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幸福有時候看似很簡單

菜單

幸福有時候看似很簡單

幸福有時候看似很簡單

羅伯特。萊恩曾說:當人們連衣食住行這樣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時,他們不會感到幸福。

如果生理和安全需要的滿足僅屬於快感的話,那麼,非常殘酷地說,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人來說,幸福的目標真的還很遙遠。而對於那些還沒有擺脫貧困的國家或人們來說,幸福可能就有點奢侈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這個角度來看,快感的滿足至少可以說是幸福的基礎。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幸福,它到底是什麼?

從教育的層面來講,幸福的定義是這樣的:它主要是指人無憂無慮、隨心所欲地體驗自己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時,那種獲得滿足的心理感受。它與許多元素有關,如人格、容貌、心態、情商、逆商、婚戀、教育、價值觀甚至還有日照時間等等,在我們中國更多的是與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社會支援等這些儒家文化的核心要素有關。

幸福是人們對自己理想生活感到滿足的一種主觀感受,沒有具體的客觀標準。它是一種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整體體現,二者兼顧、平衡發展,人們就會感受到幸福。二者缺一或發展失衡,都難以體驗到幸福。比如說: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他一生敏感、多疑、暴戾,因害怕被刺殺每晚都要把寶劍放在枕頭下面。

高度的緊張焦慮和控制慾,讓他備受頭痛的折磨一直到死,他因噎廢食殺死華佗,留下千古笑柄。可以想象,這樣的曹操即使他位居人首,文武雙全,才華蓋世,無論是在思想上、文學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他的幸福指數又會有多高呢?而同樣在思想、文學、哲學上造詣極高的莊子則恰恰相反,楚威王請他做楚國的宰相,他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你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牛嗎?餵養它好幾年,最後,給它披上錦繡,放到太廟做祭品。到那個時候,它就是想做頭豬,也免不了遭受宰割了。我寧願像烏龜一樣在泥塘裡自尋快樂,也不願受國君的約束,我一輩子不做官,讓我永遠自由快樂。

”莊子一生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隱居山林,潛心研究道學,他的《莊子》、《逍遙遊》、《秋水》等流傳千年而不朽,他的莊周夢蝶、鯤鵬展翅更是成為千年美談,後世把他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莊子這樣的幸福又何止是千年所能逾越的?

西方心理學對幸福的研究顯示,幸福需要有客觀基礎,但,客觀基礎並不是幸福本身。比如說,高收入是保障幸福的基礎,但高收入並不等於幸福。幸福感不僅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更是一種社會構造。比如說,在我們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同時,如果其他的社會元素如住房、教育、醫療、文化等也同樣能以同等水平提高的話,人的幸福感就會相應提高。否則,便會出現幸福感的危機甚至是缺失。

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歷程來看,似乎西方心理學對幸福的研究更具說服力。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和泰勒博士作為積極心理學創始人之一,在1999年就開創了積極性心理學的幸福課,兩年內便成為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它告訴人們:每個人既可以成功也可以幸福,每個人都具有幸福的資格和潛能。幸福不在你成功到達的那個位置上,而是你追求成功的全過程。如果人們把幸福定義為成功的那一刻,那麼,人就會失望,因為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才會幸福,而是一個幸福的人才會成功,一個幸福的投入自己的事業,充分享受快樂的人才會成功。

幸福有時候看似很簡單,以至於很多人在表達“我幸福或我不幸福”時顯得那麼容易。但很多時候它又是複雜多樣的,如果問及“幸福是什麼”的話,或許很多人難以給出有意義的答案。

總之,幸福是一種情緒情感,是一種主觀感受, 它來自於人的內心。當人的內心匱乏的時候,便會傾向於向外索要,這時幸福就會被索要過程中產生的那些壓力、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悄悄偷走,而不為人所知;當人的內心豐足的時候,便會傾向於內觀內求,這時幸福便會在內求過程中產生的自信、自尊、自豪和力量中悄悄滋生,並會源源不斷——-

幸福有時候看似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