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交易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菜單

交易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昨日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自宴殊《蝶戀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自柳永《鳳棲梧》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自辛棄疾《元夕》

以上是王國維總結的人生三大境界,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人生的“悲欣交集”。如果我們將交易當做以後一生的職業的話,那麼,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之中也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坎坷,正如《大學》中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點必須首先得到重視。所以,我認為:交易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個在眾多有關交易書籍中幾乎沒有被闡述的課題,因為長期以來人們總是習慣以先人的盈利經驗標榜自己的交易行為。在我們的學習和實踐中,卻忽略了大腦的“表象”和直覺創造功能,也就是深度的分析、比對、疑問和改造。我們所謂的學習基本上是“拿來主義”,就是企圖把所有的直接賺錢的模式往資本市場上套。我們的目的也是簡單和明確的——-盈利,這無疑是已經把盈利放在了首位。

有的朋友可能要問,在學習的過程中難道不是在發展自己嗎?那我們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看看我們到底是學習了什麼,發展了什麼?

從幼兒園起我們的家長和阿姨就教導我們不能這樣,只能那樣(沒有道理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到了小學就學習“1+1=2”,中學有不變的公式,大學至研究生有導師手把手地幫助科研,進人了工作崗位要堅決服從上司的命令。大家注意到了沒有,以上這些都是死的定律。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體制下學習,發展和適應這個社會的,我們已經習慣了條條框框和在固定的環路中平衡自己的思維及行為。而資本市場是這樣嗎?有條條框框和固定的環路嗎?答案恰恰相反一一詭異多變。

在我的印象中,從小除了來自家庭方面的就沒有接受過這樣的教育:

瀏覽遍照,復守以全。經營四隅,還反於樞。

意思是:清楚地瀏覽,全面地察看,分析和比對,卻始終保持,遵循著自然規律。既遊蕩於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卻又始終不失其本源。

交易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如果按照我們目前的學習狀態,就會簡單地把盈利放在第一位,按照他人事先設定好的,固定的環路去執行,去賺錢。這會致使我們大腦的執行中樞異常發達,而“表象”和直覺創造中樞漸漸地萎縮。要知道,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無不是從“表象”和直覺創造性中得來的。

所以,在變化萬千、無固定模式的資本市場中以我們以前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無疑會處處受到制約。請問:此時一味地追求盈利客觀、現實嗎?在交易心理學中“表象”和直覺創造性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我們努力發展的。這就如同鄧公的一句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

這就是我以前為什麼一再強調:結合眾多的非判斷交易模式,達到一個理性的判斷式交易的藝術高度。而這個高度不僅僅是需要發展的,而且是需要把發展放在第一位的。

有人說想象是“心靈的眼睛”,確實我們在交易技能實施之前,如果“心靈的眼睛”看不到市場即將發生的行為,那就不利於交易行為的正確實施。這又迴歸到了以前學習的問題,在學習先人經驗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盈利,更重要的是透過交易行為的塑造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念。此時要求交易者要有一定的尺度和標準約束自己的交易行為,不斷地發展自己的思想,如同前面章節所講的“克己復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還要透過分析和洞察來明確發展的方向。

所謂洞察就是以一種不太明顯的方式領會和理解市場某些現象,它是開啟你“心靈的眼睛”的鑰匙。

在目前大眾的交流平臺中,大多數交易者更加關心的是如何去盈利的問題,人人都想擁有一套制勝的法寶,人人都是把盈利放在第一位的。我就不止一次地聽到有交易者說:廢話!不玩股票是為了掙錢幹嘛?做易幹交嘛?玩股票,做交易就是為了掙錢!等等。說實話,我真的為他們今後的交易生涯捏把汗。

既然大家都熱衷於掙錢那我就先從掙錢說起。

交易如同戰爭,相信大家並不否認。 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俗語說得也好: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當你加人資本市場交易時,我相信任何人都會竭盡全力地爭取盈利。但是,在追求盈利目標時,作為職業交易者的你情願付出多少代價?你瞭解你的真實水平嗎?你盈利的目標現實嗎?你願意拿你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作為賭注性質的學費嗎?你還會將暫時的盈利置於今後的發展之上嗎?在資本市場中你是否有了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想成為職業交易者的你,以上的問題不僅非常重要,而且是很難準確的回答的。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很多人非常認同“賭注性質的學費”這種觀點,甚至更有甚者說:交易實際上就是一種賭博,世間任何行為都是有風險的,交些學費是很正常的。後半句話我是同意的,但是你要是將交易凌駕於“賭博性風險“之上我敢說你早晚會輸得很慘。我們暫且先不管是賭注還是賭博,是否合法,它們首先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錢的參與!既然有錢的參與我們就應該將它歸於經營、商業的範疇。“貼博性風險”的概念不用多講,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一會兒押大,一會兒押小。所以自古就說:十賭九輸。

我想強調的是,與此不同的是還有一種風險叫“商業性風險”。我現在想提問:如果有一個專案需要你進行投資,你是不是手裡應該有一份《商業投資意向書》?你是不是應該看一看《商業投資專案評估報告》?你是不是應該仔細斟酌、盤算、考察?我想你會的!好了,這樣你會將風險降低到你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而賭博就完全不一樣了,當你的賭性上來之後,你可以瞬間押上你所有的資產。這就是“賭博性風險”與“商業性風險”之間的不同。當你仔細閱讀和分析《商業投資意向書》和《商業投資專案評估報告》而不是急於投錢時,你是處於學習和思考狀態。在本書中列舉了很多中國古典哲學,說明學習和思考是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換句話說,此時此刻你是以發展為第一,盈利為第二的。

以上可以表明想穩定地掙錢、盈利,還是應該把發展放在首位的!

還記得兵法上是怎麼說的嗎?夫未戰而廟算(準備投資的必然程式)勝者,得算多也(商業性風險),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賭博性風險)?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這裡有個問題,如果我不舉這個例子你會特別留意以上的問題嗎?現在自我檢查一下,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不是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詩》曰:“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意思是:布穀鳥棲宿在桑樹上,哺育著七個孩子。賢良的人,他的態度始終如一。態度如一,專心致志。所以,君子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把精神集中在一點上。

站在職業交易者的角度上,只要稍有遠見的人毫無疑問地會把發展放在第一位。但是,對某些媒體和股評來說這些問題就無從回答,因為他面臨的完全是另一方面的挑戰。在社會快速,高度發展的今天,尤其是在金融資本市場裡,似乎已經容不得我們有很長時間去思考如何發展了,一切都講究實效和資本的快速擴張,這無疑是給“功利主義”提供了溫床以致有些評論家,“大師”能夠從容不迫地大放厥詞,將盈利列為資本市場中的第一要義,這顯然不利於公眾交易者今後的發展。

遺憾的是,這種現象不僅非常普及,在公眾交易者中還大有趨之若鶩之勢。具體體現為,有些人為了早日證實自己,在“大師們”的慫恿下儘可能地投人所有的資金參與市場的交易,一旦僥倖盈利就會形成“雙重榮耀”。其一,公眾交易者會認為自已很英明,判斷得很準確,並且很快地,不費什麼辛苦地證實了自己所謂的自我價值。請注意,這種自我價值的認定是不真實的。其二,快速的資本擴張,似乎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我看來不見得,有很多案例表明,在人慾望的驅使下初期掙到的錢最終統統會歸還於市場。另外,“大師們”的雙重榮耀,不僅滿足了“公眾自我”的需求,並且還能得到其他方面的利益——-可能是“返點”,他們獲得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名利雙收。

可悲的是,失利受損失的公眾交易者也不會輕易地認為自己或者“大師們”無能,而會把責任歸咎於運氣不好,系統風險等。而股評或者“大師們”要不就一階段不再露面,要不就花更多的時間去找藉口,讓公眾交易者自己去承擔責任。如果有人站出來對他們的交易提出異議,他們會認為是對他們自我價值的直接冒犯,大發雷霆。 這不僅不是一名優秀的具有職業道德的業內分析師所應該做的,而且,作為交易者的你也不能指望今後在他們身上還能得到什麼了。因為此時他們的心目中已不再關心能為公眾交易者做點什麼,而是關心公眾交易者給他們帶來的金錢,榮譽和業內地位。

關於“發展第一,盈利第二”的哲學意味著,你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首先是要符合長期發展的最大利益,之後才是盈利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盈利並不重要,也不意味著盈利與交易者發展一樣重要。因為只有不斷地發展,你才會不斷地進步,才會有更好的前景。而不是因為一時的功利,把自己推向危險而又殘酷的資本市場的交易當中去。

最後,出於對自己的負責,你有權利和責任對你自己以及“大師們”的指導原則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控自己的交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