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

菜單

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

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區域性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但目前還缺乏文獻和考古的支援。

關於飲茶的起始,到目前為止還存在爭議。大致說來,有上古說、先秦說、兩漢說、三國說、兩晉說多種

唐代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為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經六之飲》)。神農即王將

炎帝,與黃帝同為中國上古部落首領。然而《神農食經》據今人考證,其成飲書在漢代以後。飲茶始於上古社會只是傳說,不是信史。

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

清人顧炎武認為,“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若飲之事”(《日知承·答》)。顧炎武認為飲茶始於戰國時代也只是推測,並無直接的材料證據。有關先秦的飲茶,不是源於傳說,就是間接推測,並無直接可靠的材料來證明。

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指出:“若飲之法,始見於漢末,面已萌芽於前漢。”認為飲茶始見於東漢末,面萌芽於西漢。因為西漢時王褒《僮約》有“烹荼盡具”,東漢末的華佗《食論》有“苦荼久服,益意思”,所以郝懿行此言不虛。

晉代陳壽《三國志·吳書·韋曜傳》記:“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茶以代酒。”“密賜以代酒”,這種能代酒的“茶荈”當為茶飲料。據此,有人認為中國飲茶始於三國。三國時代吳國飲茶是確鑿無疑,然而東吳居長江下游,東吳之茶當傳自長江上游的巴蜀,巴蜀的飲茶要早於東吳,

因此,中國的飲茶一定早於三國時期。

應該說,中國人飲茶不晚於西漢一西漢著名辭賦家王褒《僮約》是關於飲茶最早的可信記載。《僮約》中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茶”,一般都認為“烹茶”、“買茶”之“茶”為茶。既然用來待客,不會是藥而是茶。《僮約》寫於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國人飲茶不會晚於公元前一

世紀中葉的西漢晚期。

王褒是四川資中人,買茶之地為四川彭山,最早在文獻中對茶有過記述的司馬相如、王褒、揚雄均是蜀人,可以確定是巴蜀之人發明飲茶。飲茶最初發生在四川,最根本的原因是四川地區巴蜀民族的文化,濃厚的神仙思想以及與這種思想相呼應的發達的製藥技術造就了茶葉飲料的產生

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

中國飲茶習俗的形成,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當此時期,飲茶上自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中及文人土大夫、宗教徒,可謂社會各個階層都已飲茶,成一時之風尚

1。宮延飲茶

三國時吳主孫皓密賜韋曜以茶代酒,可見茶是東吳宮廷飲科

陸羽《茶經·七之事)(置四王起事》:“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盛茶上至尊”,晉惠帝在蒙難而初返洛陽時,侍從以“瓦盂盛茶”供惠帝飲用,可見惠帝平時應當喜歡飲茶。

南朝宋人山謙之《吳興記》載:“烏程縣西二十里,有溫山,出御荈”在溫山建御茶園,茶葉專供皇室。

《南齊書·武帝本紀》:“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飲、乾飯、酒脯而已”死後以茶為祭,則齊國皇室飲茶無疑。

三國兩晉以迄南北朝,宮廷皇室普遍飲茶。

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

2,文人士大夫飲茶

從兩漢到三國,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物,飲茶限於王公朝士。晉以後,飲茶進入中下層社會。兩晉時期,張載、左思、杜育、陸納、謝安、桓溫、劉琨、王蒙、禇裒、王肅、劉鏑等文人士大夫均喜飲茶。茶,無論是作為藥餌服用,還是在服食意識淡化之後僅作為生活趣味,都是作為風流雅尚而被士人接受的。

後魏楊銜之《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常飯魚羹,渴飲若汁…時給事中劉鎬,幕之風,專習著飲,”北朝人原本渦飲陷槳,但受南朝人的影響,如劉鎬等,也喜歡上飲茶,並向王肅專習茶藝。

兩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土大夫飲茶風氣較濃

3。宗教徒茶

漢魏六朝時期,是中國固有的宗教一一道教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同時也是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時期,茶以其清淡、虛靜的本

性和卻睡療病的功能廣受宗教徒的青睞。

(1)道教與茶

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

道家清靜淡泊、自然無為的思想,與茶的清和、淡靜的自然屬性極其吻合。中國的飲茶始於古巴蜀,而巴蜀也是道教的誕生地。道教徒很早就接觸到茶,並在實踐中視茶為成道的“仙藥”。道教徒煉丹服藥,以求脫胎換骨、羽化成仙,於是茶成為道教徒的首選之藥。在茶從食用、藥用向飲用的轉變中,道教發揮了重要作用。

壺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把茶與道教最高目標羽化登仙直接聯絡了起來。南朝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在藥書《雜錄》記:“苦萘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丹丘子、黃山君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飲茶使人“輕身換骨”,可滿足道教對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西晉時著名道士王浮《神異記》:“餘姚人虞洪入山採著,遇一道土,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日:“予丹邱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乞相遺也。”仙人丹邱(丘)子向虞洪乞茶。

道教徒崇尚飲茶,其對飲茶功效的宣揚,提高了茶的地位,加強了飲茶習俗的傳播。正是透過兩晉南北朝時期道士、方士、玄談名士對飲茶的宣揚,促進了飲茶的廣泛傳播和飲茶習俗的形成。

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

(2)佛教與茶

晉僧懷信《釋門自鏡錄》:“跣足清淡,袒胸諧謔,居不愁塞暑,食不擇甘旨,使喚童僕,要水要茶。”魏晉之際,析玄辯理,清談風甚。佛教初傳,依附玄學。佛徒追慕玄風,煮茶品著,以助玄談。

法瑤是東晉名僧慧遠的再傳弟子,以講解《混槃經》著稱,為當時著名的涅槃經師。法瑤性喜飲茶,每飯必飲茶,並且活到七十九歲。

《宋錄》:“新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尚請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日:“此甘露也,何言茶若。”縣濟十三歲出家,後拜鳩摩羅什高徒僧導為師。他從關中來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與其師一起創立了成實師說的南派一一壽春系。縣濟擅長《成唯識論》,對“三論”、《涅果》也

顏有研究,曾著《六家七宗論》,為一代名僧。

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徒以茶資修行,以茶待客。

4。平民飲茶

《廣陵著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老姥每天早晨到街市賣茶,市民爭相購買,這反映平民的飲茶風尚。

《南齊書武帝本紀》:“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殘,成同此制。”南朝齊武帝詔告天下,靈前祭品設茶等四

樣,不論貴賤,一概如此,可見南朝時茶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中。

其他如宣城秦精(陶潛《搜神後記》)、剡縣陳務妻(劉叔《異苑》)、餘姚人虞洪(王浮《神異記》)、沛國夏侯愷(千寶《搜神記》),都是平民飲茶的例子

兩晉南北朝時期,平民階層的飲茶也越來越普遍。

飲茶始於西漢,起源於巴蜀,經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逐漸向中原廣大地區傳播,飲茶由上層社會向民間發展,飲茶、種茶的地區越來越廠

晉代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詩中說四川的香茶傳遍九州,這裡雖有文人的誇張,卻也近於事實實。至兩晉南北朝,

中國人的飲茶習俗終於形成。

茶文化之飲茶習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