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菜單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上流傳最久的文明,期間孕育出了許多燦爛文化,留下了許多寶貴遺產。

除了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成語也是中國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之一。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一大經典,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五萬多個成語,其中大多都是古人發明,新成語沒有幾個,這不禁讓人好奇近現代真的沒再發明新成語嗎?為何近現代不再發明新的成語了?

源遠流長的成語文化

成語文化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留下的精粹,是漢語經過長期使用總結出來的簡潔詞語。

其中,超過96%都是由四字組成,比如“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助人為樂”等等。雖然這些成語只有短短四個字,但是提到每個成語都會在我們心中浮現出一幅畫面。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當然成語不僅侷限於四個字,還有很多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三字或者四字以上的成語。

比如“一物降一物”、“民以食為天”、“莫須有”、“罕用字”等等,

字數最多的成語也能達到十個字以上,這些都反映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短短几個字就能蘊含著豐富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成語,表達方式簡便、表達的意思直白,更加能夠讓人理解

,很多時候白話文進行長篇大論也不能表達意思的時候,成語只要短短的四個字就能讓人聽懂。寫文章也是如此,古人用篇幅簡短的文言文就能表達很深的含義,輕易的打動人心。

同時

成語也可以委婉的表達很多含義,可以用成語隱晦的表達自己的心意

。成語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客套話,顯得很有文化也很懂禮貌,比如“卻之不恭,受之有愧”這類詞語。熟練運用成語的時候,甚至可以罵人不帶髒字。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近現代真的不在發明成語嗎

既然成語文化這麼源遠流長,很多人都好奇為何現代不再發明新的成語了?難道現代是中國人的智慧不如古代、文化素養逐漸降低了嗎?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

實際上,近代也並不是不再發明新成語,只是比較少。

古代成語都是來自於神話故事、歷史典故等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一些新的四字詞語,只是由於很多都沒有足夠的歷史沉澱和打磨,不敢與成語相提並論罷了。

近現代也出現了一些成語,比如“正龍拍虎”,指用欺世盜名的手段獲取個人利益,而相關監管部門沆瀣一氣指鹿為馬的現象;“捨己救人”,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別人。

這些成語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被人認可。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除了新發明的四字詞語,還有很多三字詞語,

比如“磨洋工”,拖延時間、懶散拖沓;“鐵飯碗”,指在一個好的部門工作,工作穩定、收入無憂;“裝孫子”,奉承別人的嘴臉等等

。這些令人熟悉的三字成語也都是隨著今天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的,

只是由於日常使用的過於頻繁,沒有被我們所留意

此外,我們在網上衝浪時也經常會用到一些新發明的、沒有經歷過時間打磨的四字成語

,比如“人艱不拆”,人生已經足夠艱難了就不要再拆穿了;“不明覺厲”,雖然不知道是為什麼但是覺得很厲害;“累覺不愛”,很累、累到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等等。這樣的四字詞語也很多,流傳度也很高,但是說這些是成語總覺得差那麼點意思。至於這些網路詞彙能否流傳下來,還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

為何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

古人發明了近五萬個成語,而近代卻寥寥無幾。因此有很多人好奇為何現代很少發明新的成語?總結起來無非有三個原因。

其中,最大的原因無非就是語言環境的變化。

以前很多成語都是從文言文中精簡、提煉出來的。古時候沒有現在這麼方便的紙張和電子裝置,只能依靠竹簡和織錦,不僅十分不方便儲存、運輸、傳播,還特別昂貴。受到這些因素的限制,古人無法將心中所想全部記錄下來,不得不惜字如金,把心中的白話總結提煉成文言文在進行書寫。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成語又是對文言文的提煉,精簡之後再進行精簡,

往往只要四個字就能直抒胸臆,甚至三個字也可以表達清楚意思,最多也不超過十來個字。

簡短的成語背後承擔著許多的內涵,

這種方便又簡潔的語言十分有利於傳播,因此也就被廣大人民發展和使用。

而近年來,隨著紙張和電子裝置的發明和普及,人們不需要凝練內心的語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甚至長篇大論也無所謂。

成語的發明不再是必須進行的,因此新成語越來越少

另一個原因是

文化從精英向貧民階級轉移。

古時候讀書是貴族精英的特權,知識和文化被壟斷。而近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不再高度集中,逐漸向貧民階級轉移。此外,隨著不斷髮展,知識需要更直白的呈現在大眾面前,書寫和傳播也要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文言文的晦澀難懂阻礙了文化的傳播,因此逐漸被白話文所替代。

文言文的沃土逐漸消失,新的成語也就很難再成長。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成語已經夠多了

。中國已有將近五萬個成語,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較多、比較頻繁的也不過寥寥幾千,原有的成語已經足夠我們使用,不需要再勞心費力的發明新成語。

實際上,

現代人十分重視成語的使用

,高考是中國的一大考試,幾乎大部分的青年人都要經歷這一考試。為了使成語文化能夠延續下去,我們在高考中也設定了對成語的考核,希望孩子們能在複習的過程中,能夠記住並且熟練運用成語,將成語文化不斷傳承下去。我們要珍惜成語這個中華文明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成語,會使我們更好的感受中華文化,不僅可以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還可以將成語這個悠久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也可以提升個人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成語可以說是

百利而無一害。

希望我們可以多多使用成語,不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