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矇眼狂奔”背後潛在安全隱患日益疊加,賽事風險管理亟需深入推進

菜單

“矇眼狂奔”背後潛在安全隱患日益疊加,賽事風險管理亟需深入推進

“矇眼狂奔”背後潛在安全隱患日益疊加,賽事風險管理亟需深入推進

近年來,在我國興起不過十餘年的馬拉松越野賽發展態勢異常迅猛。2011年,中國大陸地區註冊賽事中只有22場次的越野賽,而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歷年《中國馬拉松大資料分析報告》,2017年國內舉辦了312場越野跑賽事,2018年舉辦了395場,2019年達481場。

馬拉松越野賽的井噴式發展,是整個馬拉松及相關賽事行業狂飆突進的縮影。然而,伴隨著馬拉松、越野跑“矇眼狂奔”的,是背後潛在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的日益疊加,風險防控難免百密一疏。

作為一項要求參與者挑戰生理和自然極限的運動,馬拉松賽事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風險性。然而,根據統計,超1/3的國內馬拉松及相關賽事不設報名門檻,對選手健康和經歷要求極少,其中越野賽雖因挑戰性和難度提升,准入門檻略高,但在確定“誰能參賽”的重要環節中,仍然缺乏嚴格標準。於是,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部分不夠的專業參賽人員,常常缺乏對賽事暗藏風險的重視,甚至心存僥倖,在極限挑戰與自我超越中迷失自我,使得本就薄弱的賽事風險防控工作雪上加霜。

“矇眼狂奔”背後潛在安全隱患日益疊加,賽事風險管理亟需深入推進

而馬拉松、越野跑等相關賽事的舉辦,不僅能讓當地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還能擴大舉辦地的地域影響力。對於這些能夠有效拉動當地經濟的賽事,許多地區的舉辦意願都日益高漲。據中國田協報告,2018年年度馬拉松產業總產出已達746億。中國貌似已進入經濟學上的“馬拉松週期”: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后,一個國家的多個城市將以“馬拉松賽事”為依託,進入全民路跑的體育消費黃金週期。

在利益驅動下,某些地方政府便打著全民健身的旗號,謀求賽事背後的經濟利益和政績工程,完全不顧及賽事的專業性和安全性,其他賽事利益相關者也難免因急於逐利,疏於風險防範,無法做到有效識別賽事舉辦過程中的風險因子,突發情況一旦出現,手忙腳亂,趨利避害、逃避責任的種種亂象便接踵而至。

隨著體育領域改革發展的深入,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持續高漲,“放管服”改革對監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好賽事風險防控、嚴守安全發展的底線不容有失,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好,切實提高體育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矇眼狂奔”背後潛在安全隱患日益疊加,賽事風險管理亟需深入推進

創新協同治理機制,落實體育賽事活動風險管理政策

應積極響應中央、地方體育賽事活動風險管理政策,壓實地方政府、賽事主辦、承辦、執行等多主體責任,防範化解風險,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穩定發展。

加快體育各級部門與其它政府部門協同治理、層級聯動。建立體育、公安、衛生等多部門對商業性、群眾性大型體育賽事活動聯合“一站式”服務機制或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地方部門應強化責任意識,真正做到“誰主管誰負責”,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落實體育賽事活動風險管理政策,建立健全賽事活動風險管理機制,做好賽事風險工作培訓,提高在極端情況下化解風險的能力,推動體育工作向縱深發展。

規範賽事運營制度標準,建立體育賽事風險監管體系

應進一步完善各類體育賽事工作程式指南和組織工作要求,規範安保、醫療急救、競賽組織、選手服務等實施方案。綜合服務、特色、規模、安全等級等標準,制定可操作的體育賽事活動風險識別、分析及評價、分級體系,科學評定賽事風險等級,提高體育賽事的風險應對能力。

建立體育賽事安全監管體系,制定體育賽事醫療急救和保障的行業標準,科學確定各種規模的醫療點、補給點、維穩人員配置數量,進一步提高賽事現場醫療急救和安保水平,鼓勵保險機構推出馬拉松專項險,為賽事和參賽選手“保駕護航”。

加強賽事風險動態監測,全面提升安全防控預警水平

應藉助大資料、地理資訊系統、歷史災情資料、輿情繫統及第三方調研,科學評估體育賽事風險。增強安全監測投入,建立大型體育賽事的風險評估制度,加強賽事風險預警,推動對體育賽事舉辦地的動態監測,科學、實時評估賽事風險、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強化企業主體經營責任和風險防範意識,督促提高風險監管的業務能力。加強對重點企業的動態監測,對不合規、不合法和不安全的企業勒令停業整頓,確保體育賽事安全。

“矇眼狂奔”背後潛在安全隱患日益疊加,賽事風險管理亟需深入推進

規範賽事風險培訓,提高賽事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

賽事舉辦方應堅持系統觀念,全面認識、有力應對體育賽事安全方面的重大風險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維護體育賽場安全秩序,防止體育賽事活動中的不良事件演變成“黑天鵝”和“灰犀牛”。

提升賽事參與者安全素質,加強風險意識教育。參賽人員參加極限運動或體育賽事中挑戰自我、追求突破,政府部門和舉辦方應盡告知和宣傳的義務,引導參賽人員樹立敬畏自然、尊重科學、珍重生命的理念,充分認識到極限運動的風險,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最大程度規避賽事運作的風險。

開展體育賽事風險研究,推動風險管理流程常態化。

應牢牢守住體育賽事安全風險的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在保障體育賽事活動各方合法權益的同時,開展體育賽事風險的系統研究,推進我國體育賽事規範、平穩、有序開展,不斷提高體育賽事安全性、專業化、國際化水平。

科學構建以體育賽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風險實時監控為代表的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流程,建立健全體育賽場行為規範、防控協同、監督管理機制,形成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促進體育賽事標準、安全、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