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有些東西是金錢都買不到得,別讓後悔填滿你與父母的距離

菜單

有些東西是金錢都買不到得,別讓後悔填滿你與父母的距離

有些東西是金錢都買不到得,別讓後悔填滿你與父母的距離

時間都去哪兒了?

我是一個北漂,老家在一千公里之外,家人也在一千公里之外。

我每年國慶和過年會回家,加一塊大概半個月,但這僅有的半個月,我還要和朋友、同學各種吃喝玩樂,留給父母的時間屈指可數。

哪怕是屈指可數的些許時間,我和父母之間好像也沒有那麼多話可說,他們有時候會略帶謹慎地去問我關於工作、關於生活、關於婚姻等等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偶爾我會不耐煩地回答他們:說了你們也不懂。然後氣氛就此凝固,不止一次,我看到父母會用尷尬或者羞澀的笑容、無處安放的雙手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有些東西是金錢都買不到得,別讓後悔填滿你與父母的距離

終於,某一天,我突然看到了他們的白頭髮又多了一些,身板又佝僂了一些,語速又慢了一些,轉過身的笑容看著拘謹了一些。

我才知道一直以來的我,活得太像個不知所謂的混球,不知道尊重、不知道感動、不知道理解。

等我終於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才終於明白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就在父母的期待和我的無所謂中慢慢流逝了。

年輕人或許覺得和父母之間有了代溝,有了精神層面的隔閡,但問題是,哪怕不需要我們侍父母至孝,但也應該給予最基本的理解和善意。

父母常年在家鄉,與之為伍的是熟悉了一輩子的環境、朋友、鄰里,缺失發現新事物感受新事物的機會,所以在世界觀的架構上跟我們相距甚遠也很正常。但在與我們的溝通中,他們需要透過我們的見識去了解世界,需要理解我們的生活狀態,需要看到我們的成就,需要去體會我們的不易。

有些東西是金錢都買不到得,別讓後悔填滿你與父母的距離

所以,當父母小心翼翼地流露出溝通的意願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1. 坦然視之,態度要明確,要敢於面對父母事無鉅細的溝通慾望;

2. 有理有據,心思要通達,不愚孝,要敢於向父母說出自己的思想和目標,以及為此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並爭取獲得父母的理解和認同;

3. 注意語氣和語速,可以溫言軟語的向父母傳遞關於自身和外界的眾多資訊,但不要有不屑一顧的心態和語調;

4. 要具備同理心,可以基於父母的所思所想,更直接快速的給到父母想知道的答案。

綜上,做子女的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主觀上忽略雙親在情感上、情緒上的需求,更不能用無所謂的態度去消極應對,不然儘管父母嘴上不說,但情感上的疏離感卻會日漸嚴重,終於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和父母已經無話可說了。

真到了那一天,我們可能不會感嘆時間都去哪了,我們只會木然的認為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代際傳承的必然瑕疵,然後一代復一代的迴圈下去。何其悲???

所以,長點心吧,善待父母的情感訴求,明確與父母相處時自我的意識形態,才能讓家庭和睦,讓父母放心,讓遠在異鄉的自己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