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同學聚會,結賬時候都不說話我花了1600,一個月後收到微信愣了

菜單

同學聚會,結賬時候都不說話我花了1600,一個月後收到微信愣了

同學聚會是一件高興的事。

幾個同學坐在一起,推杯換盞,暢談上學時候乾的“調皮搗蛋”的事。

可再盡興,開心,也有結束的時候,這時候就不得不面對“現實”,——誰來結賬?

如果開始就沒說明誰來買單,大家都會裝“醉”:又不是我請客,我為什麼要花錢?

劉彪就遇到了次“不舒服”,沒人結賬,不過後來發生的事讓他沒想到。

同學聚會,結賬時候都不說話我花了1600,一個月後收到微信愣了

這年,劉彪上街遇到了同學劉洋,在學校時候他和劉洋在內的六個同學比較好,也是都好幾年沒不見了,想念,他對劉洋說,把那幾個同學約出來,喝喝酒,聊聊天。

劉洋說,沒問題,我來聯絡。

劉洋和那幾個同學聯絡上,再和劉彪聯絡,確定了時間和酒店。

很快到了聚會這天,劉洋和那5個同學都到齊了,酒桌上,劉彪看看菜譜,然後遞給他們,問他們吃什麼,“你們點。”

劉洋先接過來,說,“我點個‘硬菜’。”他點過後,其他同學跟著點的菜也都不便宜。

點過菜,又要了酒、煙。

同學聚會,結賬時候都不說話我花了1600,一個月後收到微信愣了

半中,劉彪出來看了看餐單,費用是1600。“7個人花1600,分攤到一個人也不多。”他這樣想。

等結束,他們卻沒有結賬的意思,也不說話,服務員還進來催了次,他沒辦法,說不出AA,只得自己出來把賬結了。

“沒想到他們現在變成這樣,和我讓讓也好啊。”劉彪瞬間沒有了同學聚會開心的心情。

劉彪想著以後不再和他們聚了,可過了一個月,他收到劉洋的微信愣了。

劉洋說:

彪哥,這幾天有時間嗎, 瞅一天,我再約上那哥幾個,大家再在一塊兒聚聚。呵呵,還是按照你上次請客的標準。

等再次聚會,另外這幾個同學也表了態,挨著請客。

“啊,原來是我把他們想錯了。”劉彪喝了口酒有點兒臉紅。

同學聚會,結賬時候都不說話我花了1600,一個月後收到微信愣了

誰請客誰買單

你發現沒,和同學或者朋友去吃飯,不用操心結賬的事,結束,自然有人出來買單。

因為,請客的心裡有數,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誰組織誰請客,誰請客誰買單。

比如,週末無事,朋友給我打電話,一塊出來吃燒烤。

要知道是他主動約的我,我是不用去付錢的,最多也就是客氣下。

文中劉彪的“不舒服”沒有道理,是他先約的劉洋,再約了其他幾個同學,要注意他沒說“AA制”,按照“誰組織誰請客”的規矩,大家就不會去買單。

同學聚會,結賬時候都不說話我花了1600,一個月後收到微信愣了

上次你請,這次我請

“上次你請,這次我請”也是條不成文的規矩。

也可以說,懂得這規矩是懂得人情世故。

比如,這次我請了某同學吃飯,某同學下次就要請我。某同學如果當沒有這事兒,我就會覺得這同學不地道,不能交往。

劉彪的幾個同學就很不錯,劉洋吃了他的“請客”,沒多久就約他,把“請客”還了。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