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吳國亭|心繫鄉土 緣景寫情——我畫《碧潭涵秋》

菜單

吳國亭|心繫鄉土 緣景寫情——我畫《碧潭涵秋》

心繫鄉土 緣景寫情——我畫《碧潭涵秋》

吳國亭|心繫鄉土 緣景寫情——我畫《碧潭涵秋》

碧潭涵秋

我認為,傳統畫法往往取遠景為山水畫,攝近景為花鳥畫,如果取中景,花草(鳥)中有山水作背景,或山水中對花草(鳥)作具體刻畫,既可算作花鳥畫,也可算作山水畫,豈不是一種草創。我這張蹩腳的《碧潭涵秋》介於二者之間,就屬於這種型別。

這張畫取材自家鄉大定山下珍珠泉畔的溝壑。也許別人到了那裡覺得平平,無甚可取。可是,我卻不然。無論住在上海的大洋樓裡,或是遊覽於北京的宮殿之中;無論我順當時,還是困厄時,那片孩提時代嬉耍過的山野,無時無刻不牽縈著我的心。單位裡組織創作時,許多同志往遠處跑,往名山勝水跑,我卻獨自一個人帶著乾糧和畫具越過長江大橋,又撲到江北那片我心靈中的淨土上去了。

我夾著速寫本循著童年的足跡漫遊。小樹嘩嘩地拍手歡迎我,翠竹芊草向我不停地彎腰致敬,各色小花向我綻開笑靨,鳥兒為我唱著迎賓曲,蜂兒蝶兒親暱地圍著我飛舞,荊蔓拽扯著我的衣裳,捨不得讓我離開。

啊,鄉土上的一草一木待我那麼友好,闊別了四十年,還沒有忘記我,決沒有因我坎壈一生而遭其白眼和冷麵。在這裡,我感到象在母親的懷裡,滿足,慰藉、幸福、溫馨,真想以後永遠在此長眠。

我畫了許多素材,這畫基本以寫生加工而成。畫上的幾塊石頭沒作大的變動,只是把灰褐色改成了兩塊白色,一塊灰黑色。左下一塊處理成上輕下重為的是表現秋林,襯托水潭和穩定畫面。用特殊技法(奶粉調水大筆點苔,乾透後再施水墨皴染)描繪石頭質感和苔蘚,為的是克服一般常見畫石頭老手法。樹林和雜草用了兩種不同方法:雜草距離近,葉子一片片勾出其結構和形狀,畫的具體,色彩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樹林距離遠,畫得較概括,著重體面塑造,僅取大效果,色彩也單純,只用一種赭石色,形成一片赭灰基調,為前面的石塊、草木和水潭等主要部分作鋪墊。石腳下原是乾涸的小溪,我清除了這裡的繁枝冗葉,改成了一泓碧潭。潭水不能畫成死水,死水無趣,一片平板,藝術效果也不好;若有漪漣,靜中有動,動有趣,逗人,水的形態也易於表現。

我深知潭水是全域性的關鍵,效果如何,關係著這畫的成敗。為穩妥起見,我在另外紙上試著畫了多次,直到有把握之後,才正式畫到正稿上。石縫中的爬藤是原有的,與石塊對比玲瓏活潑,有精粗映照之美,入畫時作了梳理和強調,改不顯眼的深綠色為鮮明的石綠色。右面石塊下方的藤蔓是添上去的,為避免左右石塊對稱,也為增加美感。

秋天山野中無名小野果很多、淡黃的、土黃的、桔黃的、草綠的、晶黑的,還有硃紅的、大紅的和暗紅的,都很油亮可愛,我在別處採摘了最觸目的大紅色的移栽在這畫的重要位置上。我的想法是畫面重點部位應強調其對比度,加強其鮮明度,否則全篇就沒有突出的重點了。至於活物螳螂,為增畫趣,那更是主觀抓來,放置葉片上的。

英國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書中說如果我們要組合一個各個部分都很多樣的物件,那就要使這些部分中的某些部分明顯地不同於靠近它的哪些部分,並要使得每一個部分看來都是一個單獨的、十分得體的體積或部分。”我是力圖遵循這一美學原則去做的,究竟效果怎樣,請讀者給打分了。

畫畢,該取個畫名。這秋天山野裡一勺池水,取《幽潭》?《清潭》?《秋山幽潭》?《碧潭映秋》?推敲了不少日子,最後才覺得現在的題目《碧潭涵秋》好一些,它把畫上所有的內容都深蘊在潭水之中了,似有幾分詩味兒。

畫得雖不好,但一切都是我自己的: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處理,並且我是虔誠地對待藝術、認真地對待創作的。

吳國亭|心繫鄉土 緣景寫情——我畫《碧潭涵秋》

1994年7月第1版

吳國亭|心繫鄉土 緣景寫情——我畫《碧潭涵秋》

吳國亭作品