空和地上的兩股電流相互吸引,並流到天篷頂部,從而在天地之間建立了一條電流通道。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下雨天不能在樹下避雨,雨天的樹木反而會吸引雷的青睞。和樹林相比,人走在空曠地區被擊中的可能性很小,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樹木的原因,才導致人遭受致命電擊。

據有關報道,全球大概有兩千人被雷電擊中喪命。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躲在大樹下避雨很容易被閃電擊中。

想必很多人會問,那我和大樹保持一定的距離。安全嗎?

那我們來講一下雷電的運動軌跡: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雷電形成的表面電流可以傳輸到很遠的地方。

我們原以為閃電會直擊樹根,但事實並非如此。強大的電流也將沿著地球表面傳播,到達很遠的地方。問題特別簡單:雨季,空氣中和任何帶水的物質都會成為電流的良導體。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如果我們只是經過這裡,電流路徑上會形成一個“階躍電壓”。電流從一隻腳進入人體,然後從另一隻腳流回地面,從而使我們遭受間接雷擊。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每年,室外直接遭雷擊的案例很少,因為在下雨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找掩體避雨,如果選擇位置不符合躲避標準就會有擊中的可能。

這四位人員負責當地的考察點。需要跋山涉水的才能到達,由於下雨在山區又是常有的事,他們沒有避雨的地方。遇險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當有雷電擊中附近樹木時,電流傳導速度會非常快地來到他們身邊,很有可能就會傳導到他們身上。當身體觸電後根本無法在第一時間發出求救資訊。

對於行動式接收器來說,衛星發出的訊號太弱,很難在惡劣的條件下發出訊號。

熱成像螢幕的左上角顯示了三個人躺下的姿勢。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根據熱成像影象分析,三名調查人員位於同一方向,間隔1。5~2米,在墜落地面前應行進。另一名隊員在不遠處的山脊下被發現,沒有明顯的身體創傷。據判斷,四名成員中沒有一人受到野生動物的襲擊。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雷擊是在14日突然發生的。在這樣一座山上,唯一能讓三個訓練有素的年輕人瞬間摔倒而沒有受傷的就是閃電。第四名球員可能受了重傷。他又跌倒了,在試圖尋求幫助之前在懸崖下打滾。

年輕人的生命損失是可悲的,所以瞭解目標區域的天氣狀況非常重要,在惡劣天氣下最好不要外出或者穿越茂密的樹林。天氣預報通常不適用於哀牢山這樣的大山區,因為那裡的氣候不穩定。

四名地質人員因何一起遇難?雲南哀牢山多雷雨,野外工作小心雷擊

躲避電擊的安全方法

經常在野外出行的驢友們要注意,需要加強防雷培訓。天氣不好時,儘量選擇地勢相對較低的地方(避開河流和溝渠),分散在同伴之間,雙腳併攏蹲下以防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